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罷免案如果廢除門檻,直接用「簡單多數決」會造成什麼問題?

不久前,罷免也就是案果上週六(6/6),高雄市舉辦了高雄市長罷免選舉,廢除同意票超過高雄市總選舉人口的門檻麼問25%(57萬人)之罷免門檻,使得韓國瑜成功被罷免。直接不少高雄市民歡聲雷動,用簡而這也是單多台灣第一次成功罷免地方首長,可謂寫下了民主的數決歷史新頁。

過去,會造因為罷免門檻過高,罷免同意票數更是案果需要達到總選舉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同時也不得宣傳,廢除使得罷免案要通過幾乎是門檻麼問不可能的。近幾年,直接不少學者、用簡國會議員和相關公民團體,都對於罷免案之門檻有諸多討論,大多認為當時的門檻過高,無法達到罷免制度「還權於民」的精神,故幾經討論,最後將二分之一的同意門檻降至四分之一。

不過,現在也出現不少持續檢討現今罷免門檻的聲音,有人認為,25%的同意門檻依然太高且不必要,甚至有人主張廢除同意票的門檻,直接以簡單多數決決定通過或否決,如此才能完全實現還權於民的特質。

目前25%的罷免門檻高不高?直接廢除罷免門檻可行嗎?

罷韓投票日午後驟雨 民眾冒雨投票(2)Photo Credit: 中央社

罷免案為高度不對稱的投票

其實,罷免案設置一定的門檻,是有特殊意義的,因為罷免案的投票必然有高度的不對稱性。舉例而言,在一個兩黨制的國家,選民可能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1. 強烈支持A黨候選人的民眾
  2. 強烈支持B黨候選人的民眾
  3. 沒有對黨的特別偏好,但絕對無法接受該位A黨候選人
  4. 沒有對黨的特別偏好,但絕對無法接受該位B黨候選人

若以上述選民結構來檢視罷免投票,我們會發現,假設我們要罷免過去選上的A黨候選人,會投同意罷免的人會有2和3的民眾,因為儘管3的候選人沒有對B黨有特別偏好,但基於對該位A黨候選人的極度難以接受(我們可以將其想像為,討厭韓國瑜的人不一定強烈支持民進黨),他們也是會被成功動員投下同意票。

相反的,會投不同意罷免的只有1,因為4的選民對於A黨的候選人並無特別偏好,加上投票需要出門、或是從很遠的地方返鄉,可能沒有足夠的動機讓這類選民特地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的票。所以到最後,只會有對該位A黨候選人極度狂熱的支持者才會去投。

總結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罷免投票是高度不對稱的投票行為之結論。

罷韓案投票截止 民眾關注開票(1)Photo Credit: 中央社

同時我們想得簡單一點,罷免案不就是想要罷免的一方會去特別關注的投票嗎?屆時同意罷免的一方就可以簡簡單單動員出比不同意罷免的一方更多的票數,就會造成:如果把同意票的門檻刪除了,幾乎所有的罷免案成案後,都會罷免成功。

因此,根據這樣的不對稱性,將罷免案設定為完全的簡單多數決,是不可行的。但門檻是否需要降低,或是需要改以其他的計算方式,仍然值得繼續討論。

被罷免通過的被罷免者,可以如何救濟?

其實罷免案的被罷免人,在被罷免之後,也可以和選舉敗選的候選人一樣援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規定進行救濟,提起「罷免無效之訴」。

如本次的高雄市長罷免案,受到罷免的韓國瑜,可以依照《選罷法》第118條之規定,自罷免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15日內,以選舉委員會為被告,向管轄法院提起罷免無效之訴。如經法院判決無效確定,該罷免無效,並定期重行罷免,為二級二審制,可上訴至高等法院。當然,如果罷免的結果為否決,罷免案提案的領銜人亦可以提起訴訟。

不過近日韓國瑜發表聲明,明確表示不會提起罷免無效之訴。

確定被罷免 韓國瑜率團隊鞠躬謝支持者Photo Credit: 中央社

這次的罷免案對台灣民主政治有重大的影響,此次罷免為台灣首次成功罷免的一位地方首長,且投票率高達42%,可謂前無古人,未來也未必有機會能再發生,似乎也是台灣的地方人民第一次使用罷免手段,昭示「主權在民」的精神。

也希望未來針對罷免門檻的討論,還繼續維持這樣的民主精神。

延伸閱讀

  • 【圖表】史上第一次直轄市長罷免案:不只六成選區「翻盤」,高雄哪區最希望韓國瑜「走人」?
  • 從「韓流」到「罷韓」成功,美日各大媒體怎麼看?
  • 韓國瑜被逐出高雄,「造王者」中天新聞可能也要離開螢光幕

本文經黃靖芸律師。生活法律沙龍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