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日本人的表達方式曖昧難懂?聽到「這句話」,代表你跟日本客戶的關係穩了

文:你的日本人的日本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經營日本客群是一個要放長線的長期戰,三年、表達表跟五年甚至十年起跳的曖昧關係培養都是常態。如果日本客戶透露願意深入了解你並分享未來事業計畫,難懂別輕易當作客套話將對方放手,這句你的話代大好機會或許來敲門了!

日本人的客戶想法好難懂啊

這是我最常聽到台灣同事和廠商說的一句話。日本人做生意的係穩規矩和台灣真的很不一樣,他們表達方式很曖昧。日本人的日本對我們台灣人來說,表達表跟日本客戶講話像隔了一層紗似的曖昧,讓我們感覺不夠直接明瞭,難懂所以,這句通常不會在一次談話中就能得到夠滿意的話代答案,也因為如此,客戶有些台灣廠商不願意做日本市場,因為要花費的時間成本遠比做歐美市場多得多。

例如,日本人常無意間在句尾加上「是吧」?「可能吧」?「會吧」?「或許吧」?等等語尾詞,或是講了一段話之後,又突然說「但是呢」來個轉折,對台灣人來說,聽到最後,反而不知日本人到底是要或不要。

這就是日文的特色──「曖昧」,讓不少台灣人感到困擾,覺得日本人的想法難懂。有人說,聽日本人講話別只聽前頭或聽一半就妄自下結論,一定要從頭聽到尾。我自己的習慣是,聽完日本客戶的發言,我會再透過問句請他們確認最終意願。

如果幸運的話,他們會意識到你希望獲得明確答覆,進而給你確切的「要」或「不要」。若運氣不好(其實大部分的狀況是如此),他們會說「需要時間考慮」,考慮的時間可長可短,一周到一個月以上都有可能。

聽到這句話,有些台灣廠商(包括我同事)可能會跳腳,心想「怎麼來洽談之前,心理不先有個底呢?真浪費時間好沒效率」,但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呢?

某次我也和某日本客戶遇到前述的狀況,我忍不住探詢了原因,客戶說日本企業做生意有一套習慣的SOP(流程)。面對配合的廠商,他們會想要「先問全盤了解對方的背景,以及所有可採用的選項後,再來做整體的決策」。

這代表他們會在溝通時詢問很多問題,而且不主動告訴對方詢問的動機,問完可能會說「我們再內部討論考慮看看(また内部で検討します)」,不會在當下給答案,接著就離開了。結果造成對方被問得一頭霧水,心想:「日本人問那麼多到底要幹嘛?到底是有沒有意願?」

這位日本客戶對我說,他是代表社長,把所有對我公司的疑惑全部問一遍,收集完我所有的答覆後,他再透過內部會議彙報給社長和其他主管來定奪。

我問他內部會議要開多久才會有結論,他說「不確定,久的話可能要一個月」。我馬上提醒他期限只剩一周,時間不多了,他說:「我不能保證來得及,因為這是我們公司必走的流程。若沒有全盤了解貴公司的背景以及我們將面臨的狀況,我們是不會下決策的。」

當下我給他的回覆是一同以一周為目標,若實在來不及,再由我方提出解決方案(解套)來客製化配合他的需求。幸好他知道我方的急迫性,最終趕上了期限。

讀到這裡,大家應該能了解日本企業的做事風格與背後的原因,這也是為何有台灣廠商認為日本企業行事較保守。當然,並非所有日籍企業都是如此。

若能用日文溝通,就不以英文為主要媒介

我同事會說簡易的英文,與一家日本客戶談合約,全程用英文透過信件溝通,但過程很辛苦,因為同事用台式英文與日本客戶的日式英文溝通,中間容易產生誤會。

最後,我居中幫他們協調,日本客戶認為我同事沒看懂他的英文信,訊息傳達的效率不好。不久發生了有趣的現象,日本客戶開始跳過我同事直接向我聯繫。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然,其中一個原因是日本人和台灣人所講的英文,在邏輯上本就大相逕庭,代溝是很容易發生的,例如日本人講claim(クレーム),你查英文字典明明意思是「聲明」,但日本人的意思卻是「客訴、抱怨」;又或者台灣人說local king,日本人不會想到吳宗憲。

另一個原因,如同前述,日式英文的特色是講法很曖昧,承襲了日文本身的特色,講白就是受到日文表達方式的影響。例如我同事遇到的狀況,就是發了很多次電子郵件,不斷詢問客戶的最終意願,但一直要不到確切的答覆。

這時我同事就納悶了,開始懷疑日本人是否根本看不懂英文信所表達的訊息,或是搞不清楚狀況。另一方面,日本人也納悶了,心想明明都有在信中交代目前暫無答覆了,為何我同事就是沒聽懂意思。

其實,歸納我接觸過的日本廠商,他們有一大共通點——能盡量少用英文就盡量不用。一旦他們得知對方有人會講日文,他們寧可透過日文來溝通。

這也是為何許多透過我尋找台灣廠商的日本人,他們開出的第一條件就是「對方的聯絡窗口一定要會說流利日文,否則不納入優先合作對象」。

所以我衷心建議,尋找日文專才來開拓日本市場,否則透過英文打開日本市場的困難度相對較高。

一句話,代表日本人想與你做長久夥伴

多年來,其中有一位日本廠商令我印象深刻。第一年接觸他時,他的回應很冷淡,當時僅是零星合作,而且都是由我主動提案,他有興趣才會回信接受合作,否則會已讀不回。但每次合作時,我方都以最完善的態度服務他的需求。直到第九年左右,他開始想找台灣以及歐美廠商,正巧我公司能居中牽線,因此他的反應變得很熱絡。

某天他寫信向我公司提出視訊會面(Web面談)的需求,他說:「我想與貴司談談我公司的事業發展構想。」我同事們聽到覺得不可思議,要談也是來談訂單和簽約,怎麼會來談這種事,這不是他們自己的家務事嗎?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