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以中國學術期刊文化迂腐化為例,提醒台灣必須確保健康審查文化

文:張天泰

近日,中國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術醒台須確瑞士知名學者耿寧(Iso Kern),花費將近十年時間完成胡塞爾文集中的期刊三卷德文版書籍《共主觀性的現象學》(Zur Phä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ät),卻遭自己的文化灣必中國學生倪梁康擅自翻譯成中文版書籍,該套書更涉及了中國社會科學基金的迂腐重大項目。中國社科是化為化國家級的項目,顯然其在重點項目出版學術專著的例提審核工作,已出現嚴重問題。保健

而台灣投入「學術研究」的康審經費甚巨,科技部近五年(2017~2021年)核定補助基礎研究的查文專題計畫,總經費就超過新台幣489億元,中國且台灣學術期刊文化的學術醒台須確好壞,直接影響台灣的期刊科技國力,也關係到台灣各領域高階人才的文化灣必培育。

學術論文基於學術同行專業交流方便的迂腐考量,會公開發表在專業的學術期刊上,以利學術同儕間資訊的快速流通,而學術論文在權威期刊上的刊登,為學術研究最具體的表現。故筆者在此將以中國期刊學術文化為借鑑,提醒台灣學術國力要領先中國,必須確保期刊主編、評審老師、投稿老師三方的互為主體性的健康審查文化,筆者說明如下。

中國學術期刊文化的借鑑

中國學術期刊文化迂腐,其來有自,因為中國學術文化掌權者是被標籤為所謂高級期刊主編,屬於比較強勢。而投稿的大學老師眾多,形成高級期刊主編有決定大學老師學術文章是否刊登的「生殺大權」。現在中國已出現迂腐的學術期刊文化,包含出現自稱高級期刊服務中心的人員,主動打電話給投稿老師,說用15萬到25萬元,去登上某某高級期刊等學術偏差的文化現象,此為金錢負向影響學術期刊的文化。

然而,期刊主編和評審老師沒有意識到,健康的學術文化是需要期刊主編、評審老師、投稿老師等一起來建立,不能投稿老師投了180天甚至更多天後,只回應一句話或者不回應,很明顯沒仔細看投稿者的學術作品。也不能讓官大學問大的現象在期刊上橫行,刊登的標準變成看其職稱官位,而非實質學術論文品質。

年輕學者的文章要盡量去鼓勵、支持,主編和評審老師給予具備學術鷹架性質的審稿意見,先讓年輕作者修正,盡量讓刊登上,協助建立年輕學者的學術信心,而不是短視的認為高級期刊有很多學者投稿,變得不珍惜、不重視。因為每一篇學術文章都是投稿老師的心血,學術發展是一棒接一棒的世代傳承,如果任意讓政治和金錢去負向影響學術期刊文化,是自己在毀壞自己的學術國力發展。

高級期刊和低級期刊背後「絕對二元對立思考」的負向影響

更深度的看此議題的根本問題,當學術期刊被分類為高級期刊和低級期刊時,此時就陷入絕對二元對立的階級陷阱。

原先學者發表論文的目的是分享其研究的知識,重要的是發表出去,引進國際先進的學術風氣及研究成果,將國內的學術信息傳到國際上去,並且鼓勵國內的年輕學者們,透過學術期刊的投稿活動進行專業交流和對話分享,而不是發表到特定的期刊才有價值。如此操作下去,只會弱化學術工作者的多元創造力。

高級期刊和低級期刊分類背後,是規定學者要把研究論文發表於特定的高級期刊,來作為升等或加薪依據。文章沒有登上述高級期刊,就代表不是好的、被貶低、甚至被短視近利、沒有長遠格局的貼其沒有價值的負向標籤。

如此一來,除了會造成為了刊上特定高級期刊徇私舞弊的各種弊端,且這樣單一簡化的絕對性標準、僵化扭曲的制度,已抹煞學術的研究性與創造性,忽視論文的多元與品質,已出現新興學術掠奪式期刊的反動,和迂腐化中國學術期刊文化等問題現象。

Peter_J__Ratcliffe_at_Centro_Cultural_de圖片來源:由 Casa Rosada (Argentina Presidency of the Nation), CC BY 2.5 ar
牛津大學教授Peter J. Ratcliffe為2019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牛津大學教授Peter J. Ratcliffe在得到諾貝爾獎前,曾被《Nature》等被定義為高級期刊所拒絕,那可以因其沒有刊登上特定期刊,就貼沒有價值的負向標籤嗎?

另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多年堅持在《The New York Times》報紙,發關注各種社會政策議題的報紙專欄文章,以保有其社會和世界的實質影響力,因學者有對社會問題提出批判的功能和責任。但現今學者因為規定,日以繼夜地追求刊登上所謂小眾的高級期刊,但這些期刊讀者群較小,不見得有社會影響力,有時不如在報紙上,寫一篇讓民眾都看得懂的報紙專欄文章。

所以筆者特別點出當學術期刊被分類為高級期刊和低級期刊時,背後「絕對二元對立思考」將對學術發展制度所產生的負向影響,探究本源,是這個根本問題導致學界迂腐化的危機。

確保期刊主編、評審老師和投稿老師三方的互為主體性

刊登上學術期刊的學術論文,事關於學術界升等、計畫申請或各種學術榮譽的爭取,背後關係著計畫經費或是研究機構的獎助費用,所以學術期刊的審稿文化,是必須被檢視和修正。

學術期刊的「同儕審查」程序是確保學術品質的關鍵程序,「同儕審查」中期刊評審老師,會給投稿老師重要的審稿意見,建立關鍵的「學術鷹架」。審稿老師必須要對投稿老師的研究,做出具可信度的判斷和回應意見,而目前台灣期刊的期刊主編、審稿老師也握有權力。台灣學術期刊文化的公開、透明、公正、專業、對話仍是領先中國學術期刊文化的原因。

從上述中國學術期刊文化迂腐化的例子,筆者提醒台灣學術要領先中國,必須確保期刊主編、評審老師、投稿老師的互為主體性,此議題事關台灣科學和學術國力發展,不可不慎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楊士範: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