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國際犯罪學專家教你分辨真偽、立破謊言》:假設人類大腦可以支配100元,說謊者必須謹慎分配任務價值

文:大衛.克雷格(Dr. David Craig)

第二章:辨識謊言

如果你已經讀完第一章,國際現在對謊言的犯罪分辨本質與動機應該有基本的了解,接下來第二章將為各位介紹理論知識,學專須謹最後再實際練習如何辨識謊言——也是家教假設最有趣的部分!

如果你跳過第一章,真偽者必值選擇直接從此處開始閱讀,立破那麼第二章將會先介紹一些非常基本但不可不知的人類理論,然後才開始練習如何辨識謊言。大腦

第一章解釋過為何當他人提供你訊息時,可支你需要迅速判斷對方是配元配任否有說謊動機;如果對方有說謊動機,你就得趕緊開啟測謊機制,說謊慎分也就是務價所謂的測謊雷達,然後開始掃瞄對方的國際語言特徵(說話內容與表達方式)和非語言特徵(說話者的行為舉止)。

如果你是犯罪分辨個沒耐心的人(跟我一樣),可以的學專須謹話,請不要直接閱讀本章中的「說謊特徵」一節,因為本章前半段的理論部分,將大大有助於你提昇做為人肉測謊器的準確度。

說謊後的反應

了解說謊後的反應將能大大幫助你發現辨識謊言的線索,看看說謊後所出現的反應究竟是刻意的,抑或是潛意識的自然反應。

當一個人說謊後,生理與心理都會產生一連串反應,有些是出於緊張或自然反應,有些則是說謊者為了掩飾謊言而刻意做出的舉動。

了解說謊後的反應將能大大幫助你發現辨識謊言的線索,看看說謊後所出現的反應究竟是刻意的,抑或是潛意識的自然反應。

普遍來看,說謊後的反應可分為三階段:

  • 第一階段:情緒反應(Emotional Response)
  • 第二階段:交感神經反應(Sympathetic Nervous Response)
  • 第三階段:認知反應(Cognitive Response)

第一階段:情緒反應

人類說謊後會進入情緒反應階段,面對自己做過的事情。如果謊言無傷大雅,或是說謊者已經在不同場合說過同樣的話都沒事,或是很熟練的說謊者,通常只會出現輕微程度的情緒反應,而後續兩個階段的反應也不會太大。這種情況下很難準確判斷對方說謊與否,但也並非完全看不出來。

然而,如果一個人說的是漫天大謊,或是之前沒有練習過,或是如果謊言被戳破、後果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情緒反應就會很明顯。說謊者會有罪惡感、恐懼與壓力,有時甚至很亢奮,這些都是一個人在意識到自己究竟做過什麼事情、以及該行為所需付出代價的反應。在這類情況下,說謊者的反應很快會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交感神經反應

如同字面意義所示,這是神經系統對情緒反應的回應。

如果說謊者在說謊後的情緒充滿罪惡感、恐懼、壓力或亢奮,神經系統自然會出現「戰鬥或逃跑」的本能反應。

就本能反應上來看,說謊者會因此釋放出腎上腺素做為因應,這很容易就會被人肉測謊器所察覺,有時這也稱做「說謊線索」(deceit clues),最明顯的例子包括敲手指、坐立不安、語速加快以及眼神飄忽不定。

當說謊者的反應進入第二階段後,你的「測謊雷達」就應該有所行動,好好觀察對方。

第三階段:認知反應——對策

說謊者意識到交感神經的反應後,會進入到認知反應階段,並從心理與生理兩方面產生因應對策,目的在於隱藏說謊線索。

舉例來說,說謊者為了隱藏發抖的雙手或坐立不安的表現,他們通常會盡力控制、想辦法隱藏線索,避免被發現,例如緊握手邊的筆,或把手藏在口袋裡或桌子下,這些都是說謊者的基本對策,也是你的「測謊雷達」應該要注意的線索。

說謊者通常會意識到自己的明顯破綻,並且試圖控制或隱藏,不過對說謊者而言,因為對自身行為改變的自我監控能力有限,想要控制或隱藏謊言線索的能力也同樣有限。

有些說謊後的破綻,說謊者比其它人都來的容易察覺與控制,例如先前曾提過的坐立不安就是一種可以輕易由說謊者監控並隱藏的特定「說謊線索」;也有一些說謊後的破綻很難由說謊者本身所察覺與控制,例如瞳孔大小、呼吸頻率或是顫抖的聲音。

因為人體會透過不同的神經行為通道(nervous behavioural channels)處理進出大腦的訊息,若說謊者處理訊息的通道速度極快,就比較容易能監控自身的特定行為,透過高度傳導性通道進出大腦的訊息能夠自由快速流通,提供說謊者足夠的回饋資訊,便能在某種程度上掌控說謊後的破綻。

舉例來說,敲手指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且具有高度重複性的熟練動作(具有高度傳導性),因此說謊者便能選擇隱藏手部動作,或是透過抓住桌緣或筆來隱藏破綻。

簡單來說,說謊者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改變,手指的動作頻率會比平常高,因此個人的認知反應就會提醒自己要放慢動作速度,或是完全隱藏自己的動作(例如抓住桌腳或椅腳)。

神經行為通道的「傳導性」大不相同。在上述例子中,另一種極端的可能性則是神經行為通道的傳導性極低,甚至完全沒反應,說謊者因缺乏足夠的回饋訊息,便無法在說謊後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

舉例來說,瞳孔放大(散瞳)是說謊的特徵之一,人們不常控制瞳孔大小,就算想做也很難做到,因為這是一條鮮少練習的通道,缺乏傳導性,故難以控制。在不常練習的情況下(除非是被拍攝到),這就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的最佳線索,說謊者很難隱藏這一點。

簡而言之,若訊息能在神經行為通道中自由、迅速的流動,說謊者就能輕易控制「說謊線索」;反之,若通道的傳導性較低,說謊者便無法在說謊後,準確察覺自己的行為變化。

身為人肉測謊器,你不能低估透過高傳導通道所傳遞出來的線索,例如手指頻率、手部動作,以及說話的速度與內容,但你的觀察重點應該要擺在低度傳導通道所傳遞出來的線索,例如下半身的動作、眼神以及表達細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