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賓.鄧巴(Robin Dunbar)
友誼的朋友朋友七大支柱
發現這七大支柱純屬偶然。我和一群電腦學家合作一個計畫,原來誼天計畫的天生核心問題是我們能否不用手機基地台,而用電話本身作為中途站,友到名讓你透過一個個手機轉接你在哈利法克斯的生而試阿姨,讓你和她通話。非製在數位科技世界中,需多這稱為普及技術(pervasive technology)。次嘗聽起來很清楚,列最原則上要安排也很簡單,前位但有個問題,朋友朋友其實有好幾個問題。原來誼天
一個是天生它會迅速耗盡你的電池,儘管技術人員向我們保證這個小困難很快就可以用新的友到名電池技術解決。更嚴重的生而試問題是我為什麼要允許你(或至少你的手機)取用我的手機。如果你有意圖,這能讓你下載我手機上所有的內容,把我的手機用於邪惡的目的,把我最「有趣」的照片發送給我的親友,甚至更糟糕的,發給報紙,讓我惹上各種麻煩。這聽起來非常不妥。
我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我們信任某些人,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可以運用這個事實。你越信任某人,就越有可能同意讓他們用你的手機作為中途站。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信任是基於過去的了解。你由幼稚園起就認識吉姆,你很清楚自己可以信任他的程度。但有時你也可以對陌生人做出即時的判斷,或許你不會把畢生的積蓄借給陌生人,或把銀行帳戶的密碼告訴他,但絕對可以決定是否和陌生人在酒吧裡喝一杯,或者在路邊幫他一個小忙。那麼我們是如何做出這樣的判斷?要是能知道,就是普及技術問題完美的解答。
我們想知道,如果你的好惡記錄在你的手機上,你的手機就可以決定它是否喜歡另一部手機,願意冒險允許其連接。〔最後,我們在法國南部尼斯附近通信系統工程師學校與研究中心(Institut Eurécom)的合作人員開發了Safebook安全軟體,實現了這一點。〕
我的博士後研究生奧利佛.柯瑞負責這個計畫,他做了調查,請一堆人列出一長串你可能會與其他人分享的事物——信仰、態度、嗜好、興趣,並請他們列出與他們社交圈中的特定人選(每一層社交網絡中選出一位家庭成員和各一位男女兩性的朋友)分享哪些事物,並問他們如果這個人有迫切的需要時,他們有多大的可能借錢或者捐腎給他,作為衡量利他主義的標準。
我們分析這些資料,很快就發現這些問題組成許多以相同方式回答的群組。再檢視這些群組的問題類型,發現它們包括以下內容:
- 相同的語言(或方言)
- 在同一個地方成長
- 具有相同的教育和職業經歷(眾所周知,醫界人士往往聚在一起,律師也是)
- 有相同的嗜好和興趣
- 擁有相同的世界觀(道德觀、宗教觀和政治觀的混合體)
- 具有同樣的幽默感
後來我們又在與賈克.羅內的研究中,加上了第七點:
- 具有相同的音樂品味
在這些特點中,你與某人共同之處越多,你準備在他們身上投入的時間就越多,對他們的感情就越親近,他們在你的社交網絡層中與你就越接近,在他們需要時,你會更願意幫助他們,他們也更可能幫助你。物以類聚確實不假。你往往會受到與你有更多共同點的人吸引,也往往會喜歡和你最相似的人。
事實上,你社交網絡的每一層都相當於特定數量的共享「支柱」——最裡面的5人那一層有六至七支共享支柱,最外面的150人那層只有一或二支。你們實際上共享哪些支柱似乎並不重要。正如經濟學家所說,這些支柱是可以取代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支柱都和另一個一樣好,沒有偏好的等級高下。共享三個支柱的朋友就是三支柱朋友,不管你們共有的是哪三個支柱。
這個表中竟然有幽默感出現,讓我們很驚訝。與道德觀或政治信念等其他更重要的支柱相比,它似乎微不足道。奧利佛.柯瑞嘗試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他由100個歷來最好的笑話選集裡選出一組18個笑話,再由其中選出人們意見最不相同的笑話,並讓受測者評估每個笑話的有趣程度。他們的評估結果提供了非常特定的幽默檔案。接著在約一週後,他又給他們一組據稱來自他人的幽默檔案,並詢問他們認為自己能否與這些人相處,以及如果他們相遇,他們是否認為自己會喜歡和他們交朋友。
這些受測者不知道的是,他們這回看到的幽默檔案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檔案,只是經過修改,變成與他們的檔案有10%、33%、67%或90%相同。這些幽默特性和他們自己的越接近,他們就越認為對方會成為好朋友。我們喜歡和自己有同樣幽默感的人,也較可能幫助幽默感較像自己的人。
我的看法是,結交新朋友的過程會依循相當固定的模式。認識新朋友之初,你會在他們身上投入大量時間(把他們推入最內層的幾個圈子之一),以便評估他們在七個支柱上的位置。這需要花時間,然而等到你明白他們的位置,就可以把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減少到與你們共同支柱數量相當的程度。結果,他們就悄悄地滑過各層面,回到適合該數量的層面中安頓下來。換句話說,友誼是天生而非製造的,你只需要找到它們。你可能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找到適當的人做你最好的朋友,或甚至名列你最好的前五位朋友,但只要你持續搜尋,最後總會找到他們。
其實同質性遠遠超出了這些文化記號和興趣。我們不僅喜歡和我們想法相近的人,也比較會喜歡同性別、同種族、同年齡,甚至同個性的人。在我們的研究中,大多數人約150人的社交網絡通常約70%都是由與他們同性別的人組成。男人偏愛男性友人,女人偏愛女性友人,其他許多研究已經注意到這種模式。臉書的拉斯.貝克斯卓(Lars Backstrom)和同僚在對臉書一項大型資料集的分析中發現,女性有68%的私訊是傳送給另一位女性,而男性在這方面則比較沒有這樣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