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威爾.佩奇(Will Page)
除了可以用 GDP-B描述我們認為有價值但無法測量價值的免費商品外,我們還要考慮另一項具有許多優點的泰山「現在GDP」(GDP- of-now)。就像是經濟濟一九三四年庫茲涅茨提出要測量的是當下的「福利」(welfare),而不是學發效應系統去錯誤的測量過去發生的交易。
從導論中我們了解,明智音樂產業已藉由接受新模型而重獲新生。慧型音樂產業使用全新的手機資料工具,了解當下音樂的對美消費狀況,而非參考上一季的國經貢獻音樂銷售數字。我們也了解,微乎測量當下的其微卻模型如何應用到健康、交通和住房上——擁有健身房會員卡不代表你今天有去健身房;上個月汽車的發生銷售數字無法用來計算開在路上的車輛數目;了解人們實際居住狀況,比了解賣出哪些房子更有價值。車禍乘數即使試著倉促拼湊出「現在GDP」的正向這套測量數據,代表資料不像官方採用的已經統計數字那樣精細,但卻更加即時。科技正不斷加速變化,統計數據卻往往遠遠落後現實,這樣的代價還是十分值得。
我在最想像不到的一系列事件發生後、從最不尋常的消息來源口中,了解到「現在GDP」的重要性。
我在Spotify時,大多數時間都在跨時區幫助公關部門處理近期媒體危機造成的混亂。Spotify常常遭到許多歌手攻擊,像是泰勒絲曾說過:「我不想把畢生心血拿去做一場實驗。」尼爾楊(Neil Young)則說過:「我不需要把我的音樂作品,上架到有史以來品質最差的廣播平台或使用其他形式銷售,這會降低我的作品價值。」即使是在倫敦辦公室,樓下鄰居也在抱怨Spotify在餐廳舉辦音樂會;如果樓下鄰居不是理想國演藝公司(Live Nation)的話,他的抱怨完全可以理解!
二○一八年四月的春天早晨,我走到辦公室座位的途中,就聽到Spotify又慘遭私人團體抨擊的傳言。似乎是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的首席經濟學家霍爾丹(Andy Haldane)在倫敦國王商學院(King’s College Business School)發表演說,他建議英國中央銀行使用Spotify的聽眾資料,來測量他稱之為「人民信心」(sentiment)的指標。
《衛報》所下的標題是「英格蘭銀行:Spotify的潮流可以幫助我們測量公眾信心」,其他報紙也紛紛報導這則新聞。《金融時報》的標題為「Spotify打開了窺探我們靈魂和錢包的窗口」。批評者對於一家科技公司提供消費者資料給中央銀行感到極度不滿,因為這可是會影響到國內房貸的相關費用。
然而,這完全是錯誤傳言。Spotify沒有提供資料,銀行也不期待Spotify會提供資料。這件事唯一讓我學到的公關教訓,就是負面新聞就像一坨沖不掉的大便。霍爾丹可能對自己掀起的風波也感到懊悔,主動提出要拜訪Spotify位於倫敦蘇荷區中心(蘇荷區的環境與索恩爵士(Sir John Soane)以波特蘭石牆建造著名的英格蘭銀行截然不同)的辦公室,親自向我們解釋。Spotify也是第一次有這樣特別的客人來訪。雖然Spotify會定期邀請酷玩樂團(Coldplay)等樂團來表演,但從來沒有邀請過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巨星成員。
霍爾丹意識到他造成的公關風暴後,深深的向我們道歉,接著解釋他論點背後的邏輯:
「現在的狀況是這樣:我們在本週結束前需要決定利率,目前使用的是三個月前索利赫爾的製造業調查來協助提供我們資訊。我的觀點是,從一份過期的索利赫爾工廠訂單調查中能了解的資訊十分有限。此外,這份調查並無法告訴我們最重要的資訊,那就是消費者信心指數。我們想知道人們現在感覺如何,而不是上一季生產了多少車子。」
聽到這裡,房間裡所有Spotify的員工都靠了過來,霍爾丹繼續說:「你們想想正在進行的英國脫歐談判,我相信人們都十分焦慮,焦慮造成人們對利率的反應,這肯定遠遠大過上一季索利赫爾的製造業訂單。我想要在所有地方尋找即時的信心訊號,以便協助政策制定,這就是為什麼我提到Spotify。」
焦慮!我清楚感覺到許多英國民眾都十分焦慮,擔心當時脫歐撲朔迷離的最終結果,尤其是生活在英國數百萬沒有投票權的移民,更是極度焦慮,但並沒有任何經濟統計數據可以呈現這種焦慮。或許,所有的經濟指標看起來都還不錯,但只要利率稍微變動,就可能造成焦慮水準達到臨界值,導致消費者行為徹底改變。
霍爾丹卓越的遠見,讓我重新審視心中對於時效性和精細度的權衡取捨:你可以調查得慢一點、但使用精細資料;或者立即使用較不精細的資料。全國最完整的製造業調查資料無法讓我們提問也無法回答,當然也無法回答霍爾丹真正想知道的:人們現在的感覺如何。霍爾丹認為Spotify的資料十分即時,因此可能可以揭露即時的消費者信心。住在英國的人正在因為脫歐感到焦慮痛苦嗎?如果是的話,提高利率會對人民造成什麼影響呢?人們的情緒影響程度遠比製造業指標深遠。上一季的GDP完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探索「現在GDP」就很可能找得到答案。
霍爾丹的故事帶來的泰山經濟學啟示就是,對未知的恐懼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因為我們沒有真正試著去找出這些恐懼背後的原因。我們需要即時了解現在的感受,而非測量生產線上過去生產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