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美日韓大衛營峰會結束後,中國真正有中國學者指出,若過日韓峰會本身是激反軍事防禦性的,中國如果做出過大反應,應會會逼使美日韓三方真正成為軍事同盟。逼美中國當前海空聯合演訓,峰會尚屬於「象徵性的成為反應」。
美日韓三國領袖18日召開峰會,同盟聲明指出「我們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企圖改變印太地區海域現狀」,中國真正並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若過日韓重要性。峰會後發表名為「大衛營原則」(Camp David Principles)、激反軍事「大衛營精神」(Spirit of Camp David)與「三方協商承諾」(Commitment to Consult)等三份文件。應會
上海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告訴《中央社》記者,逼美從大衛營三文件來看,峰會這不是成為美日韓達成新的三邊軍事同盟。其最大意義是,這三國認為是中國的一些行為具有侵略性,所以他們要採取「走向三邊軍事同盟的第一步」。
他說,美日韓根據變化的安全環境,以及它們共同的安全感知產生了這次會議,要協調彼此的行為,提升三邊行動的一致性,但還沒有上升到軍事同盟,所釋放的訊息是:「我們是可以做的,我們做不做,取決於你(中國)」。
他分析,美日韓的行動是「反應型、防禦型、威懾型」,而不是「侵略型、擴張型、威脅型」。在這三國看來,它們的行動都是因中方而反應,目的不是要造成中國更多的反應,而是要中方「正確理解」其行動;如果中方認為這是侵略性的行動,是一種「歪曲理解」。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於19日在台灣周邊組織海空聯合戰備警巡,舉行海空等兵力聯合演訓,重點演練艦機協同、奪取制權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說,「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
沈丁立認為,就中方來說,一定還是要有所反應,但是演訓本身不點名針對美日韓,只是一個symbolic(象徵性的)回應。當前的中國,無論是從火箭軍的整頓、國家財政的狀況、洪災整治等諸多內政問題來看,也可以做出軍事演訓不是真要作戰的判斷。
他分析,中方沒有意圖和能力同時在菲律賓、朝鮮半島、台灣、釣魚台列嶼這4個潛在的衝突點和美國同時作戰,所以雖然會在每個衝突點都有所反應,但都不希望其反應造成對方下一輪更大的反應。
此外,他也認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對美日韓峰會的回應非常謹慎,沒有說這個峰會是針對中國的,不想把矛盾激化,「他的應對非常的標準,非常的外交,非常的正確」。
而在美日韓方面,對於這次中國的軍事演訓,他判斷三國內部會加緊溝通、情報分享,但是對外講話還是會「模稜兩可,話裡有話,不點破」。
回顧過往,沈丁立說,許多當時發生的大事,過了10年、20年來看,其影響早已被化解,或因為警告發生作用而使更激烈的情況並沒有發生,那就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美日韓本次首度召開獨立的三邊峰會也是如此。
但如果中方不認為自身的盲動引發他國行為,而認為這是他國的侵略行為,做出更多甚至更針對性的反應,那麼,一定會造成美日韓三邊下一輪更明確的行動。他認為,彼此不斷升高緊張的結果,就會讓這次的美日韓峰會成為走向下一個時代的重要起點。
新聞來源
- 學者:中國若過激反應 會逼美日韓成為軍事同盟(中央社)
延伸閱讀
- 美日韓大衛營領袖峰會18日登場,《路透社》:料將發表維持台海穩定聲明
- 美日韓大衛營領袖峰會:建立三邊熱線、重申台海和平,但保留詮釋空間
- 美日韓+美日菲雙重戰略三角,美國正在構築第一島鏈為核心的「制中連線」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