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Project Zero)」研究中心「玩的打破大學的教教育學」(Pedagogy of Play)研究團隊/翻譯:劉奕欣
「玩」是孩子學習的核心,是玩樂他們探索友誼,塑造新想法,學習測試假設和理解世界的錯誤徹玩方式。關於「玩」在兒童發展中的分法重要性,研究界所知甚多,哈佛何貫但很少有實證研究探索「玩」在正規學校教育中的零點角色。
「玩的計畫學習」不僅涉及遊戲和有趣的活動,而是育學由一種玩的心態來啟動好奇心和創造力的體驗,讓老師和學生可以從中感到喜樂和能動性。打破大學的教2015年以來,玩樂「玩的學習教育學」(Pedagogy of Play)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重新定義「玩」並建構學校裡的學習,探索三個核心問題:
- 「玩的錯誤徹玩教育學」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 在教室和學校裡,玩的分法學習看起來如何,感覺如何?
- 教育工作者如何創造條件,哈佛何貫讓玩的學習蓬勃發展?
「玩的學習」在學校發揮核心作用的想法逐漸獲得關注,但現實情況是:除了幼稚園和下課時間之外,大多數孩子都無法在學校由玩中學習。在資源貧乏的學校上學的孩子尤其如此。
許多人繼續支持錯誤二分法:將玩與快樂享受的情感放一邊,學習與認真嚴謹的態度放另一邊。我們若要為孩子創造有力的學習體驗,就必須打破這種區別,將孩子自然而然通過玩來學習的方式,與教導他們成為貢獻社會成員的重要技能知識,結合起來。
2015年以來,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研究中心(Project Zero)中「玩的教育學」(Pedagogy of Play)研究團隊與「樂高基金會」和世界各地的學者、教育工作者合作,重新構想學校裡玩的學習。
我們和參與教師研究的合作夥伴一起,像繪製未知領域的地圖一樣,探索紀錄在幼稚園、小學和中學裡通過玩來學習的地形。我們的研究是從丹麥的比倫國際學校(ISB)開始。ISB是一所以「玩」為願景和理念設計的學校,是探索在學校中玩的學習的沃土。
因為玩的學習是因地制宜的──如何詮釋及培養玩的學習,是因著社會背景和學校文化而異──我們擴大了研究範圍,在南非、美國和哥倫比亞的學校進行研究,進一步探索當地社會文化如何塑造玩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幫助各個學校瞭解自己由玩中學習的願景,同時有助於更廣泛的瞭解在不同學校文化環境中玩的學習是什麼樣子。
「玩的教育學」專案正處於研究的最後階段。我們將於2023年出版一本分享我們研究成果的書,提出玩的教育學的全面框架,來引導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教育實踐玩的學習。
為了讓教育工作者有建立課堂教學的實際例子和工具,讓玩的學習蓬勃發展,我們並將分享兩個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指南:「玩的參與式實踐研究指南」(Playful Participatory Research, 簡稱PPR)和「玩的學習指標研究指南」(Playful Learning Indicators Guide, 簡稱PLIG)。
前者是與丹麥比倫國際學校(ISB)共同開發的,後者是在人本教育基金會的支援下,與森林小學和數學想想合作在台灣開發的。與ISB一樣,森林小學和數學想想都以玩中學習作為願景,尊重孩子好奇、深思、自主和快樂的學習。老師們通過觀察和採訪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並參與研究小組共同分析搜集的影片和課堂紀錄的過程,為自己的學校創建了玩的學習指標。
我們邀請您在八月加入我們在台北的「玩的教育學工作坊」,哈佛零點計畫研究員Ben Mardell (馬斌)和 Yvonne Liu-Constant (劉奕欣)以及森林小學、數學想想老師們將分享我們合作研究的結果,並提供我們的想法、策略和工具,讓玩的學習也能在您的學校蓬勃發展。
丹麥比倫國際學校 玩的學習小故事
夏洛特、馬修、愛爾絲和其他十幾個中學生正在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在橘子上畫世界地圖。孩子們二人成對合作,勾勒大陸地塊時查閱地圖集、地球儀、和Google Earth。二十分鐘內有笑聲、有挑戰困惑、有集中注意力的熱烈討論。地圖畫完後,孩子們剝了橘子,並注意到隨著果皮攤平,他們的地圖發生了令人驚訝的變化。
反思自己的經歷,學生們寫道:
- 夏洛特:很難把地球變成是平的。但是使用橘子會讓你的頭腦更清醒,你聽得和想得更多,我很喜歡。
- 馬修:這有點淩亂、不整齊、混亂和怪異。
- 愛爾絲:我們一起畫,一起笑。這很好玩,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南極的大小,波拉波拉(Bora Bora)島。也許我們可以用蘋果來探索地球的內部?
丹麥比隆國際學校的老師Tue Rabenhøj領受了學校的使命,讓孩子們通過玩來學習。對他來說,在橘子上畫畫是幫助學生理解三維地球與二維地圖之間關係的一種好玩的方式。Tue認為,培養學生的玩心對於他們成為有協作性,賦權力以及創造力的全球公民至關重要。
像Tue設置的玩的學習體驗,在許多學校中都是感覺可能有效但實踐上難以捉摸的。當老師希望培養學生的智力、社交、情感和身體能力的發展,玩的學習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盟友。
夏洛特、馬修、愛爾絲的經歷反映在發展知識,技能和性格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喜悅,驚訝和能動性的感覺。通過這種玩的活動,他們建立學科知識,批判性思維技能和協作能力。他們一同探索、感到好奇、建立聯繫、充滿笑聲。
本文經人本教育札記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
延伸閱讀
- 台灣教育的四大病灶:只學「有用」的學問,學生愈來愈沒有「志氣」了
- 【專訪】台灣瑟谷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上):沒有老師、沒有課本、不上課、不考試的「學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