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嘉樂@火苗文學工作室
《於是送你透明雨衣》是詩人呂永佳的第三本散文集,收錄了他自一五年起至二零年的無分散文。全書分四輯,冒讀呂寫教育、雨者永佳於送雨衣寫愛情、透明寫隨想、寫成長。無分本文會介紹書的冒讀呂頭兩輯,有興趣的雨者永佳於送雨衣讀者,可以找書讀餘下的透明部分。
這本書像在放生無數嚼食精神的小蟲,意志傾向消沉。無分或者當人年屆三十以後,冒讀呂面對死水般的雨者永佳於送雨衣社會時,無可避免地要在迷失之中徘徊低吟。透明作者告訴我們,社會上再光明正大的理念背後,處處陷阱。書名「透明雨衣」,本身就充滿著尷尬的意味,既然是透明的,便得宣告毫無保留;但另一方面,「雨衣」又是一件能隔絕雨水的事物,頗有拒人於外的意蘊。作者的聲音或現或隱,把可言說的坦白說盡,同時又把心裡想保留的,隱藏於詩化的散文之中。在詩化,或作者稱為「液化」的文字之中,假如讀者不花心力解碼,書中部分的喃喃自語,讀者將難以進入,閱讀時便像投身於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捉迷藏之中。
最直腸直肚的,是寫教育的部分。作者幾乎毫不保留直斥香港教育的失敗,他在〈氣球〉裡說:
因為從小到大,我們被灌輸一種關於競爭的價值觀,我們被教育,資源有限,要爭要搶。自私、涼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狹窄的心境,緊緊鎖死我們的目光。
無法掙脫社會所塑造的觀值觀時,作為一名教師,基調始終是帶著失望的。這種價值觀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展開嚴厲的批判。不過教育現況的扭曲終究是一面高牆,試問單憑一己之力,又能如何改變整個社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批判的聲音,幾乎是教育史永遠的迴響。然而,從正面的角度出發,提醒還是提醒,如果我們是利益掛帥的社會一份子,有了這種警剔,閱讀的過程依然能為我們帶來反思和力量,當你認同作者的想法,體會那種相當無力的威脅,也許會生出站在作者同一陣線的勇氣。
書中的輯二寫愛情的各種軟綿細想,這部分寫得相對私密,作者運用了充滿詩化的語言隱藏了具體的事和情。有的篇章彷彿是寫給情人的剖白情書,又像刻意隱藏在荒島的寶箱,悄悄留下一幅尋寶地圖,讓有心人(或某人)發現他的心事。了解「距離」的舞步或許是解讀這一篇的重要鑰匙。作者在〈潛入沉沒之中〉說:
當你又再一次,不願相信,最愛的總是遲到。我不能告訴你,其實你自己就是希望本身。我們總有時候,像要用四面的牆包圍自己。明明知道,這步步進逼;明明知道自己沉入敗退之中。所謂孤獨:是沒有人可以撞進來。
這不是一般散文,對呂永佳來說,散文是相對乏力的。當簡單的語言失去效力,散文句子過於直白,便要轉用詩的語言,呈現眩目的現實感。我們在愛情之中,自然是要擺脫孤獨的。然而得到愛情需要信心,信心本來是一條劃在地上的線,但當你缺乏信心,線便會建成了牆,牆便會隔絕愛情的誕生。作者用詩的語言善意提醒我們,也許愛情還是需要用力突破,否則不可能開成美滿的果。作者在〈脊椎之白〉提及並肩而行的情人時說:
走一段路,談談工作無關痛癢的瑣事,填補時光的尷尬的空白,填補不自在的陌生和距離……在步步為營間,你只想告訴他,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是脊椎之白。只給他知道,只給他知道。卻又不給他知道,白色裡有薄薄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