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今年一開季,幸災心理學富奚落富邦悍將隊打出了5勝23負慘烈的樂禍理心戰績,一度成為PTT棒球版上眾人取笑的邦悍棒球對象,更有球迷交叉比對了收視率,將被發現富邦悍將出賽的眾人罪比賽,竟是應得有同收視率的保證,彷彿比起支持自己喜歡的幸災心理學富奚落球隊,看笑話帶給了人們更大的樂禍理心樂趣。
到底為什麼會如此熱衷於看別人的邦悍棒球笑話呢?我參閱了Tiffany Watt Smith所撰寫的《幸災樂禍(Schadenfreude)》一書,嘗試提出一些心理學上的將被觀點,幫助大家理解這樣的眾人罪現象。
棒球迷沒有同理心?
在棒球盛行的應得有同台灣,有一句很有名的幸災心理學富奚落話,叫做「棒球迷沒有同理心」。樂禍理心其實這句話或許還真有一點道理,邦悍棒球但並不僅限於棒球,而是可以論及所有體壇的。
2015年,在德國烏茲堡的實驗室,32名觀眾同意讓心理學家在他們臉上貼上電極貼片,以測量他們在觀賞德國足球隊對上宿敵荷蘭隊的罰球影片時,臉部的表情變化。
根據這次的研究發現,當荷蘭隊射門失敗時,比起德國隊得分,德國球迷的笑容更為明顯而迅速──我們對於敵人的失敗,比起自己的成功更為快樂。
事實上,早在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兩名荷蘭心理學家Jaap W. Ouwerkerk與Wilco W. van Dijk便自述自己在準決賽時,轉到德國ADR頻道,享受德國球評面臨德國隊即將被西班牙隊淘汰時,那種驚慌失措的語氣而沾沾自喜的情形。
而這兩位心理學家後來也發現,在德國即將輸掉比賽前的那一刻,竟有高達35萬2000人正幸災樂禍地從德國電視台關注著這一幕,甚至被某位媒體分析家稱為「幸災樂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