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资产“活”了 村民富了_
《安徽日报》(2024年9月19日4版) 近日,活在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的安徽全封闭无菌车间里,伴随着设备运转的日报轰鸣声,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资产经过吹瓶、村民清洗、活消毒、安徽灌装等工序后,日报一瓶瓶桶装纯净水被运上货车送到各个销售点。资产 “今年4月公司正式投产,村民总投资700余万元,活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约800万元。安徽”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传奇介绍,日报这座崭新的资产标准化轻钢结构厂房是在原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花山村敬老院旧址上新建的。 原花山敬老院自2007年搬迁后,村民闲置的房屋长期废弃,院内房屋部分倒塌,杂草丛生。花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川告诉记者,村里每年的管护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农村集体‘三资’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管理难度大,涉及范围广。怎样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成了村里绕不开的难题。”最终,在刘志川带领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多次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通过新建厂房招租是处理该项资产的好办法。 村民们的想法也得到施集镇的大力支持。2022年11月,施集镇通过申请省级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00万元,在花山村原敬老院新建2400平方米标准化单层轻型钢结构厂房及部分附属配套设施。厂房交付的当月即挂网招租,很快就与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签署租赁协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 “以前在外务工,没法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还不耽误农活。”正在生产线忙碌的务工人员张大妹说。 盘活资产,不仅要“盘”,还得“活”。刘志川说,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要算大账,村集体经济要富,群众钱包也要鼓。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5个,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 尝到甜头的花山村如法复制经验。今年5月,废弃多年的原花山村中心小学与某教育机构签署租赁协议,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9万余元的租金收入,新机构的运营还为附近居民提供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 谈及今后,刘志川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发展村集体经济,让闲置资产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活”资产,强化村级“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进而带动群众致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韓國檢方申請將尹錫悅拘留期限延長至2月6日
- 女子寄快递丢失4800元手镯
- 重庆高温把路都晒化了
- ofo小黄车公众号发擦边推文
- 水中丙酸溶液标准物质:精准测定水质中丙酸含量
- “众筹”追逃靠谱吗?
- 5岁女童去上海探亲 3天走丢3次
- 00后骑士龙麻子的车将入博物馆
- 原创:饮食安全大于天,伟业计量食用盐中碘来了!
- 猴痘病毒出现首例人传狗
- 官方辟谣殡仪馆上班1600一天
- 服贸会上感受科技亮点
- 市检察院:深入帮扶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 外交部回应美参议员率团窜访台湾
- 南京茶颜悦色黄牛代购1杯200元
- 杭州灵隐寺暂停请购十八籽佛珠手串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7种杂质元素(二)
- 女生衣衫不整进餐馆 女老板忙帮遮挡
- 俄方公布谋杀杜金娜嫌犯正面照
- 台金门哨兵丢石头驱离大陆无人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