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英文譯驚豔西前系主任)
牛年春節前夕,何翻我和太太到台北市建國假日花市買花,術圈逛到一個日本牡丹專區,牡丹驚喜萬分。英文譯驚豔西展示的何翻牡丹個頭碩大,花型繁複,術圈色彩多樣,牡丹有綠葉的英文譯驚豔西映襯,盡顯氣質之高貴。何翻我倆左看右看,術圈前拍後拍,牡丹流連徘徊,英文譯驚豔西久久不肯離去。何翻
穀雨時節,術圈正是牡丹盛開時
中國是牡丹的原鄉,洛陽牡丹甲天下。台灣因氣候的限制,基本不產牡丹,若想賞牡丹,只有出國一條路。
二十四節氣裡,清明過後就是穀雨。從陽曆4月20日左右起,到5月5日左右止的15天期間,時值春末的農曆3月,天氣趨暖,雨水增多,有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雨生百穀,是謂穀雨。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有云,「洛花,以穀雨為開候」。穀雨前後,為洛陽的牡丹花季,繁花盛開,芳華繽紛。「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劉禹錫筆下的《賞牡丹》,總讓人想千里赴花會,一睹這撼動京城的天香國色。

「三月之花」驚豔西方藝術圈
當代英國知名的藝術家學者馬克・哈沃斯-布斯(Mark Haworth-Booth),也曾有過深厚的牡丹情緣。他生於1944年,1970年至2004年長期擔任倫敦「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的館長,方值20歲的弱冠之年,就出版了轟動西方藝術圈的《牡丹,一曰木芍藥》(The Moutan or Tree Peony)一書。
他於書中記述了藝術家眼中的牡丹,其中有一句寫道:「中國藝術裡,每個月份都有其代表花,牡丹就是3月的花」(In Chinese art each month is represented by a flower,and Moutan is specifically the flower for March.)。

這3月,就是農曆3月,就是穀雨花的3月。暮春孟夏之交,牡丹花開之時。「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的《思黯南墅賞牡丹》,似乎又在催人動身前往洛陽,到南郭伊水頭的歸仁里,去欣賞那瓣瓣層疊的洛陽花。
除了中文發音,法文也可能影響牡丹英譯
關於牡丹的英文,馬克・哈沃斯-布斯用了moutan,此乃音譯自中文的「牡丹」。這個moutan的拼法有著傳統威妥瑪拼音(Wade-Giles)的痕跡(以t代表注音符號的「ㄉ」),而且首音節mou疑似是「牡」字的舊讀(音「某」,《廣韻》莫厚切)。
或者,moutan的英文拼法受到了法文的影響(法文的ou讀如注音符號的「ㄨ」,法文的t讀如注音符號的「ㄉ」)。這樣的臆測並非空穴來風,150年前法國詞典學家埃米爾・李特雷(Émile Littré)的《法語詞典》(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1863–72)就有跡可尋,定義裡的植物分類與現行者有異:

牡丹(moutan),木本芍藥,原產中國,芍藥屬牡丹種,俗稱木芍藥,毛茛科(pivoine ligneuse originaire de la Chine, poeonia moutan, Sims, dite vulgairement pivoine en arbre, renonculacées.)。

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三個牡丹英文名
馬克・哈沃斯-布斯在書名使用moutan之時,似乎擔心英語世界不夠熟悉,便以tree peony(木芍藥)訓釋,補充說明。在他的眼裡,牡丹的英文以音譯的moutan居首為主,以意譯的tree peony居次為輔,這也是英文詞語聖經《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的作法。
1933年第一版的OED就以正常規格的主條目(main entry)收錄了moutan,1989年的第二版加以增補,持續編纂中的第三版於2003年將詞條全面修訂。目前這個OED的moutan提供了充分而完整的訊息,發音、詞頻、詞形、詞源、定義、書證無一不備。
相形之下,OED的tree peony只是個列在主條目tree(樹)底下的副條目(subentry),除了書證之外其餘從缺,僅以簡短的「即牡丹」(= moutan)一筆帶過。moutan為主、tree peony為次的態勢,在此一覽無遺,不言自明。
OED在moutan的定義最後指出,牡丹「亦稱牡丹芍藥」(Also moutan peony)。是故,牡丹的英文名OED給出了3個,按主次先後,依序為moutan、tree peony、moutan peony。


翻開市面上的漢英詞典,牡丹的英譯鮮少例外,幾乎全是peony(芍藥屬),這並不理想,因為芍藥屬是一類,包含了芍藥和牡丹,並不專指牡丹。
牡丹雖有拉丁學名,但詞典多用英文俗名
我手機裡有兩個常用的詞典APP,一個是《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一個是《新世紀英漢漢英大詞典》,應該是「唯二」的例外。我鍵入「牡丹」搜尋,兩個詞典APP都返回了moutan這個英譯。
原因很清楚,這兩個詞典APP的英漢部分都是英英詞典的雙解版,原版詞典就收錄了moutan,進行雙解加工時出版社將之譯為「牡丹」,反向檢索(inverted index)利用了資料加標(data tagging)的技術,讓我們能夠透過中文翻譯輕鬆反查英文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