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文.島嶼 ( 採訪撰稿:吳景濱|編輯:張傑凱|攝影:陳怡瑄)
「失智症」(dementia),忘記是還害一種由腦部神經疾病、身體系統性疾病、怕想藥物或成癮物質使用所引起的不起病徵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的疾病。
患者出現包括:記憶與學習功能、來台理系玲探注意力、大心語言功能、張玉智症早期知覺空間動作整合功能、尋失推理計算組織規劃等執行功能或社交認知功能障礙。忘記
其中阿茲海默症又是還害失智症當中最常見的一種腦部退化型疾病。
目前,怕想失智症在台灣高齡化社會中,不起病徵儼然是來台理系玲探當下備受矚目的重要議題。然而,大心對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張玉玲來說,張玉智症早期她早在二十幾年前,便已涉足這個領域。
阿茲海默症先驅研究者
身為專業先驅研究者的張玉玲,持續致力深掘阿茲海默症的種種特性,試圖讓阿茲海默症從傳統疾病醫療的補救態勢,轉向社區化的事前預防。
為何會走進心理學專業領域?「有點像小說般的故事開頭。」張玉玲莞爾笑道:「是從小時候住隔壁的大哥哥開始……。」
童年時期的張玉玲隔壁鄰居有位青年正巧就讀心理系,常與小時候的自己,分享在大學專業課程的心得與智識,讓當時的張玉玲深刻感受到:學習心理學,是可以幫助自身與他人的。
張玉玲想透過心理學理解「人」;也想透過心理學幫助「人」。此後也如願考上台大心理系,意外地從生理心理學的專題發現:只要大腦狀態或生理激素的改變,就可以對個體的行為產生極大的變化。
對當時的她,極為震驚,張玉玲說:「那時候真的很震撼,從來沒想過,透過注射一些藥物或對大腦進行一些侵擾,就可以讓動物的行為那麼快地產生改變。」這個可貴經驗,讓她大開眼界。
但因為需要長期對實驗鼠進行許多侵入性的行為,張玉玲回憶過去,苦笑道:「但是,那樣的實驗過程讓我逐漸有一些疙瘩,所以大約一年過後,我就離開了團隊。」
「很幸運地,之後我遇到花茂棽教授,她帶著我到醫院見習和實習,參與臨床實務工作,同時接觸到許多高齡者族群。漸漸地將學習及研究重心轉往到了高齡者心理醫學。」
不可逆的疾病:失智症
「從記得一個人,到忘記一個人」是每個人隨著年紀增長,正常老化所必定經歷的過程,而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大腦神經性病態老化的現象,也是失智症類型之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往往在被診斷確認為阿茲海默症時,已達到不可逆的地步了,這也正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一般人恐慌的地方。
張玉玲感嘆:「過去在醫院的實務經驗發現,患者往往在醫療系統的最後一線才被診斷出來,想再提供醫療處遇時,常為時已晚。因此,如果有一些方法,能夠往前去觀看與預測阿茲海默症的病程軸發展,是不是就可以提早知道病症,進一步預防和減緩?」
過去已經有研究發現,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MCI)的患者,是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目標族群。
當注意力、執行功能、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覺動作或社交認知等一項或多項認知範疇出現輕微退化,雖然不至到臨床失智診斷的程度,對生活也還沒太明顯影響,頂多就是處理日常事務效率變差或是比較慢,但已有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
張玉玲發現,在社區約有七成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尤其是年長者,並不覺得自己記憶力有下降,也不覺得自己有腦部異常退化問題。
但是這些人經過神經心理衡鑑(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或是腦造影(MRI)等方式測試後,會發現心智功能──特別像是記憶力──出現明顯退化的、符合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患者才逐漸會注意到自身的認知功能上有問題,也就是俗稱的病識感不足。
「當已經罹患阿茲海默症時,才想著要成功篩驗出這些患者,已經起步太晚了。」張玉玲慎重的說:「阿茲海默症是一個不可逆的大腦與心智退化過程,我希望可以更往前的去發現,早期開展治療或延緩病徵。」
張玉玲的目標,希望能讓阿茲海默症變成一個可預防的,甚至是一個可控制的疾病。
是忘記?還是忘記我忘記了?──主觀記憶抱怨
診斷失智症的方法,常使用腦造影(MRI)技術來輔助觀察腦部是否出現明顯萎縮,但它的缺點在於耗時、花費高,篩檢單位量又少,無法普及社區大眾。所以張玉玲希望能找到更方便、更節約金錢和時間的方法,來篩驗出潛在的高風險失智症患者,甚至能夠比發現輕度認知障礙還早。
「研究社群近年來轉往探討具有主觀記憶抱怨的人,這群人可能是日後成為失智症者重要的預測因子。」
主觀記憶抱怨(subjective memory complaint , SMC)也稱為主觀記憶力喪失,指的是個人主觀上認定自身有記憶力缺失的問題。包括日常記憶、近期記憶、長期記憶等方面,「覺得」自己產生了退化或缺損問題。
有許多研究發現,主觀記憶抱怨可預測認知障礙以及失智症;但亦有研究指出,主觀認為記憶缺失,無法準確的預測是否會有認知障礙及失智症的產生。
「這兩種不同的研究結果乍看很矛盾,但同時也表示了我們需要進一步釐清什麼條件下,一個人的主觀記憶抱怨才是有效的抱怨,是臨床上值得關注的。」
張玉玲進一步解釋:「一個人在回想、講述自己記憶力衰退時,很難判別自身是不是真的有記憶力缺失的病症。例如早上出門忘了帶鑰匙,就是病徵嗎?考試填答案填錯格,就是退化嗎?這都非常個人主觀,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