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活用化学新闻,促进化学教学

本文主要讲述化学新闻对化学教学的活用化学化学作用,特别对化学新闻的新闻收集、筛选以及如何利用和教学内容相配套的促进化学新闻来促进化学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反映了化学与科技、教学生活之间的活用化学化学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新闻从化学走向生活”的促进新课程理念。

化学是教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实除了化学实验以外,活用化学化学课堂知识和生活的新闻紧密联系也是化学这门自然学科的重要特征。“从生活走进化学,促进从化学走向生活”便是教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活用化学化学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的新闻关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和学习积极性,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一种活用化学新闻的教学策略,教师教学中可以渗透生活中的新闻,特别是化学新闻,让学生及时学习到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新知识、新科技,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1.教师要不满足于现有的专业知识和化学常识,做学习型教师,主动学习和阅读,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更加完善。

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和电子通信工具的出现和普及,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只是教师的课堂授课,教师若“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原有的专业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尊重和佩服,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装修”自己,使自己永葆青春,拥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因此,教师必须做学习型教师,主动通过网络,书本、报刊等渠道,获取新知识,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报刊和网络上的化学新闻、化学科技,多数都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化学的学科价值,部分有趣的化学新闻还是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个人魅力的催化剂。

所以,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主动阅读新闻,摘录和学科知识相关的化学新闻,并应用在适当的化学教学情境中,促进化学教学,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

2.教师应活用化学新闻,研究化学新闻,精心备课,将其应用于特定的课堂情境中,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化学新闻如果契合课堂的授课内容,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上、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浪费课堂时间,“扰乱”课堂秩序。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对收集的化学新闻加以分析和整理,精心备课,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促进化学教学。如在教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时,在讲解到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异味和有毒气体时,我及时穿插了一条有趣的化学新闻——人如果在公共场合放臭屁,是一件挺尴尬的事情,但是有屁又不能憋着,如何消除在公共场合放臭屁造成的尴尬呢?

美国科罗拉多男子巴克韦默发明了全球第一件防臭屁内裤,它的奥秘在于内裤的夹层中有一个可换的消除臭味的装置,里面装有活性炭、玻璃纤维和羊毛纤维。为什么装活性炭呢?便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收臭屁所散发的异味。此发明结合课堂知识讲解,新颖有趣,学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感受到了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又如在讲解天然气知识点时,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能源危机的形式下,有一则有趣的化学新闻——“采屁背包让奶牛变身微型能源站”,新闻内容为甲烷属于温室气体,全球25%的甲烷排放来自牛,阿根廷某农场科学家研制了“采屁背包”,他们在奶牛的背上安装了“采屁背包”,背包通过一根管子插进奶牛的消化腔,收集消化腔内产生的气体,每头奶牛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能源站”,一天可从奶牛体内收集300 L甲烷,采集的甲烷气体能转化为充足能量,供一辆汽车行驶24小时。

再如,在讲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快速产生大量氧气,形成极大的气流,利用此化学知识,科学家研制出“喷气背包”,使用它产生的气流可短时间在空中飞翔,新闻报道冒险家埃里克·斯科特穿上特制的喷气背包以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在33秒内飞越有着“死亡峡谷”之称的科罗拉多州皇家峡谷。

再如,讲解二氧化碳和健康的应用时,对于进入菜窖、深井和山洞时需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超标,以保证人身安全。我讲解了一则某盗墓团伙盗墓的新闻报道,新闻内容是某盗墓团伙欲盗取某座古墓,快挖至墓室时,由于盗洞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导致多名成员昏迷,该团伙无奈只得向正在巡逻的特警求助,最后昏迷的成员被救,但该团伙也被警方逮捕。和化学知识相配套的化学新闻很多,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配合课堂知识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昂。多数化学新闻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既享受了知识的学习过程,也认知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还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化学课堂,对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教师利用化学新闻,能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情感。

化学新闻中有不少正面新闻,比如新科技、新发明、新材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借此类新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比如2017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2013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郑光洪率队研发出一种空调衣服,这种衣服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吸收和释放热量;2014年法国成功研制出人造心脏并成功植入一名心脏病患者体内,患者一切正常。这些新闻背后的励志故事,都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极好素材。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生活中也不乏很多负面的化学新闻,对于这些化学新闻,教师也不应避而不谈,甚至不让学生知道。教师可因势利导,利用这些负面的化学新闻,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批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地沟油事件,2012年的上海染色馒头、河北有毒铬胶囊事件、肯德基麦当劳速成鸡风波,2013年白酒塑化剂风波,2017年的棉花肉松风波,2018年的塑料紫菜风波、长春长生假疫苗事件等涉及食品安全的新闻等。这些新闻背后均是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物质谋取暴利,危害社会安全。教师可通过这些新闻引发学生强烈的道德共鸣,并通过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后续的处理报道,使学生树立“学习知识,是为了回报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的价值观。

有关环境类的新闻报道,比如全球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海平面的上升给海拔较低国家将带来毁灭性灾难,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要被海水淹没的国家。此外,冰川的融化也会导致南极企鹅和北极熊等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减少,加剧了物种的灭绝。酸雨、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现状,而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对我们生活环境进行改造,真正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新闻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4.教师利用化学新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化学是一门来自生活,服务生活的学科,学习化学知识后,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体验学以致用,服务生活的乐趣。比如讲解化学元素与健康时,生活中缺乏锌元素会生长缓慢;缺乏铁元素会患贫血症;缺乏钙元素容易骨质疏松,儿童则易得佝偻病;缺乏碘元素会患甲状腺疾病。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可以从食疗入手,日常饮食摄入含有这些元素的食物,即可轻松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又如,讲解化学物质和健康时,如何合理膳食,避免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某些维生素而导致相应疾病,同样和化学知识息息相关。再如,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生活中产生的酸性污水可以用碱性物质治理,碱性污水可以用酸性物质治理;酸雨区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进行改良;被蚊虫、蜜蜂,蚂蚁叮咬后,可以在患处涂上肥皂水或稀氨水消肿止痒;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等碱性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此外,生活中的水资源知识、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燃烧和灭火常识、金属的冶炼、金属的生锈和防锈、溶液在生活的应用等,都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和化学知识相配套的化学新闻,数不胜数,它们证明了化学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化学。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和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类的新闻新闻层出不穷,这些新闻都来自我们的生活点滴。作为教师,一定要多阅读,多关注,多收集,并将其加工整理,为自己所用,服务于课堂教学,使它们真正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回到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此一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融洽了师生关系,快乐了学生心灵,又能实现学以致用的化学知识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新课程导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化学二氧化碳氢氧化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