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要敢让年轻人“挑大梁”
日前,挑大梁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在温州举行,科技峰会的创新年度议题是“青年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也许有人会问,敢让年轻人真能担起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年轻大任吗?答案是“能”,而且正当其时。挑大梁 在科技领域,科技年轻人“挑大梁”、创新成大事的敢让典范数不胜数。1958年,年轻年仅34岁的挑大梁邓稼先成为我国原子弹理论研究负责人。1961年,科技35岁的创新于敏受命攻关氢弹理论。“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在担任国产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总设计师时只有34岁。敢让我国爆炸力学的年轻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郑哲敏,在开始攻关爆炸成型技术时,也仅有36岁。现在,“嫦娥”“神舟”“北斗”等航天团队,平均年龄都只有30多岁。 不仅是我国,其他国家也有很多类似的案例。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就是典型代表:1998年,大卫·贝克推出“罗塞塔”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时年仅36岁;2010年,戴米斯·哈萨比斯创立“深度思维”公司时只有34岁;2020年,约翰·江珀领衔研制出“阿尔法折叠2”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时也只有35岁。 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创造性劳动。年轻人由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往往能够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挑战,也更容易取得“灵光一现”的突破。而且,年轻人更乐于拥抱和接受前沿科技理念、科研方法,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在当今智能化时代成长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更热衷于使用人工智能解决传统技术难题。 让年轻科研人员“挑大梁”,也是科技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在科研团队中,我们既要有能够担当“定海神针”的老专家,也要有勇于“冲锋陷阵”的年轻人。老专家反映了今天的厚度,年轻人则决定着未来的高度。只有让一茬茬年轻人在科研一线经风雨、受磨砺,才能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要优化创新生态,倡导唯才是举,把优秀年轻科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尽快使用起来。老专家拥有年轻人所不具备的经验优势,要甘当铺路石和领路人,热忱帮助、引领年轻科研人员成长进步。 当然,我们倡导让年轻人“挑大梁”,并不是盲目“唯年轻是举”,而是要破除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有能力解决关键问题的年轻人在关键岗位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坚信,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科技创新的“弄潮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城市流浪狗怎么管
- 「展会预告」伟业计量即将强势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和浙江省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
- 广州计量院六项新建最高计量标准通过现场考核
- 【人民网】安徽全椒:谱乡风文明之曲 绘和美乡村之卷_
- 《父爱如兰》短剧引百万“围观”:乡村“好莱坞”出圈,本地人自编自导自演
- 恐有火箭殘骸!中國6小時船隻禁航令 宜蘭漁民憂
- 时讯!GB 31650.1
- 智利拟修订肉及肉制品进入智利的卫生要求
- 池黄高铁开通运营 串联九华山黄山等众多景区景点
- 不同防腐剂对烤制鱿鱼片贮藏品质的影响(三)
- 國安基金宣布退場!護盤275天創史上最長
- 汉中市市售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调查(一)
- 浙江普陀山:检查校园周边商户
- 「新品」担心奶粉中有三聚氰胺?别慌,家用快检试剂盒来了!
- 友邦瓜地馬拉總統來台! 總統府凱道周邊明上午交管
- 11月1日开始!北京考区国考考生报名确认流程来了
- 2019年“BCEIA金奖”申报通知现已发布
- 打通最后一公里 南京市建邺区开展质量小站实践拓展活动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5项国家计量基准 填补我国相关领域最高测量能力空白
- 烏稱俄軍導彈襲擊澤連斯基家鄉 致數十人死傷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