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曼
春分|杜秋娘〈金縷衣〉
經常有人問我,時之詩勸時光最喜歡哪首唐詩,珍惜我總答不上來。也教因為喜歡的及時太多,沒辦法區別哪個是行樂「最」,哪個是縷衣「其次」。但無論如何,時之詩勸時光〈金縷衣〉是珍惜我印象最深的詩歌之一,我會在賞花聽鳥的也教時候想起它,也會在挑燈夜戰的及時時候想起它,還會在激烈的行樂比賽現場想起它,甚至,縷衣在截然相反的時之詩勸時光情況下,在春眠乍醒,珍惜無所事事的也教時候,也想起它。之所以印象這麼深,一部分大概是因為它是《唐詩三百首》裡的最後一首。小的時候,急著要把書讀完,終於翻到〈金縷衣〉的時候,會大大鬆一口氣,充滿勝利的喜悅。當然,更重要的原因不在這裡。更重要的是,這首〈金縷衣〉真熱切,真婉轉,不像一首詩,更像一首歌。
〈金縷衣〉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 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
- 堪:可以,能夠。
- 直須:不必猶豫。
- 直:直接,爽快。
- 莫待:不要等到。
事實上,它確實是一首歌。此前,我每介紹一首詩,都會說出它的作者,但這次我直接說〈金縷衣〉,沒講作者。為什麼? 因為這首詩的作者是誰,無人知道,我們只知道,它是中唐時期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有一個歌女杜秋娘唱得最好,而且,因為這首歌曲,實現了一段傳奇人生。所以在《唐詩三百首》裡,它的作者乾脆就寫杜秋娘。
怎麼回事呢? 杜秋娘出生於潤州,也就是今天的鎮江,是個小戶人家的女孩。十五歲的時候,因為美貌,成了浙西觀察使李錡的侍妾。和一般有色無才的侍妾不同,杜秋娘會唱〈金縷衣〉,和李錡相互呼應,唱得蕩氣迴腸,最得李錡寵愛。後來,李錡仗著自己人多錢多,不甘心當一個封疆大吏,非要反抗朝廷當皇帝。結果唐憲宗出兵平叛,李錡兵敗被殺,杜秋娘則作為戰利品,沒入宮廷。這當然是一件悲慘的事。不過,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是禍福相倚,誰也沒料到,唐憲宗也喜歡聽〈金縷衣〉,杜秋娘歌喉一展,很快又成為一代英主唐憲宗的心上人,有點像會跳舞的楊貴妃與唐玄宗的關係。這樣的好日子過了十多年,唐憲宗被宦官殺害,兒子唐穆宗接班。無兒無女的杜秋娘本來命運堪憂,不料上天又一次眷顧了她。
唐穆宗不知道是被她的歌喉打動,還是被她的風度打動,並沒有為難她,反倒讓她擔任兒子漳王李湊的保母。這個「保母」可不是今天說的帶小孩的保母,而是類似《紅樓夢》中的教養嬤嬤,是個相當有身分的人生導師。於是,這首〈金縷衣〉又陪伴著漳王成長。在杜秋娘的保護教育下,漳王成了大名鼎鼎的一代賢王。中國古代一向善待保母,想來,杜秋娘也會覺得,自己晚年有靠了吧。
然而,仍然是世事難料。先是穆宗去世,漳王的哥哥唐敬宗接班當皇帝,很快又被宦官殺掉。再後來,漳王的另一個哥哥唐文宗又接班當了皇帝,他不想再被宦官殺掉,於是主動出手打擊宦官。漳王既然賢明,自然支持哥哥。問題是,唐朝中後期,宦官專權已經積重難返。他們瘋狂反撲,唐文宗差點被廢,漳王則被削除王爵,軟禁起來,很快死去了。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保母杜秋娘也被掃地出門,趕回了老家潤州。在宮裡經歷的四朝三十年,恍若南柯一夢。
大詩人杜牧感慨於杜秋娘的傳奇人生,到潤州看望她,為她寫了一首長長的〈杜秋娘詩〉,其中最旖旎的一句就是:「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什麼意思呢? 杜牧看到晚年貧病交加的杜秋娘,驀然想起了她的少年時代。那時,她手持滿滿的一杯酒,唱起這首〈金縷衣〉,是何等明媚,何等得意啊! 杜牧這首〈杜秋娘詩〉,感時傷世,歷來評價堪比白居易〈琵琶行〉,從此,杜秋娘和〈金縷衣〉就緊緊聯繫在一起了。一九九三年,台灣拍了一部有關杜秋娘的電視劇,名字就叫《金縷衣》,片頭曲也是這首〈金縷衣〉。再後來,〈金縷衣〉又成了《后宮.甄嬛傳》的插曲。那麼,這〈金縷衣〉到底好在哪裡,能夠在一千多年間,被人反覆吟唱呢?
先看前兩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這真是一首歌的樣子。兩句話全用「勸君」開頭,「惜」字也兩次出現,句式更是一模一樣。詩哪能這麼重複呢? 可是,正因它句式重複,句子的意思又截然相反,才給人特別深刻的印象。金縷衣,那是金線編織的衣服,貴不貴重呢? 當然貴重。可是,作者卻說「勸君莫惜金縷衣」,可見還有比這更貴重的東西。這東西是什麼? 是「少年時」。為什麼「少年時」如此寶貴?因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元.關漢卿《竇娥冤》)。你甚至可以豪邁地說「千金散盡還復來」,但青春呢? 青春一去,卻永不回頭,縱有家財萬貫,也無法買得太陽不下山。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道理誰不懂呢? 這道理確實是老生常談,可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效果還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老師跟你講這個道理,會說什麼? 會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魏晉.陶淵明〈雜詩〉),或者會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當然都對,但是,卻不免有太多的教訓意味,讓人覺得冷而硬。
可這首〈金縷衣〉不一樣,它的感覺不像是一個老先生在諄諄教誨,而是一個年少的女子,用灼灼的眼睛看著你,跟你一再殷勤致意:「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你會覺得,她不是在教訓你,而是在盼望你,盼望著你振奮,盼望著你作為,焉知當年的浙西觀察使李錡和唐憲宗不是在這樣灼灼目光的注視下,在這樣娓娓歌聲的催促下,才想做一番大事業呢? 雖然他們的事業有順有逆,有成有敗,但是,他們都不甘心年華虛度,時光浪擲,這就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啊。
寫詩有三種方法:「賦」、「比」、「興」。所謂賦,就是鋪陳,排比,直抒胸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用兩個排比直接告訴你,莫負好時光,珍惜少年時,這就是賦。那接下來呢?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在比。把人生的美好比成花,要你趕緊去追求,去體味。杜牧說,「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花開的時候,你若不及時折,很快就「綠葉成陰子滿枝」了。不僅你的青春有時限,別人的青春也有時限,甚至,世界上的一切機會、一切美好,都不會原地不動,永遠只等著你。時不我待,就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兩句話還是高度重複,「花」出現了兩次,「折」甚至出現了三次。但是,內容卻又截然相反。前一句說「花開」,後一句說「無花」。前一句說「須」怎樣,後一句說「莫」怎樣。問題是,它真的在表現相反的意思嗎? 才沒有。它不過是從正反兩面表達同一種心情。前一句「花開堪折直須折」在講什麼? 這是從正面講「行樂須及春」。後一句「莫待無花空折枝」講什麼? 這又是從反面講「行樂須及春」(李白〈月下獨酌〉)。「行樂須及春」,無非就是前兩句「惜取少年時」的另一種說法,但是你注意到了嗎? 這兩句詩的口吻一下子急切起來了。「花開堪折直須折」,「直須」這兩個字多麼迫切呀,「莫待無花空折枝」,「空折」這兩個字,又是多麼遺憾呀。前兩句是娓娓道來地勸你,後兩句是大膽熱情地鼓勵你。鼓勵你什麼呢? 鼓勵你振作,更鼓勵你歡樂。誰能不喜歡這樣的鼓勵呢?
通篇看下來,這首詩美不美? 真美。充分發揮了回環往復之美。前兩句是莫什麼什麼,須什麼什麼。後兩句是須什麼什麼,莫什麼什麼。前兩句是反覆教你「惜」,後兩句是反覆催你「折」,這樣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真讓人覺得蕩氣迴腸。這首詩巧不巧妙? 真巧妙。
一般絕句不都是先寫景語,後寫情語嗎? 比如「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先寫景,後抒情,是詩歌的常態。但是這首詩不一樣,它先抒情,再寫景,讓整首詩結束在一片花海,一片春光中,給人的感受那麼直接,這樣的美好,怎麼能辜負呢! 這首詩單純不單純? 也真單純,不就是莫負好時光嗎? 這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但是,也正因為人所共有,才能模糊一切差別,打動所有人的心。
你說它教你及時行樂嗎? 是的。你說它教你珍惜時光嗎? 也是。你說它教你追求愛情嗎? 是的。你說它教你追求事業嗎? 也是。它的感情既單純又豐富,它的表達既婉轉又強烈,它既質樸、直白又搖曳多姿,它像詩又像歌。這不就是春天應該帶給人們的感受嗎? 花開到了極盛,春天也就過半了。所以,人們才會有這樣強烈的莫負好時光的感受吧。我把這首〈金縷衣〉作為春分的禮物獻給各位讀者,勸君惜取少年時。
相關書摘 ▶《四時之詩》:坐看牽牛織女星的〈七夕〉為什麼是夢想幻滅之詩?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高寶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蒙曼
- 著名隋唐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教授首部講解唐詩之美的作品,帶你於四時流轉中,品讀唐詩的千古流韵。
- 以24節氣結合從古至今具代表性的節日,帶領你在四季時令中,深度體會32首精選唐詩,感受唐代的歲月、唐人的生命,品味唐詩的語言之美、文學之美。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
不變的唯有四季更迭輪迴,
記憶著千年以前的大唐風情。
但願我們――你、我和他,
與他們――李白、杜甫、王維,
能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
春。
一窺韓翃筆下「春城無處不飛花」的春日長安;
感受杜審言詩中「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的徐徐和風;
聆聽李白「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的異地之音。
夏。
讚嘆王維筆下「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田園風光;
品味孟浩然詩中「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絲絲荷香;
沉浸於李白「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的青春律動。
秋。
與王維一起聆聽「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秋日空山;
與杜甫一起傷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月夜露水;
觸動於「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的他鄉之景。
冬。
震懾於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的冬日北國;
和祖詠一起從長安城眺望「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與白居易圍坐共享「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