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彥老師
很多人都有個創業夢,公司該夢個深我從來沒有,收掉思熟雖然開了一家公司,自檢但並沒有因為擁有了一個自己的討創資產、或是想而選擇可以高度支配自己的生活而滿足。這只是公司該夢個深我選擇的工作方式,比較麻煩的收掉思熟一種。
對於工作上的自檢滿足,是討創來自於是否充分解決使用者的問題,而我只是想而選擇選擇了用創業的方式進行。我分享自己當初選擇創業的公司該夢個深考量、暫別創業的收掉思熟考量,來藉此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錯、自檢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討創
同時也希望讓大家,想而選擇對於創業這件事,有比較務實的想法。
創業前,做好自我評估
創業之所以容易失敗,是因為成功,是由很多的因素構成,包括自身的、團隊的、市場的,只要有一個沒有做到,都可能導致敗亡。所以無論你現在身處什麼情況,都應該先考量以下項目,來思考是否有需要創業、成功的機率。
市場考量:提高產品長期獲利的機會
- 你看到了一個使用者問題,使用者會因為問題被解決而付費。
- 針對這個問題,你有獨門的解決方案,像是供貨來源、精密技術、教學方法。
- 目前還沒有人可以提供比你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你的方法也不容易被複製。
- 你已經有讓產品上市的管道。
個人考量:公司長遠營運的關鍵
- 你有一個很想解決的問題,但是市面上沒有公司團隊正在處理,或是沒有做得很好,所以你必須自己跳下去做。
- 你擁有足夠的時間、資金、人力,可以持續打磨解決方案,直到穩定獲利。
- 你能夠為了成就目標,做你以前從未做過的事、甚至是很抗拒、不擅長的事情。
- 你可以忍受孤獨,自己一人專注工作。
- 你能夠理性看待全局,不會在與公司營運無關的小事上鑽牛角尖。
- 你能夠領導團隊,讓員工長期追隨你,並且持續成長。
面對失敗的檢討
我的公司在經過一年八個月暫時結束。經歷兩次疫情高峰,有我順利達成的事,也有來不及做到的事,分享我對於這段時間的檢討。
無法有效應對風險
我的公司業務如下:
- 服務對象:公私立教育機構,例如補習班、營隊承辦單位、公私立學校。
- 服務項目1:學生資訊科技領域課程、營隊、講座承辦。
- 服務項目2:資訊教育師資培訓。
按照我開發課程與通路的順序,是與教育機構合作的國小到高中的資訊科技領域營隊優先、接著是和補習班合作的常態課程、最後才是自己去承辦的資訊教育師資培訓。
前面兩塊,因為疫情的緣故,大家會很直覺想到,只要將實體課程轉換到線上形式教學就可以順利開課了。
事實上,線上教學形式,並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大多數家長在把孩子送到補習班、營隊,除了讓孩子可以多方接觸新知識以外,還有請教育機構幫忙照顧孩子的需求,改成線上,家長就得陪在身邊設定電腦、監督上課避免濫用電腦;再者,因為不是核心科目,沒有迫切影響升學,所以會選擇退費,直到恢復實體上課。
針對以上風險,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是:
- 如何提升資訊教育學習的必要性。
- 如何讓家長可以放心,讓孩子自行操作並妥善運用電腦上課。
針對以上這兩個問題,我目前的資源,都還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為了維持公司營收,就只能先轉往其他業務,例如新開拓成人程式設計課程、學校師資培訓課程。
但轉往不同使用者族群,要探討的使用者問題就大不相同,連帶影響資源投入方向,資源是有限的,要審慎考量。公司初創,要以可以活下去為主。但如果為了生存,跟原來業務都背道而馳了,那麼就要想得更遠了。
人力資源不足
初創公司的運作核心,在於產品研發與銷售兩大塊。如果是像我一個人運作,就得充分思考,怎麼分配時間資源。
以產品研發來說,每一次的課程研發,都需要我花費很多時間去設計,即便同樣是Python程式設計入門,教學對象是國中、國小學生,就需要思考不同的教學表達、更何況是師資培訓,簡直就是全新的內容設計了。
同時間,因為要新開拓不同市場的業務,其實需要去談妥通路,例如自行建立教學平台,搞定金流、直播、回放功能;或是拜訪各級學校,敲定費用、上課時間等等。時間是有限的,人力資源可以加速事情的進展,但又回到資金的不足,以致於我無法聘請專業人力來協助我銷售或是研發產品。
對我個人而言,最好的作法還是一開始找一個合夥人,一個人專司產品研發與內部營運;另一人專司業務拓展與顧客經營,我很早就開始找了,不過還沒有找到適合的人。在創業初期,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加速事情的推動,至少就我的題目來說,是相當必要的。
因為個人在這個年紀,針對生涯的考量,在時間、資金投入都有設定一個停損點,碰到了停損點,就要做出決定,所以最終決定是加入另一家公司,延續以上業務,持續解決我想解決的問題。
總結與反思
我們做每件事,都要不斷問自己「為什麼」,先有充分的動機,然後再評估資源,都具備了再去做。很多人都是少了這個「為什麼」就投入,即便因為各種資源與機運,讓公司短期賺了錢,結果擴大後面對拆夥;或是遇到各種狀況,信心就完全喪失。
充分的動機讓你能持續投入、充足的資源讓你能持續試錯、持續修正。對我而言,創業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型態,可以自由調配工作時間,但我不會為了想這樣工作,特別找一個創業題目去開公司,付出的代價太高了。
能夠讓我付出投入的,是一個值得被解決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都對教育產業的運作很有興趣,不過求學背景與工作經歷,都與這個產業無關,投入教育產業有很多個時機點,例如我當初研究所,其實是有報考上師大資訊教育所,也許可以以此投入體制內,不過那時候完全沒概念;另一種可能是在科技業累積一定名望,用公益的方式去參與,但那是比較遠、比較理想性的想法。
想在自己青壯的年紀,投身到這個產業中,解決看到的問題,根據自己現有的資源,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在看過現有資訊教育教學機構,都沒有我滿意的課程規劃、服務方式後,經過本文章前面提到,評估完市場、個人考量,就決定自己創業了。
雖然最後結果不盡理想,但在初期,我也確實順利開設許多課程,並且得到正面的回饋,讓我知道後續怎麼構建整個產品與服務型態,只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去加速達成,成就最佳的學習體驗。
無論以創業或是被聘僱的形式,只要可以充分解決使用者問題,並且獲得商業價值的認同,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很慶幸,自己做過這樣的選擇,也很認同,自己深思熟慮後,接下來的選擇。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實現財務自由的被動收入計畫》:如何將喜愛的副業扶正,甚至以此創業?
- 創新創業是台北當代非常重要的能量,我們協助新創「從小蝦米變成大鯨魚」
- 《虎之霸》:「失敗才有機會學習」,創新之國以色列的「虎之霸精神」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