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如果馬克思活到今天,他應該會對「社會主義」國家感到很大的困惑

文:張俊華(德籍華人政治學者,果馬國家感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克思困惑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活到會對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今天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應該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馬克思(Karl Marx)1835年10月就讀於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社會他的主義政治生涯始於1842年,擔任新成立的果馬國家感激進民主的《萊茵報》的編輯,在普魯士國家的克思困惑審查條例下,該報不得不在第二年停止出版。活到會對然後他搬到了巴黎,今天1845年被驅逐到那裡。應該1848年,社會他被驅逐出了他在比利時的主義新住所。

回到德國後,果馬國家感馬克思創辦《新萊茵報》,並參與了萊茵地區的革命-民主潮流。雖然他在1849年「煽動叛亂」的審判中被宣告無罪,但隨後他被作為無國籍人驅逐出境。他與家人在倫敦度過了最後的流亡生活,直到他去世。

由於馬克思創造了百科全書式的理論,尤其是系統性地批判資本主義的理論,因而被後人捧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他長期以來受到了許多人各個方面的讚美和非議。

非議者大多把馬克思的理論,與後來俄羅斯十月革命以來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等同起來。 筆者以為,把兩者混淆在一起,這有點過分地冤枉了他。當然,馬克思的理論遠非十全十美,而且確實漏洞不少,但仍有很多值得思考回味之處。所以至今,他的思想火花不時被人提及,也是正常的。

記得筆者在80年代上海大學期間,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齡人成立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那時專門請復旦大學哲學系的導師們來講課,同時一起討論馬克思的文獻和時政。可以說,那時是我比較緊密地接觸馬克思思想的階段。

86年後,我特地去了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念哲學專業,因為那裡有以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為主的著名的新馬克思主義的法蘭克福學派。從本科、碩士到博士,學到了不少東西,而最主要的就是馬克思的批判精神。正是因為對馬克思的敬仰,還在當初的東德特意購買了43卷的德語版的《馬恩全集》。

柏林牆倒塌後,西歐的幾個國家的學者繼續努力編輯出版《馬恩全集》。在「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Internationale Marx-Engels-Stiftung,IMES)帶領下,準備在2025年之前編輯出版114卷的《馬恩全集》。目前已出版了65卷。

在當今的中國,儘管當局依然把馬克思看成是馬克思主義的奠基者,並時常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但事實是,即便在共產黨高級幹部內,真正去認真地探索馬克思思想、看馬克思原著的已是寥寥無幾。至於在百姓的眼中,「馬克思主義」無疑已成了說教或是諷嘲。

「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把工人推翻資本主義的革命,看成是解決資本主義矛盾唯一的途徑,這也許是他的理論中一大敗筆。由於他認定了資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矛盾不可調和,所以他默認了殘酷的、血跡斑斑的革命運動的合法性。這似乎也違背他把人的生命、人的價值置於最高的原則。

而且,他的革命論似乎為後來列寧(Vladimir Lenin)領導的俄羅斯革命和中國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同時,應該承認,馬克思當初聚焦的是西歐,特別是英國的資本主義,換言之,他是個歐洲中心主義者,他對歐洲以外(包括俄羅斯和亞洲)的地區並非感興趣,更談不上深入的研究了。

在1881年寫給維・伊・查蘇利奇(Vera Zasulich)的信中,就俄羅斯的現象,儘管他聲稱「它能夠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佔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但並沒有提供像他對於西歐資本主義研究那種系統性的論據。

這種情況必然導致了後來的政治領袖們(列寧、史達林〔Joseph Stalin〕以至於毛澤東)有很大空間「發展馬克思主義」。實際上,馬克思也許已經意料到他的理論會被後人「繼承發展」後,走上教條化,甚至可能歪曲他的本意,所以他跟自己朋友多次說過,他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如果馬克思活到今天,可能有一個對他來說很大的困惑:即那些自稱「社會主義」的國家,照理是應該已經消滅資本、消滅了私有制,杜絕了人類不平等,政治比傳統的資本主義更自由的社會。

但現實確實,社會主義國家不僅保留了資本主義的一切,而且拜金主義、商品拜物主義比比皆是,好多公司996如同正常,試圖維護勞工利益的律師、記者被鎮壓。至於言論自由,可能還比不上馬克思後期居住的英國。這樣的社會主義,馬克思能接受嗎?

馬克思也許沒有預料到傳統資本主義的自我轉型,即從殘酷的原始資本主義到今天的「社會資本主義」(social capitalism),當然也沒預料到民主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並非是說,今天的資本主義完全人道化了,也不是說,當今的西方民主制度到達了完美的地步,相反,問題依然很多。

但是,相比較,如果從馬克思對人類的異化的批判角度來看,當今哪個社會制度更異化,應該是一目瞭然的。至於一個與世界資本主義共存的所謂的社會主義,同樣地存在著資本、勞動者、管理者的衝突和矛盾,但執政者大多明顯地站在資本的一方。為工人階級服務成了一個空洞的口號。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