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黑米黑豆芝麻乳饮料的开发(二)

1.2.7 感官评定方法

评价小组总计10人,黑米黑豆5男5女均接受过专业的芝麻感官评价训练,针对成品的乳饮色泽、组织状态、黑米黑豆整体风味进行评分,芝麻结果取平均值,乳饮确定最佳配方。黑米黑豆各项感官评分依据如表2所示。芝麻

1.2.8 沉淀率的乳饮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m0),用台式离心机在6000r/min离心15min,黑米黑豆弃去上层清液,芝麻称得沉淀的乳饮质量(m1)。沉淀率按如下公式计算。黑米黑豆

式中:m0—样品溶液的芝麻质量,g;m1—沉淀的乳饮质量,g。

1.2.9 数据处理

每组实验重复3次,通过Excel软件计算平均值并作图,通过正交设计助手IIV3.1专业版对试验进行正交设计及模型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优化饮料配方

2.1.1 黑米乳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由图1可知,随着黑米乳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分先增大后减小,当黑米乳添加量为20%时,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当添加量低于20%时,乳饮料的风味不足,米香味较淡,且浓稠度不够,影响产品品质;但添加量高于20%时,虽米香浓郁,但产品体系过于黏稠,均一性变差,产品色泽出现上下不一的情况。因此,黑米乳添加量为20%左右时为其最适添加范围。

2.1.2 黑豆乳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由图2得,当黑豆乳添加量小于10%时,产品的感官评分随着黑豆乳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在10%时感官评分最高,但黑豆乳添加量大于10%时,产品的感官评分逐渐下降。黑豆乳的添加给产品带来了独特的豆香味,当添加量低于10%时,产品的豆香味不足,当添加量大于10%时,产品有一定的豆腥味,影响了成品的整体口感。因此,选择黑豆乳添加量为10%左右。


2.1.3 芝麻乳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如图3所示,随着芝麻乳添加量的升高,产品的感官评分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添加量为17%时,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当芝麻乳的添加量小于17%时,芝麻的香味偏弱,且因油脂含量偏低,产品整体的乳化性偏差,对成品的感官品质有不良影响。但芝麻乳的添加量大于17%时,成品的油脂含量偏高,反而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组织状态均一性变差。因此,芝麻乳的添加量在17%左右时较为合适。

2.1.4 乳粉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如图4可见,感官评分随着乳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大,在13%时评分最高,而后感官评分减小。乳粉的添加可为产品带来让人满足的奶香味,添加量低于13%时,对产品的整体风味影响较弱,奶香味略显不足;添加量高于13%时,奶香味过于浓郁而掩盖了其他粮食作物特有的香味,显得产品成分单一。因此,确定乳粉最适添加量为13%左右。

2.1.5 白砂糖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如图5所示,随着白砂糖添加量的升高,产品的感官评分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添加量为9%时,产品的感官评分最好。白砂糖的添加可以有效调节产品的甜度,同时可以提高产品的黏度和稳定性。当白砂糖添加量高于9%时,产品的甜度过高,带来一定的后苦味,影响产品品质;当白砂糖添加量低于9%时,产品的甜度不足,饮料的香味不足,且略有涩味。因此,选择白砂糖的添加量为9%左右时为最适添加量。

2.1.6 柠檬酸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由图6可知,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加,产品的感官评分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添加量为1.0%时,感官评分最高。柠檬酸可有效调节饮料的口感,达到酸甜适中的效果。当柠檬酸添加量低于1.0%时,饮料的酸甜比失调,口感较差,影响产品的风味;当柠檬酸添加量高于1.0%时,饮料整体偏酸,且体系的pH下降,减弱了乳饮料中蛋白质的稳定性,对产品的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确定柠檬酸添加量为1.0%左右时最为合适。

由黑米乳、黑豆乳、芝麻乳、乳粉、白砂糖和柠檬酸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根据感官评分筛选出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黑米乳添加量20%,黑豆乳添加量10%,芝麻乳添加量17%,乳粉添加量13%,白砂糖添加量9%,柠檬酸添加量1%。
 

相关链接:柠檬酸白砂糖蛋白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