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四不像的「英式中文」比讀原文更嚇人:如何避免「你得到它了!」這種NG翻譯?

文:你的不像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讀原文書的中譯版,讀到想砸書又想一頭捶進抽屜,英讀原到這或是式中看熱心網友自製中譯字幕的音樂錄影帶,卻有看沒懂。文比文更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會講英文是嚇人一回事,但這跟翻譯能力完全是何避兩碼子事。中文翻譯飄出英文味,不像會把讀者逼瘋!英讀原到這到底要怎麼避免?關鍵在於「你到底想通了沒」。式中

你知道嗎?讀英文沒那麼可怕,文比文更看到既非英文又非中文的嚇人四不像「英式中文」更嚇人。若還要想辦法修正或潤飾英式中文,何避會讓人想撞神山,不像因為完全搞不懂,英讀原到這為何翻譯出這種一般人很難懂的式中外星文。

「你得到它了!」

這標題已經是PTT老哏中的老哏,但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是不是心裡也很「蛤?說啥?」順便科普一下。其實「你得到它了!」是直譯英文的「You got(拿到、得到) it.」,但這翻譯完全是翻歪了的英式中文,因為這裡的got字面上是「拿到」,但其實是延伸成「搞懂了」的意思。

惡搞最有哏,所以「You got it」(你弄懂了)才被以訛傳訛演化成「你得到它了」(你得到要領了)。這是最經典的英式中文。

除了這個經典之外,生活中也可能遇到或聽到以下幾個烏龍的例子。

外國人說:You don't get me!

被翻譯成:你不得到我!(我的身體、我的心都不是你要的)

外國人其實想說:你不懂(get)我啦!

外國人說:Would(會) you hit(打、揍) me up then(那時、到時)?

被翻譯成:你到時可以揍我一頓嗎?(這人是自虐系還是...?)

外國人其實想說:你到時再連絡(hit ... up)我好嗎!

外國人說:You down?

被翻譯成:你下去嗎?

外國人其實想說:你要摻一腳撩下去(down,加入)嗎?

你有沒有看出一個端倪?那些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神翻譯,都有共通的毛病,就是只看到「文字的表面」(hit直譯成打一頓,down直譯成下去),見樹不見林。這是語言轉換最忌諱一件事,也是最容易把讀者或聽者氣到半死的事,因為那神邏輯實在太「天」了,讓人完全一頭霧水。

別以為英式中文的驚悚度只有這樣而已,你還沒遇過更可怕、更神的。

挑戰你自己的英式中文解碼力

我遇到非常多五花八門的英式中文,而且必須傷透腦筋修正它們。在滿山滿海的例子中,我挑出幾個夠燒腦的例子,粉絲們要有心理準備呀。

以下兩個別人的中譯句子,請你讀一遍,問自己第一個感想是什麼,以及你有沒有辦法秒懂。

  1. 變化的生活方式和石油的增加率正改變著消費者偏好朝向相較於汽車可以提供更具燃油效率的機車發展。
  2. 輕量化車輛市場主要是受主管機關持續推動燃料效率和來自歐洲已開發經濟體在透過持續研究專注在減少材料成本的增加需求上所驅動。

現在我分別列出英文原文和潤飾過的中譯文字,搭配解說。

第一句的原文:Changing(變化的) lifestyle(生活方式) and increasing(增加的) rates(比率) of petroleum(石油) are shifting(使轉變) the customer(顧客) preference(偏好) towards(朝向) motorcycles(摩托車) which(其) offer(提供) greater(更多的) fuel(燃油) efficiency(效率) in comparison(比較) to cars(汽車).

  • 被翻譯成:變化的生活方式和石油的增加率正改變著消費者偏好朝向相較於汽車可以提供更具燃油效率的機車發展。
  • 修改:生活方式的變動以及石油使用率的增加,正在轉變顧客的心態,使他們偏好摩托車。比起汽車,摩托車提供了更好的燃油效率。

這整句長長的英文,主架構其實很單純,就是A(Changing lifestyle,變化的生活方式)和B(increasing rates of petroleum,增加的石油使用率) 讓顧客轉向偏好摩托車。後面再透過關係代名詞which來補充說明摩托車的特性(offer greater fuel efficiency in comparison to cars,比汽車提供了更好的燃油效率)。

把「變化的生活方式」修改成「生活方式的變動」,再把意思不夠明確的「石油的增加率」改成「石油使用率的增加」。後面再補充說明摩托車的特性?這樣是不是更好懂整個句子的重點了?

再來是第二句的原文:The market(市場) for lightweight(重量輕的、輕量的) vehicles(車輛) is primarily(主要地) driven(被...驅動) by(由) regulatory(監管的) authorities(機構單位) pushing(推動) for(為了) fuel-efficiency(燃油效率) and increased(增加的) demand(需求) from the developed(已開發的) economies(經濟體) of Europe(歐洲) for higher(更高的) focus(專注、聚焦) on(在...方面) reducing(減少) the cost(成本) of materials(材料) through(透過) consistent(一致的) research(研究).

  • 被翻譯成:輕量化車輛市場主要是受主管機關持續推動燃料效率和來自歐洲已開發經濟體在透過持續研究專注在減少材料成本的增加需求上所驅動。
  • 修改:有兩項主因在推動著輕量化汽車的市場。其一,是監管單位在推動燃油的省油化。其二,是歐洲已發展國家的經濟體越來越需要透過一貫的研究,更專注於降低原物料成本。

這句更長的英文,主架構是輕量化汽車市場被兩件事情推動(驅動),一是監管單位的作為(推動燃油的省油化,pushing for fuel-efficiency),二是歐洲已發展國家的需求(越來越需要研究降低原物料成本,demand...for higher focus on reducing the cos of materials)。

我們把一整句長到讓人快斷氣的英文,用「其一」和「其二」的架構,拆成了三個中文句子(有三個中文句號)。比起讓中文像英文一樣長到有種讀不完又抓不到重點的感覺,如果拆成三句話,這樣不是更符合中文的講話和思考邏輯嗎?

透過上面兩個例子,除了前面提到的「見樹不見林之外」,你會發現,另一個英式中文的毛病是「不懂或根本懶得轉換成中文的說話邏輯或語言架構」。這是最要命的一件事。回想我剛剛請你問自己第一個感想是什麼,這下你應該懂我在這一段想傳達的意思了。

怎麼避免英式中文?問自己一句話就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