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魏晉風雲之十六國混戰後篇(五):赫連匈奴所組成的大夏,「看起來」十分強大

文:阿前

  • 魏晉風雲之十六國混戰後篇(一):前秦勢力的魏晉開創者,苻堅的風雲阿公「苻洪」
  • 魏晉風雲之十六國混戰後篇(二):後秦的起源,上演劉玄德故事的混戰後篇赫連「老羌」
  • 魏晉風雲之十六國混戰後篇(三):前燕暴起暴落,敗亡只因「儒家形式主義」
  • 魏晉風雲之十六國混戰後篇(四):乞伏鮮卑始終是匈奴魏晉南北朝不可忽視的勢力

說個笑話,金庸《天龍八部》的所組年代,離五胡十六國非常遠,大夏但不只裡頭有個十六國時期的看起復國專門科:慕容世家,還有個西夏一品堂打醬油大將軍赫連鐵樹。來分赫連,魏晉是風雲匈奴人的「姓氏」,跟前漢開國君主劉淵是混戰後篇赫連同族,更嚴格一點說,匈奴是所組同宗。嗯?難道赫連在匈奴話的大夏意思是「劉」嗎?倒也不是。

匈奴本身算是看起相對原始的中國人,他們的「氏」跟中國早期的「氏」一樣,其實是配偶的意思。就好像漢武帝的皇后是衛子夫,衛子夫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當時仍被稱為「衛太子」。西漢才開始在完整建立後代「姓氏合一」、「名加表字」的姓名系統。

這個時候啊,其實就是劉氏的小孩,叫劉淵。那是另有赫連氏的小孩嗎?也沒有。就像我們之前在看進入中國的各個部族,正式採用漢人姓名系統前,慕容不姓慕容,段氏也不姓段。赫連,是後來才出現的。

都說了是同宗,赫連部的始祖,是當時跟劉淵一起的「武」。可以看做劉武,不過我這邊暫時還是稱他「赫連武」。過去我們曾經推論過,劉淵是被匈奴貴族拱出來當頭的。成立前漢後,國內的漢化勢力跟匈奴本土勢力有衝突,而匈奴派在劉淵死後,支持了劉聰的篡位。

這裡做個互相映證:劉淵沒有給赫連武什麼封賞,但劉聰上任之後,就封了赫連武為「樓煩公」。樓煩就在并州(山西)跟匈奴地(朔方)的交界處。「拜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雄據肆盧川。」從職務上可以看出,河套地區所鄰接的,包含了鮮卑這個大帝國,以及丁零這個大型部族。

然而,赫連武卻忽略了:中原,不是前漢一家而已。位於并州的東側,跟前漢長期征戰的東晉殘將劉琨,扶植了一支鮮卑部落,並奏請東晉封族長的弟弟猗盧為代公來代工。猗盧發展很好很強大,努力驅逐了代地的匈奴勢力,進封為代王,多一橫而已要什麼本錢。

是的,赫連武就被猗盧驅逐了。這個代國的政權後來被延續下去,直到前秦苻堅征討,略提便過。赫連部逃出塞外,其實就是隔壁而已啦,樓煩本身就在雁門關的附近。雖然沒有清楚記載,但應該就是回到老家,重新聚集零散,沒有跟著劉淵等人入塞的各族。

上頭說了,這裡有匈奴,有丁零,有鮮卑。赫連匈奴逐漸壯大,被河套地區附近尊為共主。剛好,中原地區的爭霸,也來到一個新的段落,由後趙統一。後趙原主石勒重漢化,但篡位者石虎則是儒皮胡骨。因為被儒學者勸說要平服四夷,石虎就派了使者來跟赫連匈奴聊聊。

這一聊還滿OK的,石虎遂拜赫連匈奴的族長為平北將軍、左賢王、丁零單于。注意了,大單于是後趙的官職,所以赫連匈奴只能稱左賢王,但相對石虎也為他們正名:丁零就是你的。當然,赫連匈奴也要有點付出:送質子。族長的兒子「衛辰」就遷入了塞內。

shutterstock_1197051859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這名字我有印象,後來在前秦苻堅任內搞了不少事。要稍微停下來補充說明的是,以代地為中心,這邊的歷史開始出現更複雜的兩方說法。因為前秦之後,統一北方的北魏,就是代國的王族。北魏提供的很多脈絡史料,則是唐代所編《晉書》所不採,有什麼原因?或許之後《魏書》可以去了解。

比方說,赫連匈奴的始祖劉武,在《魏書》裡面稱為劉虎,那有人很自然想:啊,虎名犯諱,所以《晉書》不採。但其實石虎、劉淵記字不記名,《晉書》都有說原因,並不會沒來由的幫人改名。

另外,《魏書》更說,劉虎的母親是鮮卑人。當時胡父鮮卑母,被匈奴人稱為「鐵弗」……很顯然是類似於台灣說「熟番」之類的混血意思,而劉虎也就用鐵弗當自己的部族名。是以更多的歷史上,赫連匈奴被稱為鐵弗匈奴。

這又跟《晉書》衝突了。《晉書》記載了後來劉虎的曾孫,劉勃勃稱帝的時候所頒布的詔書。

朕之皇祖,自北遷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國,故從母氏為劉。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古人氏族無常,或以因生為氏,或以王父之名。朕將以義易之。

帝王者,系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庶協皇天之意,永享無疆大慶。

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統,皆以鐵伐為氏,庶朕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堪伐人。

這是說,我的祖先從大草原來,把姓改成了「姒氏」。姒是大禹的姓,匈奴在中國歷史的記錄,是大禹的後代,故有此言。順帶一提,劉勃勃建立的王國,就是「大夏」。因為我們匈奴的語言跟中國人不同,所以就跟母親姓劉:這說的是西漢跟匈奴和親,不過其實以劉淵來說,倒是東漢和親才影響的。

考證一回事,詔書當時所要表達的又是另一回事。政治宣言,並不會等同於100%事實,這是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的。套回歷史,並無不同。

繼續看下去,劉勃勃表示這是不合乎「禮法」的。禮是周朝才成形的,當時周王室的分支會從母氏,天子當然不會了。勃勃要處理的就是這個部分,他要當天子,就不能從劉氏。詔書繼續說明:古人的氏族經常變化,或者依據出生的地方,或者以父親的姓名來命。這倒是真的,西漢統一姓名之前就是這麼亂,司馬遷是盡量以西漢規則來寫作而已,更不要說匈奴本身也長期這樣變化氏族的名稱。

dm0aiw6sziqcbkexmg6snf0qunj88v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今天,我就要來改改。帝王就是天子,顯赫跟著天連接。所以我要改姓為赫連。那跟天相連的,只能是我的正統傳人,其他原本跟我同宗族的,卻不是我的直系血脈者,都要改成「鐵伐」,永遠堅強銳利如鐵,為我征伐敵人。

整套邏輯不得不說滿漂亮的。

那我們也不難發現,鐵伐應該就是鐵弗的變音。按照這份詔書,稱呼大夏的部族為鐵弗或鐵伐,是有貶意在其中的。劉武(或劉虎)有沒有可能號鐵弗?有可能。因為用兩邊的解釋,同樣都存在貶抑。

這就顯示出,在劉聰登基之前,鐵弗部在匈奴中的地位肯定都是偏低的。而事實上,他們後來建立的也是混血部落。受到後趙的認可,應該是相當的榮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