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交易心態原理》:「恐懼」與「恐慌」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如何善用恐懼改善投資報酬?

文:理察.彼得森(Richard L. Peterson)

焦慮、交易懼改恐懼與緊張

本章你可以學到這些

  • 區分「恐懼」與「恐慌」的心態差異
  • 分析恐懼的社會感染力,如何造成集體思考與行為改變
  • 學習從股價中判讀集體恐懼的原理與恐用恐跡象
  • 善用恐懼改善投資報酬

如果你每年擔心市場的時間超過14分鐘,你已經浪費了12分鐘。恐懼——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

恐懼令人不安,慌截何善會讓投資人做出倉促糟糕的感受金融決策,恐懼也可能讓人失去理智、善投耐心與判斷力。資報恐懼感沒那麼強時,交易懼改還是心態會讓人心神不寧。不管是原理與恐用恐什麼模式,恐懼對金融決策都有特殊影響。恐懼

投資人出現強烈恐懼感時,慌截何善往往會有恐慌性拋售的感受現象。許多投資新手看到個人持股無預警暴跌,善投就開始恐慌。看著自己的財富蒸發是很恐怖的經驗。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交易日其實不單只有投資新手會出現強大恐懼感而已。

詹姆斯.克瑞莫(James Cramer)曾是避險基金經理人、財金網站TheStreet.com的創辦人,目前是CNBC電視節目《瘋狂熱錢》(Mad Money)的名主持人。他對投資情緒相當熟稔。在TheStreet.com的專欄中,他敘述了投資部位暴跌時的感受。在以下節錄自該專欄的文字中,克瑞莫生動地描述了虛構股票「國寶」軋空時的慘賠窘境。賣空股票的交易者眼看股價急漲、自己迅速虧損時,會產生壓迫感,所以稱為「軋空」(short squeeze)。

世界在你周遭崩解,你的呼吸停了,你需要用力才能吸到空氣,你額頭漲紅,汗流浹背,你嚇壞了。你甚至不知道從何慌起,不知道該做何反應,你什麼事也做不來。
「到市場上買進二十萬股國寶!」五雷轟頂後你大吼:「給我&*$##@買進&*%$&$。」

一定是恐懼!恐懼是股票的真正驅動力⋯⋯塔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之類的首席交易員可以從股票代碼與股價中嗅出恐懼,你永遠無法掩飾你恐懼的氣味。

克瑞莫對恐慌性拋售的精采描述凸顯出阻礙投資人的兩大情緒障礙:恐懼與恐慌。但是恐懼不一定對投資人有害,只要鼓起勇氣,即可善用恐懼感。但是恐慌一定很糟糕。雖然恐懼可能增強為恐慌,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本章主要是說明恐懼及恐懼對財務的影響。

以下五大重要準則可用來了解恐懼與恐慌:

  1. 恐懼會導致生理變化(用力呼吸、流汗、頭昏眼花),所以可以自己判別。
  2. 恐懼會改變人的思考與因應壞消息的方式(優柔寡斷、麻痺、壓力漸增與恐慌),所以常讓人做出糟糕的決策。
  3. 恐懼和恐慌不同。恐懼是預期的情緒狀態,恐懼的人會看到許多風險。恐慌則是一種反應,有立即行動的迫切壓力。
  4. 受到驚嚇時,需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保持冷靜。
  5. 老練解讀價格動態往往可以察覺市場中其他投資人的恐懼。

人感受到威脅時,自然的反應往往是逃離。但是多數專家可以冷靜地退一步、深呼吸,然後理性分析危險局勢。擊退恐懼與恐慌反射所需的勇氣是透過經驗、練習與心智磨練慢慢培養出來的。客觀衡量投資所有面向(包括自己的情緒反應)所需的內心力量,是成功投資者的關鍵特質之一。

察覺自己的不安並不難,但是感到不安時,卻很難客觀質疑不安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不安讓人為威脅做好準備,使人一分心就感到心神不寧。恐懼也有社會感染力。市場中很難消弭恐懼(逆勢操作)的部分原因在於,恐懼會造成集體的思考與行為改變,這往往可從媒體上與同事間的反應見得。如果可以客觀觀察投資人的不安,例如利用心智訓練、學習從股價中判讀恐懼跡象、使用市場氣氛指標,就可以善用恐懼來改善投資報酬。

9.1 股價驚驚漲

股票獲利的關鍵在於不要被嚇跑。——彼得.林區

股市中有句俗諺「攀越憂慮之牆」(climb a wall of worry,俗稱「驚驚漲」),意指投資人與財經媒體擔心潛在風險時,股價似乎還是一路上揚。不管有多矛盾,擔心反倒提供了機會。以下文字摘錄自1997年6月的《華爾街日報》:「大盤漲勢如虹,讓市場觀察者與投資人都有點恐懼與擔憂。」投資人一方面擔心股市漲勢受挫,另一方面市場信心逐漸增強又促使他們買進。

強烈的恐懼和伴隨股市上揚所產生的擔憂是不同的。強烈的不安不會久久不散,但是短視近利的投資人可能會覺得冗長不耐。嚴重的恐懼感會刺激壓力荷爾蒙的釋放,促使投資人在生理上產生短期思維。恐懼會讓人產生判斷不夠靈活的短期思想。可怕的事件過後,壓力荷爾蒙的釋放減緩,恐懼逐漸消退,投資人原本在市場上只看到危險,如今開始看到一些實惠的機會。短期而言,市場出現高度恐懼期間通常是最佳的進場買點(例如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前的恐懼)。

圖9.1是S&P 500(SPY指數)從2001年6月到2002年2月的圖。指數走勢圖中另有兩個市場氣氛指標。第一個指標是財經新聞中的恐懼用字量(《夜間商業報導》),第二個指標是廣播裡的喜悅用字量。注意,恐懼多於欣喜時,股市上揚;欣喜多過恐懼時,市場反而走跌。

(交易心態)圖9-1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出版
圖9.1:2001年9月11日紐約市遭到恐怖攻擊前後,《夜間商業報導》的恐懼與欣喜程度。氣氛變化圖上再加上S&P 500(SPY)的走勢圖。注意,恐懼壓過欣喜時,市場上揚。歡樂凌駕恐懼時,市場走跌。這種模式只適用於情緒導向的市場中。

這是刻意挑選過去恐懼與欣喜程度和股價趨勢有關聯的例子。通常這種關聯度雖然在統計上很明顯,但是並無法提供超額的交易報酬。

就演化上來說,不安的確是驅動思考與行為的強大動力。對非洲大草原上的祖先來說,不注意危險跡象,可能會突然命喪鱷魚或獅子口中。人如果沒有迅速的驚慌反應就活不久。事實上,曠野恐怖症是會遺傳的,一般認為這個基因是在曠野中走動、突然感到不安的先人所保留下來的(他們可能在曠野中變成掠食者或敵人的目標)。他們因為有高度的警戒心,可以率先離開危險區域,基因也得以延續下去。

不安讓人難受,所以人往往會為了趕快結束不安的等待,而接受短期較大的痛苦。預期負面事件必須付出精神成本,那是為了恐懼勞心勞神的結果。

艾默利大學的葛瑞格.柏恩斯(Gregory Berns)教授在受試者等候電擊時,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來衡量神經活動。有些人因為對電擊過於恐懼,給他們選擇時,他們寧可早點接受高壓電擊,也不要晚點等候比較不痛苦的電擊。這些「高度恐懼者」在預期電擊時,腦部的痛苦線路顯示出明顯的啟動反應。甚至在無法選擇快點接受電擊的實驗條件下,高度恐懼者的神經痛苦系統還是持續呈現較大的啟動狀態。

這種啟動神經痛苦線路的現象表示,高度恐懼者在等候時,就已經在心裡複製預期的電擊痛苦。他們在短期內接受較大的痛苦只是為了結束持續的(心理)折磨。預期的痛苦真的只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但對他們來說,感覺就跟真的一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