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為什麼當我們的孩子「不一樣」時,我們會如此內疚?

文:伊莎貝爾.費歐沙(Isabelle Filliozat)

3. 自我的最好真實自開形象與罪惡感的重量

草地上擺著五十幾張桌子,我們吃著東西,教當們的孩有說有笑。養從突然間,面對一陣石子雨落在我的始為什麼時們背上——我轉頭一看,發現一個大約兩歲的不樣小女孩,正因為自己行為的內疚後果而感到訝異。整桌的最好真實自開人都開始指責她,尤其是教當們的孩他的父親,儘管音量不大,養從卻嚴厲地訓斥她。面對

面對這個她無法瞭解的始為什麼時們激烈反應,我發現她不知所措。不樣她只是內疚在玩,沒想到會弄痛別人……所以她做出所有同齡孩子在無法瞭解、最好真實自開感到迷惑時會做的事:為了瞭解剛剛發生了什麼,她要再做一次同樣的事……她盯著爸爸的眼睛,抓起一把小石頭。

許多父母因為遺忘了兒時的情緒,會將這種態度視為放肆無禮。他們沒發現自己過度的憤怒才是孩子重複同樣行為,試著去掌握無法理解之事的原因。

我發現這位父親皺著眉頭看著她的女兒,於是馬上介入:「她沒想過要弄痛別人,她應該也很驚訝……」父親轉過身來對我說:「您的盤子裡有石頭嗎?」「沒事的,我只有背上被扔了幾顆」。我們交換了幾句話,時間正好足以緩和緊張的氣氛,並讓小女孩聽到她丟的石頭打到了別人。然後,她就放掉了手上的石頭。

在公共場合,事情總會變得更複雜:因為那裡有別人的眼光,我們的孩子必須要乖巧。我們往往把外界的眼光想像得很嚴厲,因此更難以忍受孩子的偏差行徑。我們這麼害怕別人的評斷嗎?就彷彿孩子的荒唐行為代表著我們——如同孩子做的不單是一件蠢事,更是傷害我們形象的事。我們想像著自己會蒙受的恥辱,當孩子受到關注時,父母的愧疚感也從來不遠。

無論在公共場合或私底下,父母肩上的責任確實很重。孩子一直咳嗽,我們就指責他沒有好好照顧自己:「你昨天沒穿外套……你看吧……」我們常常試圖讓孩子感到內疚,好平息我們自身的內疚感。我們確實沈浸在一種「指責錯誤」的文化中。無論遇到怎麼樣的損害,最常自然爆發出來的問題是:「誰做的?」而不是「該怎麼補救?」 就好像找出罪魁禍首比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我們天天因為這個觀念而受苦。

需要「做得好」、擔心他人或我們對自己的評斷,這些有時讓我們無法掌握真相,也會使我們無法判斷,甚至做出不公正的行為。

我們現在以得知自己的兒子在學校打了朋友的父母為例,如果他們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會自問「發生了什麼?」並開始聆聽孩子的說法。如果他們因為個人悲劇或個人經歷而變得脆弱,反應則會截然不同。他們可能會否認,因為正視事實太過痛苦,他們寧願不去面對:「那不是真的,我不是這樣教育我兒子的,不可能,說謊的是你。」為了不失望,他們迫使孩子壓抑、說謊。而另外有些人,則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加害者。

「不,他沒有打別人,他是在自我防衛,對吧,希利爾,你是在自我防衛吧?」孩子不得不避開眼神,他也要對父母說謊。怎麼能讓父母失望呢?這些看起來非常保護孩子的父母,十分需要把自己的孩子理想化,並把自己視為好的父母,這比什麼都重要。孩子在這個祭壇上自我犧牲,也壓抑了自己的情緒。他發現他沒有做自己的權利,他是父母的延伸,是這個理想化的形象。對這些父母而言,愛與理想化是同義詞,否認事實則能讓自己免於痛苦。

父母也會自我指責:這一定是我的錯,我忽略了什麼?是因為我跟他爸爸離婚嗎?我太嚴格或太好說話嗎?這些問題使媽媽們困擾,因為媽媽們特別會以此來辯護。自尊心受傷可能會嚴重到讓父母間接地怨恨孩子帶給自己如此卑微的形象。而後就是一連串的貶低,為了不傷害孩子,父母自我貶低,把所有錯都歸咎在自己身上——而如此一來被免除責任、獲得豁免的孩子,也被剝奪了自我。

有的父母則會對孩子施加嚴厲的懲罰。當他們太無助時,就會想要找出錯誤的一方——是我的錯,還是孩子的錯?——有的父母會有罪惡感,但有的卻會指控小孩,甚至在暴力的誘惑下懲罰孩子、打孩子,試圖藉此從自己無法掌控的孩子身上,重新取得權力。他越埋怨孩子讓他陷入困境,讓他「不得不打人或懲罰」,他就會打得越大力。他可能會指責孩子:「你簡直讓人難以忍受,你是魔鬼的化身。」無論我們再怎麼因為那是自己的孩子而愛他們,但是當他們激怒我們,令我們無法理解或忍受時,在他們身上貼標籤、下評斷的機率還是會變得很高。

「他很遲鈍」、「他過動」、「他……」這類定義都是對抗自尊心受傷的嘗試。這是父母讓孩子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負責,並藉此擺脫責任的方法。然而,如此一來,父母不但讓孩子遠離了自己的內心,孩子也常會回應我們為他們下的定義,他們的頭腦會將我們的評語和評斷解讀為命令。一方面,害怕讓父母不高興的想法對孩子造成壓力,他必然會變得更加遲鈍;另一方面,因為父母是大人,一定比自己懂得更多,所以父母對他的看法變成了他的特徵。父母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應該要這麼行事。受困在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中,孩子不會有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個問題往往會越來越嚴重,使他成為越來越難讓人喜愛的小孩。

父母身負重任,卻未獲得充分的幫助。如同我們先前所見,為了逃避責任,父母可能會否認,會把責任丟給孩子——沒用、遲鈍、惡劣、笨拙、愚蠢的是他——,或是將自己封閉在罪惡感當中。矛盾的是,父母卻很容易因為孩子的各種病痛而感到自責,但其實這完全不是他們造成的。因為,父母並不需要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情負責。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