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业:打破学科壁垒 促进人才培养
今年11月,微专江苏省14所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江苏省微专业联盟”,业打养旨在打破校级壁垒,破学搭建一个基于微专业领域的科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 近年来,垒促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微专业,进人如南开大学开设“智能金融”微专业,才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设“AIGC视觉创意与未来设计思维”微专业。微专微专业凭借精小、业打养前沿、破学交叉、科壁灵活等特性,垒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进人热点。 微专业是才培什么?它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微专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确保质量?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调研。微专 微专业并非新鲜事物 微专业通常指高校围绕某一学术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课程,这些课程总计十几学分。课程完成后,学生将获得相关证书,但不获得学位。 事实上,微专业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5年,北京大学在Coursera平台推出“程序设计与算法”线上课程,这在当时就被视为微专业的一种形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认为,微专业这一概念早期与慕课紧密相连,通常由3至10门慕课组成,针对某一主题向学习者提供相关课程。近年来,随着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的推进,以及线上教学向线下面对面教学的逐渐延伸,微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校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方向之一。 “怎样将AI工具包应用于广告创意?”这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王琰日前在“AIGC视觉创意与未来设计思维”微专业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这门课程只有2学分,但她仍然努力将“理论+实践”的理念融入教学。王琰告诉记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设微专业需要经历多个程序,包括教师自主提案、学院推荐、现场汇报、专家评审等。她所在的文化与传播学院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微专业。该专业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包含6门课程,共计12学分。 南开大学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在应用型、学科交叉型、全英文型3个方向开设了16个微专业项目。南开大学教务部工作人员王坚告诉记者,学校打造的微专业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相融合,与主修、辅修专业课程体系相辅相成,旨在为学生打造拓展知识面和提升职业能力的“补给站”。未来3年内,南开大学微专业数量将逐步增加到40至50个。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陈浩的调研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40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等热门领域,创设了近200个特色鲜明的微专业。 课程灵活助力自我探索 “从育人功能来看,微专业与辅修专业较为相近,本质上都是特定领域课程模块的交叉组合。”卢晓东介绍,目前高校开设微专业无需教育部审批,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微专业与双学位、跨学科项目一样,核心都在于通过灵活的课程设计打破学科壁垒,激发教育生产力和创造力。 在南开大学“数据智能与政策分析”微专业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AI技术,还将其应用于社会政策分析,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积累了跨学科知识。而在“智能金融”微专业课堂上,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量化投资等前沿知识则融为一体。王坚表示,这些微专业的课程围绕特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进行设置,课程之间相互衔接,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构建跨学科的知识框架,进而提升创新能力。 除了通过灵活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外,微专业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帮助他们突破成长瓶颈。清华大学硕士生鲁良佑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本科时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接受大类培养,在学习了计算机相关的一系列课程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完成了软件工程辅修专业的学习,并在硕士阶段转向了普适计算人机交互方向。他表示,相比之下,微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紧凑高效,尤其适合那些尚处于兴趣探索阶段的本科生。微专业能帮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取高效且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为他们长远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路径探索提供支持。 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目前,微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未知与挑战。例如,部分人担心,微专业“短平快”的特质是否会削弱学生体系化思维能力?在课程构建方面,如何将碎片化知识紧密融合?微专业的选课率、开课率如何保障? 对此,南开大学把重点放在了课程质量的把关上。王坚告诉记者,微专业课程的构建要包括特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避免课程内容过于浅显和零散,这对课程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开设微专业课程之前,我们进行了跨校调研,对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反复修改。超过一半的课程是专门研发的,其余则从主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精心挑选而来,并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了调整。”他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是开设微专业的关键。 “微专业的灵活性也导致其可能面临课程爆满或冷门的情况。”王坚认为,构建微专业与常规专业之间学分互认的转换机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还能为教师优化课程设计保留机会。目前,南开大学对微专业招生、培养、结业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计划每两年对微专业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估,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动态优化和调整微专业。 谈及微专业评估,王琰表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知识迁移等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应将微专业纳入高校育人体系进行综合考量,不能孤立看待。” 那么,到底什么是优质的微专业?在卢晓东看来,学生是微专业质量的检验者,优质的微专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存在问题的微专业则会通过学生的反馈逐渐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应保持信心和耐心,给予微专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产民航子午胎首次装机试飞成功
- 发改委就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
- 先后四次参加高考 51岁妈妈考上大学
- 网红打卡“堵”了厕所 历史建筑要怎么办?
- 控制呼吸的脑回路发现
- 容易鑽牛角尖的你,運用這三招幫助自己更快擺脫負面漩渦
- 连州水晶梨首搭“湾区地铁”,走进五城预告夏日甜蜜
- 黑龙江启动市场监管护航冬季旅游百日行动
- 让生活更“智慧”!广东智能家居即将亮相新疆
- 共有13名候選人註冊參加委內瑞拉2024年總統選舉
- 省道312线安溪一路段因降雨溜方 公路人紧急抢险
- 以文化繁荣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 正视青春期抑郁情绪升高现象
- 探访内蒙古“猫主题书店”:“撸猫+研学”解锁暑期打卡新地标
- 韩方初步确认17名中国公民在华城火灾中遇难
- 賬單屬於每個英國人 為什麼更擔心通脹的英格蘭銀行選擇先不降息
- 卵形拟杆菌具有抗肾纤维化作用
- 澤倫斯基首赴烏南前線 向駐軍打氣「烏克蘭一定會贏!」
- 克宮:調查在進行中,暫不會對「伊斯蘭國」宣稱對襲擊負責的說法置評
- 我市“十一节、中秋节”假日旅游综述之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