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老科学家蜗居13平老破小,网红一天挣400万
导读 这两天,中科挣万两个新闻上了热搜,院老一个是科学网红自曝一天挣400万。还全款4000万买了大别墅,家蜗居平看这豪华装修,老破金碧辉煌富贵无边。小网另一个新闻是红天,中国老... 这两天,中科挣万两个新闻上了热搜,院老 一个是科学网红自曝一天挣400万。 还全款4000万买了大别墅,家蜗居平 看这豪华装修,老破 金碧辉煌富贵无边。小网 另一个新闻是, 中国老天文学家段元星,中科挣万 蜗居13平筒子楼。 在这个叫科源社区的地方, 曾“卧虎藏龙”, 住过钱学森、钱三强等中国巨星。 而段元星,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天文台研究员, 当代世界闻名的肉眼发现新星者。 他拥有“特异功能”: 能根据天体力学正规方式计算出行、 彗星等天体在太空的位置及移动线, 白天能根据太阳距离当地子午线的角度, 用拇指比划法测定时间; 晚上能根据恒星, 在天空移动的位置来推算时间。 1975年的一天, 他用一双肉眼, 比中国科学院天文台早2小时, 发现了天鹅星座中的一颗新星, 震惊了全世界。 段元星的故事, 以 《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为题, 入编1978年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教课书。 1978年2月,被中国科学院, 破格录取为北京天文台研究生, 后为研究员。 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天文学科研人, 如今退休后, 竟和妻子挤在中关村科源社区16号楼, 一间不到14平方米的小屋里。 这是他“蜗居”的房间, 只有一个灯泡勉强照明, 由于空间有限,屋内堆满了杂物, 只有角落可以勉强放下一张单人床, 段老先生和爱人就睡在这里。 据北京民声微博发布: 这样的情况在科源社区并非个例,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万女士说, 我从1978年毕业以后就在这块住, 在这科学院干了一辈子活了, 一辈子了, 我没有自己的空间,和别人抢厕所。 一位中科院退休老职工的儿子崔先生说, 他在这里住了60年, 见证过科源社区曾经的“高光时刻”。 科源社区13号到15号楼,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钱三强等人就曾居住于此。 可是如今这里年久失修, 已经是另一番景象: 墙体破损发霉、卫生情况堪忧, 楼内漏水时有发生。 啥用没有的流量明星、主播网红, 动辄一天挣百万, 住的是4000万别墅, 为国家做贡献的老科学家, 住在13平筒子楼....... 有人抛头露面,高卧华屋, 有人隐姓埋名,久居陋室。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他们: 他和袁隆平齐名, 参与研制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 解决中国人穿衣问题; 参与研制, 第一根国产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 拉扯着我国军需工业, 走出自力更生的第一步! 1990年,他用流利英语, 和外方代表就一美元据理力争, 最终签订符合中方利益的技术合同, 老外说: “他是一位忽悠不得的中国专家。” 他一次性为祖国节省费用1000万美元。 而在他的个人资料里, 有这样一句话: 因工作表现突出,晋升一级工资18元。 他叫,郁铭芳。 她和丈夫一起, 发现铀核的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现象, 被称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物理学上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西方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由于铀核“三分裂”现象, 是她首先发现的, 所以她也被人们尊敬地称为, “中国的居里夫人”。 回国后, 她和丈夫扛起组建物理研究所的重担, 没有可供研究的仪器, 夫妻二人就骑着自行车, 跑到旧货店和废品收购站, 寻找可以利用的元件。 经过几年努力, 物理研究所渐渐有了规模, 科研人员由最初的5人扩大到150人, 这是新中国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队伍! 1956年,她还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 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晚年,她作为中科院院士, 过得真是叫人心酸, 衣服是地摊货,鞋打了三层补丁, 住在一个很小的屋子里, 破败不堪的楼道里贴满了, 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家里除了书就是书,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在这张小床上,她一睡就是几十年。 她叫,何泽慧。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课的这个老头, 衣着非常陈旧, 可他却是中科院院士, 一位极其厉害的“扫地僧”。 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说: “他是全球遥感基础研究领域, 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很多人这样评价他:“如果没有他, 中国遥感卫星事业将要推迟很多年。” 这么厉害的一个人, 凭一己之力, 就让中国遥感卫星事业独步全球, 生活中却极其低调, 喝便宜的二锅头, 穿着旧旧的衣裤,脚上就蹬一双布鞋, 就因为这一身“标配”, 他好多次被门卫挡在了外面, 门卫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他叫,李小文。 作为国内统计学物理界, 几乎是最出色的科学家, 她和“微波先驱”孟昭英、 “双奖华人”葛庭燧一起被誉为: 参与雷达关键技术研究的“中国三杰”。 她曾在麻省理工学院雷达实验室工作, 是理论研究组里唯一的女性。 美国流行一句话: 为我们终结二战的是原子弹, 而帮助我们赢得战争的是雷达。 而参与雷达工作的她, 被称为噪声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而她一辈子淡泊名利, 2010年,她走了, 人们走进她蜗居的一处很小的公寓, 看到家里的藤椅还是几十年前买的, 老人家一直自己修修补补。 身上的衣服,衬衫、棉袄什么的, 都是她自己缝制, 唯一一次麻烦别人, 是她找到一位清华教授, 打听遗体捐赠的事宜。 她叫,王明贞。 他这一辈子, 都献给了中国作物遗传学。 年仅27岁和导师做出, “中国水稻光温条件特性”开创性成果, 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堂堂中科院院士,他每天中午, 拿着一个用了十几年的很旧的铁饭盒, 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 一个荤菜、一个素菜, 他在饭堂吃完, 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 这样的日子,从他当校长到退休, 一过就是13年。 他住在老旧的楼里,没有电梯, 80多岁,每天爬五楼, 在他家,一张简易铁架子床锈迹斑斑, 挂蚊帐用的是竹竿, 几张铁丝缠的破椅子, 这些简易家当, 已经陪伴他走过50年风雨, 在不同年份、不同时期的照片里, 他竟穿着同一件绿色毛衣。 他叫,卢永根。 这是一个个在史上, 举足轻重的名字, 是成就中华民族满天星斗的传奇! 他们做出这样无可估量的贡献, 却都是清贫度日, 他们的工资没有很多, 雇不起保镖,也买不起名牌, 却攻克着世界上最难的难题! 院士王启明,我国信息光电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九旬院士潘际銮,骑自行车带妻子“遛弯” 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的家。 没有坐大奔,没有搭乘私人飞机,甚至没有要一个高铁二等座,当年他就这样挤在餐车一角奔赴武汉。 诚然,我们一直在提倡无私奉献, 科学家们在特殊的年代筚路蓝缕, 为我们带来今天的和平兴盛, 我们歌颂他们赞扬他们, 因为他们值得。 可是如今2022年了, 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早已过去, 在这个网红遍地开花, 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适当提高科学家们的待遇? 这些推动祖国科技发展的科研工作者, 我们不能亏待他们啊! 科研工作者生活环境堪忧, 网红主播一天赚400万! 问现在的孩子,他们长大想做什么? 很多小孩都兴奋地回答: “我以后要当主播带货!” “我长大了要当网红!” 长此以往, 真才实学的科学家随岁月流逝, 偷税漏税的明星, 和追求浮华的主播网红, 反而成了人们热捧的上流人士, 今天打造一个偶像, 明天再造一个网红, 而那些本该是真正偶像的大国巨星, 却一而再的被遗忘! 试问, 到底是谁给了中国今日的安宁? 到底是谁在支撑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到底谁,才是今天最值得我们追的星? 科学家们既不怕没钱,也不怕受委屈, 更不怕到死都默默无闻, 怕只怕中国还不够强大! 怕只怕西方列强还虎视眈眈! 怕只怕靡靡之音, 终致醉生梦死亡国恨! 有人觉得,既然当初选择去当科学家, 就注定要默默的无私奉献,不计名利, 谁让你选择要干这一行呢。 是,充满爱国情怀的科学家们, 可以选择清贫度日, 但我们却不能习惯性的认为, 他们就应该安贫乐道啊! 当有情怀的人, 都被现实的金钱问题击垮,那么, 还会冒出多少个当年离职的张小平呢? 网络时代, 当孩子们都以当明星网红, 当主播带货为梦想, 当有情怀的人都被现实击退, 那么我们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将走向何处? 今天,我们是时候清醒了! 科研兴国啊同胞们! 呼吁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回归! 希望老科研人员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希望未来科研人员, 能迎来存活环境的改良!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制止餐饮浪费 |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江苏公布第二批典型案例
- 民進黨性騷連環爆!蔡英文再發文致歉 提3方向改革整體機制
- 厄瓜多爾進入「國內武裝衝突」狀態以來已逮捕5994人
- 汉阴县水岸花城幼儿园开展“植一抹绿色,溢一片春光”植树节主题系列活动
- 加快建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长江上游国家级经开区
- 汉阴县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在全县“迎五一·互助保障杯”职工乒乓球赛中喜获佳绩
- 千余求职者八成是“90后”毕业生
- 几乎被夷为废墟,危险无处不在:古城安塔基亚的震后七日
- 人心齐 产业兴 小山村放飞致富梦
- 清淡飲食卻高血脂!醫揭「背後原因」 這樣做有效控制
- 张家港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 石破茂回应被检举:不应出现,会严肃对待
- 取消表演但不同意退年卡,上海迪士尼一审败诉
- 黑变红枣枣皮类黑精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六)
- 来安聚力民生实事增进百姓福祉_
- 埃及開羅沙塵暴釀4死、5傷 蘇伊士運河停擺
- 辽宁:组织百家企业万家药店公开承诺稳价保质
- 【新春走基层】直播带岗位,工作触“屏”可及_
- 汉阴县档案史志馆联合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 天津市河北区处置44家美容服务行业问题商家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