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女性主義捍衛的不只是生理女性的權利,還有被父權壓迫的其他性別氣質

談到女性主義,女性許多人都會誤以為是主義只生質為女性爭取權利。

或許就歷史上而言是捍衛還沒錯,但隨著女性主義的理女發展,受惠的權利權壓其性其實不只是女性而已,他們更關注所有性別氣質傾向的被父別氣人,早已是女性一個宏觀的運動。

作為一位父權社會下的主義只生質男性經濟弱勢

前幾天聽到朋友說,在他們的捍衛還行業裡,職員大多都是理女女性,且月收入大約都有五萬以上。權利權壓其性

她們在聊天時,被父別氣也會聊到擇偶標準,女性她們總是主義只生質希望能找到工程師、醫師之類的捍衛還對象,在滑交友軟體時,不屬於這一類對象的人,通通都會過濾掉。雖然她們領有高薪,但她們仍然希望自己的伴侶收入比自己高,或至少要和自己一樣高才行。

男性何以一定要賺得比女性多?這源自於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我的母親在生育之後便放棄了工作,儘管她當年的收入是比我父親來得高的,而結婚的嫁妝也是我媽媽負擔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父親照顧孩子,或許家中的經濟來源會更穩定一些,但基於傳統父權社會的思想,使得我們家負責經濟來源的,仍舊是我爸爸。

作為一個窮作家,便曾被某一任女友的父母嫌棄,認為寫作賺不了錢,一直要他們的女兒跟我分手。她的父親,當年也是賺得少,提親時,提著乖乖桶去她母親家,引來女方親戚們一陣訕笑。所以她的父母沒辦法接受自己的女兒嫁給窮孩子,儘管我能傳遞的知識與具有的影響力,遠遠超過金錢所能衡量。

身為一個無法成為心理師的心理所畢業生,近來在找工作,文案類的工作大多三萬起跳,甚至有的只有兩萬五,要我賺得比女性還多,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再加上我的病情沒有那麼穩定,我便遠遠感覺到自己在情場上是一個弱勢,儘管從來沒有一篇研究指出一段感情的穩定程度,和男方收入比女方收入來得高有關。

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身為男性卻不夠男性

除了經濟弱勢上的男性,在父權社會底下被視為失敗者之外,性別氣質「不正常」的男性,也是一個被父權體制排除在外的族群。

葉永鋕事件至今已20餘年,但性別氣質為女性的生理男,在社會上仍然處處碰壁。不僅如此,許多女性也會認為他們是不是要假借自己的心理氣質,對生理女性行騷擾之實。

我便聽過心理女性理男的女同性戀,被別人視為噁男的故事。但又有誰願意自己被生成不同於社會期許的樣子?她們無從決定,生來就得背負著社會異樣的眼光。

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看見女性主義,捍衛的並不只是純生理女的權利,在父權體制的運作之下,許多社經地位較低的男性、被父權踢出權力核心的其他性別氣質,也是女性主義捍衛的對象。

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能夠接受女性擔任起一家的經濟來源嗎?可以接受女性收入比男性高嗎?可以認同自己有著傳統上的高社經地位,卻找了一個社經地位較低的男性結婚嗎?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便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她學經歷、收入都比男方好,也不排斥和他交往,但身邊的朋友卻總是問著她:「妳到底看上他哪一點?」在父權體制的運作之下,有許多的女性早已遵從著舊有的社會基模而不自知。

其實撇開收入來看,父權主義早就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男性和女性單獨出門,男性如果不讓女性走在馬路的內側,就會被視為是一種沒有保護女性的舉動。但女性真的有脆弱到需要被這樣保護嗎?男性又真的比較能夠保護女性嗎?又為什麼,一定要是男性保護女性呢?

男性和女性開車、騎車出門,兩個人都有駕照,男性駕駛,大多數的人就會覺得很正常;女性駕駛,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到底為什麼一定要由男性開車呢?男性的駕駛能力真的比較好嗎?還是是社會建構出來的呢?

女權運動追求的是各族群、各層面實質上的平等,絕對不是單為了女性發聲而來的一場運動。有太多太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光景,都是值得我們重新去反思的地方了。

延伸閱讀

  • 為什麼不可以色色:從女性主義凝視污名化的性產業,「審議式民主」是解方
  • 數位女性主義:更多#metoo也更加厭女,網路帶來的解放還是限制?
  • 女性必有陰莖羨妒?淺談女性主義心理學和弗洛伊德
  • 與富豪企業家離婚的太太們:梅琳達花22年摸索女性主義,瑪肯西投身公益成慈善家
  • 我曾經參與「蕩婦羞辱」,也當過大家口中的蕩婦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