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這年頭,親教沒有比做父母更困難的養作也為事業了。人在遠方時擔心牽掛,家番靠近時卻又互相傷害。紅花孩不聞不問是珍惜自己做準家庭關係疏離,但多問幾句又成了情緒勒索。快樂年輕人對父母又愛又煩的巢期矛盾,從今(2019)年金曲獎歌王、親教25歲Leo王的養作也為得獎感言就可見一斑:「媽,不要再情緒勒索了!家番我也愛妳,紅花孩但我不一定要聽妳的珍惜自己做準話!」
親子教養作家番紅花育有兩個女兒。快樂老大今年就讀大學二年級,巢期老二則是親教準大學生。一家四口,平時會一起閱讀、追劇、看電影。從文學、生活瑣事到社會議題,都是母女平時在餐桌上討論的話題。在旁人看來,父母開明、孩子獨立。這樣的親子關係還能不完美嗎?
但番紅花說,「媽媽怎麼做,都是不完美的。」她說起過去和孩子口角的時刻,再怎麼理解包容,仍難免感到沮喪。有時家人都出門了,她就在家裡靜靜地哭一會兒,發洩情緒,一個人發發牢騷:「什麼啊,一大早就跟媽咪擺臭臉。」
可以意見不同,但不要讓孩子對你關上心門
身為五年級生,番紅花觀察,同輩人教養子女的方式其實已和過往有很大的不同。中產階級的父母不再信仰體罰,而是大量閱讀各種教養論述。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強調愛、尊重與開放。即便如此,50世代的父母在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時,仍要面對一個現實:「你的孩子不會永遠跟你很好。他們會有和你不同的想法。」
她說起前幾年和女兒的一次衝突。就讀高中的女兒參加反黑箱課綱運動,想夜宿教育部。她擔心現場人員出入複雜,不太贊成。有日,女兒突然對她說:「你不要站在威權的位置上跟我們講話!」
「我覺得我已經好努力當一個開明的家長,她居然還說我威權?」番紅花回想,被女兒指責的當下,心中震驚又難過。但當女兒氣沖沖地走出門時,她並沒有大聲喝斥,而是開始反省:孩子為何這麼說?怎麼避免被孩子認為自己有展現威權的意圖?
她坦言,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做家長,確實並不容易。但如果父母的觀念不與時俱進,很快會被孩子甩在後頭。價值觀不同時,她會試著和孩子彼此說服,而不是用父母的身分要求孩子順從。有時候,也告訴自己不要急著責備,給孩子成長的時間:「我們年輕時,也是驕傲、自大,常看別人不順眼啊。」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心力同理孩子?番紅花說起自己和母親的關係。她常回娘家看望年邁的母親,兩人談時事、談八點檔、談社會新聞,就是無法談心。有時,她會思索,為何在面對人生大事時,母親不是自己第一個想要分享、商量的對象?
一方面,當然是不願讓媽媽擔心;另一方面,則是知道媽媽並不了解她的內心世界。母女彼此問候,卻無法交心。「我愛她,但沒辦法和她對話。我不希望孩子以後和我的關係變成這樣。」她說。
要同理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原則
不過番紅花也認為,同理孩子並不代表父母要完全退讓、失去自己的原則。例如,她為兩個女兒設下的門禁時間是10點。而且不管多累,媽媽一定保持清醒,等到小孩回家才去就寢。即使不少同齡的大學生家中已經沒有門禁,她仍認為確認孩子回家的時間是必要的。
此外,不少50世代的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和孩子說沒兩句話,年輕人就顯得不耐煩。有些人甚至會脫口而出傷人的話語,「你煩死了」、「跟你講你又聽不懂」、「你智障喔!」
番紅花建議,當孩子出言不遜時,父母應該清楚告知:「我很難過,請不要用這種說話方式傷害爸媽。」不帶情緒責罵、理性地和孩子溝通。若孩子是懂事的人,自然會感到羞愧和父母道歉。她也會告誡女兒,「在外面絕對不可以這樣。為了避免你一時口快,最好不要把那些負面的話當成口頭禪。」
她建議家長,因為親子關係痛苦時,去找過來人聊聊。自家的女兒是高中生,就去和孩子已經大學畢業的前輩諮詢。兩人或許會有這樣的對話:「以前你小孩這樣的時候,你都怎麼辦?會不會很想死?」「有啊,很想死。但等他們念大學就好了。」知道眼前的痛苦只是必經的階段,父母的心情也會好過一些。
放手實難,但還是要祝福孩子過自己的人生
對50世代的父母而言,孩子獨立的路上,「看開」、「放手」是必經的過程。但為人父母,要怎麼做到這艱難的功課?
有時候,放手必須刻意不看。番紅花笑說,兩個女兒高中三年,她從來沒有看過成績單。因為知道看了,就會想跟女兒吵架。就算全班38人,女兒常是第36、37名,她也不多過問。真的想念兩句,也頂多只是叮嚀學期末別忘了補考。「再施壓她也不會念,只會摔門,然後開始有事情不告訴你。」
也有時候,放手是因為希望孩子快樂。今年暑假前,番紅花和二女兒因為大學升學問題拉鋸了好一陣子。她知道女兒本質上是會念書的孩子。若再拚幾個月,指考有機會考上第一志願,為什麼要滿足於學測的結果呢?偏偏,女兒不這麼想。
父母未必期待兒女要出人頭地,但總是希望他們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從春天到初夏,番紅花不停地開導女兒,希望她能回心轉意。但到了指考報名期限的前一天,女兒仍傳來簡訊:「媽,對不起,我還是不考指考了。真的很對不起讓妳失望了。」
雖然結果不如媽媽的期待,但番紅花告訴自己,「我盡力鼓勵過她了。但是她真的不想要。」女兒提前放了暑假,整天往排球場跑、到麵包店打工,享受準大學生的自由生活。看見女兒的笑臉,番紅花調適自己的心情,「她或許沒考上台大,但就是一個很開心要去念大學的小孩。這樣也很好。」
她笑說,做父母的常是在一次次「被告知」的驚嚇中,慢慢學會放手。例如,她某天早上起床,突然發現二女兒耳骨上多了一個耳洞。或者,大女兒在大學放榜當天迫不及待地告訴她:「媽,你說上大學才可以談戀愛。我今天終於可以跟你說,我一直都有男朋友。」
她明白,當孩子心意已決時,父母再怎麼反對,他們都會找到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方式——不只會去做,且一定是背著父母偷偷做。因此,與其阻擋,不如祝福孩子們去過自己的人生。同時也讓他們知道,有困難時不要害怕回家。就如同她告訴孩子,「不管成功或失敗,爸媽永遠支持你,家裡永遠有飯吃。」
珍惜陪小孩的快樂,也為自己的空巢期做準備
二女兒今年上大學,番紅花和先生也正式進入空巢期。兩個女兒平時要念書、打工、和朋友聚會,在家吃飯的時間愈來愈少。她常和先生互相調侃:「以後家裡就只剩我們兩個老人囉。」
雖然大家都很忙,番紅花和女兒還是會想辦法找出時間相約,享受屬於母女三人的親密時光。她最喜歡和女兒一起逛街,孩子手指一指,媽媽就樂得當金主。為女兒製造幸福的回憶,也彌補自己未竟的遺憾。她獨立得早,幾乎沒有享受過被爸媽捧在手心上的感覺。因此,「寵女兒,其實就是寵愛我自己」。
在珍惜母女時光的同時,她也知道,每個小孩最終都會離開父母。因此,早在孩子念國中時,她就開始思考自己未來想做的事。要不要去考研究所?想主持廣播的話有哪些管道?希望在飲食的領域深耕,需要累積哪些資歷和知識?提早做準備,才不會因為孩子長大而感到哀怨、失落。
採訪尾聲,我們又聊起金曲獎。她突然有感而發的說,「Leo王是很愛他媽媽的。真的不在乎就不會提起了。」語氣中有感慨,也有為人母的理解和釋然。親子之間的摩擦拉扯,其實都是因為愛而產生。父母不能也不必要求自己完美,只要和孩子盡力去理解彼此。
換個角度想,這份世間最艱難的關係,其實,不也是人生最幸福的滋味?
本文經50+ FiftyPlus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