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九合一選舉再次大敗後,民進黨能否複製2020年大選翻盤的奇蹟?

剛結束的合選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丟掉大片江山。舉再蹟在首都台北,敗後提名初期被看好的民進陳時中被國民黨的蔣萬安逆轉;市政被媒體評比為五星級的大城市譬如桃園、基隆及新竹市都無法延續執政,黨能大選的奇結果震撼台灣政壇。否複翻盤

身兼民進黨黨主席的製年總統蔡英文在選舉結果出爐當晚宣布辭去黨主席,目前由連任成功的合選高雄市長陳其邁代理。而在2018年的舉再蹟上一次地方選舉中,民進黨同樣大敗,敗後但在2020年總統選舉卻獲得大勝,民進這樣驚奇的黨能大選的奇戲碼能否重現,各界議論紛紛。否複翻盤

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數據,製年2018地方選舉,合選國民黨拿下610萬張選票,民進黨則是近490萬張選票;2020總統大選,蔡英文拿下近817萬張票,韓國瑜則是550萬左右。此次地方選舉,國民黨在全台灣拿到540萬選票,勝過民進黨的470萬張票。與2020年相比,民進黨有300多萬張票的流失,兩黨今年的票數與2018年相比都有較為明顯的差距。

數據顯示,這300多萬張選票並非全數灌給了國民黨或第三勢力民眾黨等。他們多半是來自沒有出來投票,或以不投票表達不滿的選民,被認為是年輕族群為主軸的「中間選民」,曾在2020年大量投票助蔡英文大勝,今年則放棄投票,讓國民黨嘗到勝利滋味。

國民黨支持者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2022年地方選舉,國民黨支持者慶祝勝利。但執政黨在地方選舉中失利最近十多年來已是常態。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向《BBC中文》分析稱:「這次還是地方選舉的格局,民進黨雖然被稱為大敗,但縣市議員的席次還拿到不錯的成績,因此這會不會影響到2024的總統選舉,我覺得關係不大,主要還是那些沒有出來投票的選民,民進黨怎麼找回來。」

研究台灣政黨政治多年的張峻豪認為民進黨保住了一定「底氣」,這次重重摔了一跤,但不是沒有爬起來的機會。

民進黨的危機

近10年來,台灣每回地方選舉,執政黨因為施政包袱,容易在地方選舉遭遇滑鐵盧。譬如2014馬英九執政時期,國民黨痛失首都台北市及桃園市。2018年,蔡英文執政,綠營票倉、執政20年的高雄市被韓國瑜攻佔,震撼台灣。

根據台灣多家民調,此次選舉前蔡英文施政滿意度尚有50%,但在台北市,擁有高人氣的前台灣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最終只拿到31%的選票。許多評論稱,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無法表現在地方選舉的投票,主要是許多原本潛在的支持者沒有出來來投票。

投票率也是觀察此次選舉結果的一個重要方式。

本屆台灣地方選舉投票率整體只有61.22%,2018年地方選舉整體投票率超過66%,2020台灣總統大選投票率則是74.9%。

分析民進黨此次選舉挫敗,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統計發現,民進黨在教育程度較高、較開放的人口密集都市區流失了較多選票,雖然也有在非都市區補回來,但仍不夠。

他在《思想坦克》刊文稱,民進黨此次該學到的課題是,在資訊新聞通常「超載」的都會區,選民注重短期議題,因此「如何透過(民進黨的)積極支持者把聲音傳出去,進行快速的選戰攻防,才能夠在資訊過載的都市選區進行選戰;後來票數流失更可能來自於民進黨沒有善用當初願意站出來共同協助公投的積極支持者們,最後造成這些地方票數更顯著的流失。」

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說,此次的地方選舉,被很多人視為2024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地方選舉的結果等於對政治局勢重新歸零,總統選舉從現在才剛開始。好好的決定候選人,然後對台灣的選民做出好好的論述,會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台灣的選民期待的是這個部分。」

研究台灣政黨競逐30年,任教東京外國語大學的小笠原欣幸提出警訊說,此次選舉中時而有「不同意民進黨就是反民主」這樣的論述,這種論點跟「不愛共產黨就等於不愛中國」是一樣的思考方式,如果民進黨再堅持這樣子的想法,那就真的會政權輪替了。

此外,王宏恩博士強調,除了選戰策略之外,此次選舉的「境外內容農場」攻勢十分長期且大規模,「遍布台灣各大小線上社團,成功地煽動了一般民眾的不滿。」他強調面對只剩下400天的下一次總統大選,民進黨需要有積極策略應對。「內容農場」通常指為了控制輿論,帶風向或賺取廣告費等商業利潤或等目的,快速大量生產網絡文章消息來吸引流量的網站或社群。有學者說來自台灣境外的這種網路農場時常帶風向,試圖影響輿論。

「仇恨值」左右台灣選舉?

Supporters of Taipei mayoral hopeful Chen Shih-chung listen to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candidate's concession speech on November 26, 2022 in Taipei,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與2020年相比,民進黨此次有300多萬張票的流失。但這些選票並非全數灌給了國民黨或第三勢力民眾黨等。他們多半是來自沒有出來投票,或以不投票表達不滿的選民。

負面選舉一直是台灣選舉的主軸。

東海大學張峻豪教授最近分析稱,台灣在1990年代開始實施大選,但是「基於國家認同、族群意識的政治發展背景,使得當時越推進民主選舉,就越激起社會衝突」。

他說,在幾乎年年有選舉的台灣,搭配上多席次的「低當選門檻」,因此抹黑恐嚇、負面文宣甚至買票,時而是參選人主要的勝選策略。「既然負面競選有利於勝選,它也就演化為競選策略當中的理性行為。」他說。

張峻豪說,負面選舉最顯著的影響是,讓台灣內部「藍的更藍、綠的更綠,中間選民更中間」,而藍綠基本盤都萎縮,「那些投票前沒有政黨屬性、或尚未決定票投給誰的中間選民相形擴大,並帶給選舉極大影響。」

2022九合一選舉中,沒有特定藍綠立場的中間選民,已經被各方視為左右台灣未來選舉的重點投票族。他們立場並不固定,時而根據「仇恨值」來投票,也就是考慮「討厭誰」或「對誰失望」多於政策。這一現象被分析者認為是台灣未來投票的重要指標以及隱憂。

Supporters of Chen Shih-chung,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candidate cry after he concedes in the mayoral election in Taipei, Taiwan, November 26, 2022.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