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进入高发期,食用贝类需注意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赤潮沿海海域“赤潮”进入高发期。进入沿海的期食贝类因“赤潮”蓄积毒性,食用后极易引发中毒事件。用贝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贝类鲜香美味,注意深受大众喜爱。赤潮我国沿海贝类有4000余种。进入常见的期食有贻贝(又叫海虹、淡菜等),用贝海螺、类需蛤蜊、注意牡蛎 、赤潮扇贝等。进入 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则可能在体内蓄积毒素,形成贝类毒素。贝类毒素无色无味,在贝类体内呈自由或结合状态,主要贮存在贝类的消化器官中,如果染毒的贝类被人食用后,贝类毒素会在人体内迅速释放而导致中毒。 不同贝类对毒素的蓄积、代谢和排除能力存在很大差别,贝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尤其是当有毒“赤潮”发生时,贝类体内更易蓄积毒素。 根据中毒症状的不同,常见贝类毒素主要分为四类,即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ASP)。目前,我国贝类毒素中毒主要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 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口唇刺痛和麻痹,并扩散至面部、脖子、肢端,伴有头痛、晕眩、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停止呼吸、窒息死亡。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肌关节无力、冷热感觉颠倒、说话吞吐困难等。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晕、眼花、短期记忆功能丧失。目前,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通过颜色和气味并不能判断其是否已染毒。煎炒、水煮、高温、高压等常用的烹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所以,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 沿海地区居民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赶海”捕捞或采食贝类,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贝类。 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要选择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伙伴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贝类毒素,牡 蛎,扇贝科学认识贝类毒素,类需谨防食用贝类风险
贝类本身不产毒,期食有毒藻类是元凶
常见毒素分四类,均无特效治疗药
毒素不易被破坏,科学预防是关键
01 把好捕捞关
02 把好采购关
03 把好食用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福布斯》杂志预测AI发展趋势
- 台商洪彦庭一行考察贵阳相关产业园
- 湖南凤凰:消费维权服务在身边
- 一叶知霜降!秋冬昼夜温差最大时段已至 全国乱穿衣地图看哪里一天两季
- 伟业计量15周岁啦!幸运大抽奖,20万豪礼今日开启!
- 2024(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京举办
- 泉州多地下暴雨 高温暂缓解 未来两天午后多雷阵雨
- 花旗44家分行今下午3點半走入歷史 客戶無痛轉換、QA一次看|天下雜誌
- 双系统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蓝藻培养液中阴、阳离子(二)
- 与癌症共存需要强大的心理、家庭支持
- 胡歌刘涛陈龙的“特别节目”:“环保不只是到远方捡垃圾”丨视频
- 电影《瞒天过海》在京首映 高能反转上演攻心博弈局
- 喊全球吃广东荔枝!中荔花旦荔枝品鉴会在马来西亚举行
- 交通运输部:我国公路总里程达535万公里 稳居世界第一
- 明起冷到初三!東北季風持續「全台涼冷」 北部、東北部有雨
- 新余火灾已致39人遇难:地下冷库正装修,二楼培训班有多名学生
- 深中通道6月30日通车试运营!中山沙溪踌躇满志迎接大桥时代
- 山西省台办授牌设立台胞台企法律服务中心
- 泉州三件作品入围第三届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
- 闽台海上直航客运量今年前11个月超65万人次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