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無時無刻都需要網路,不像就算是地面地台的搭上飛機,也希望能有Wi-Fi服務能傳遞訊息。有基與完早期飛機為了飛行安全等問題、善網施飛以及設備限制,機上乘客無法在飛機上使用電子設備,不像而隨著技術革新,地面地台的現在有越來越多航空公司提供機上Wi-Fi服務,有基與完讓旅客也能在長途旅行中上網。善網施飛不過,機上空中不像地面有無數個基地台與架構完善的不像地下網路設施,那麼飛機上的地面地台的Wi-Fi是從哪裡來的呢?
改造地上基地台,將訊號送往天空
讓飛機擁有Wi-Fi的有基與完方法有兩種,首先是善網施飛改造地上基地台,將原本送往地面的機上訊號改成往上發送,再讓天空中的飛機接收。此種地面基站方式稱作ATG(Air to Ground),而為了接收地面來的訊號,飛機會在腹部裝設天線,飛機本身會因此成為一個巨大的飛行熱點,分送網路給機艙內的乘客。
此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Gogo機上網路公司,它在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大陸上擁有200多個塔台。Gogo的ATG網路是個蜂窩無線網路,飛機在服務區移動時,也同時進行網路服務區的切換。目前Gogo使用的系統為ATG-4,是對原本的ATG系統相融後的改版,最大總下載流量由3.1 Mbit/s提升到9.8 Mbit/s。
目前ATG-4已安裝在至少600架飛機上,並且每月都會對新飛機進行升級。
海上藉由衛星通訊傳輸,覆蓋面積更廣
在地面上空飛行是接收基地台的訊號,至於無法架設基地台的海面,便需要透過不同方法,也就是人造衛星傳輸。使用衛星傳遞訊號時,設備的資料並不是傳回地面,而是發送到衛星上,再由衛星傳送回地球。飛機衛星傳輸的天線位於背上,能夠透過GPS定位衛星方向,取得最佳的傳輸角度。
衛星和地面基地台相比,衛星傳輸免去了地面建設基地台與天氣的限制,它也不需要相對頻繁切換訊號,因此訊號較為穩定,速度不會忽快忽慢。不過,衛星傳輸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比如說訊號延遲、以及衛星的維修和升級困難。
除了地面基地台之外,Gogo也在機上衛星通訊方面佔有一席之地。2015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認可Gogo推出的2Ku空中無線網路技術,天線尺寸僅有11.4公分,成本更低,且可以提供70Mbps至100Mbps的網路頻寬。
共用頻寬導致網速偏慢且價格不低
無論是頭等艙還是經濟艙,每個人在同架飛機上,就是共用網路頻寬。越多人使用,飛機上的網路速度就越慢,如前文提到的2Ku頻段可以提供70Mbps至100Mbps的頻寬速度,但若飛機上有100個人使用,則速度快慢可想而知。
雖然飛機上的Wi-Fi相當「珍貴」,但經過技術改良,費用逐漸將低,如長榮航空的輕量通訊方案(30MB)售價為4.95美元,而華航15MB的方案售價為3.25美元。和以前完全禁止電子設備使用的狀態相比,飛機上擁有Wi-Fi已經是一大突破,然而尚未滿足使用需求,需要更多時間研發,提供長途旅客更舒適的飛行體驗。
本文經Cool3C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