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違背黃梅舒報導
去(2022)年12月一隻台灣黑熊於屏東縣霧台鄉隘寮北溪遭到一名大武部落顏姓原住民獵殺,傳統從霧傳承隨著嫌犯與友人以機車載運台灣黑熊屍體的獵熊影片曝光,引起社會譁然。禁忌件看經驗除了黑熊屍體,台母題檢警也在嫌犯家中冰箱查獲野山羊屍體、熊獵14支台灣水鹿腳、殺事山林1只水鹿頭標本及1把土製獵槍。違背根據媒體報導,傳統從霧傳承遭獵殺的獵熊是一隻年輕母熊,全案正由檢警偵查中。禁忌件看經驗
不少原住民部落中存在黑熊神話或狩獵禁忌,台母題為何仍出現這樣的熊獵獵捕行為?根據台灣黑熊保育協會2013年委託國立台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海樹兒.犮刺拉菲(Haisul Palalavi)教授研究調查指出,全台14個原住民族中,殺事山林有高達10族存在黑熊神話或狩獵禁忌。違背原住民真的會獵熊嗎?族人該如何以不同角度認識這些生活於原民傳統領域中的野生動物?
黑熊狩獵禁不禁忌?社經變遷下消失的文化約束力
大多數部落視熊為聖獸,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教授指出,台灣黑熊的生存現況卻是:族群數量瀕危、活著的黑熊有五成遭陷阱「斷手斷腳」。
原民傳統文化本來對山林及動物抱持敬意,為何獵捕行為仍出現?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指出,對原民文化而言,狩獵具不確定性,所有獵獲皆是上天與山林的恩賜,若依法規定,在狩獵前就回報預計獵獲數量及種類,反而是對祖靈的不尊敬。此外,部落有「山林就像家一樣」的說法,獵人外出狩獵未必是真的要獵獲動物,也有「巡守山林」之涵義。
姜博仁說,熊屬於大型野生動物、獵捕危險性高,原民傳統狩獵文化及山林經驗才會有此禁忌,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與現代「避免過度干擾猛獸」的保育觀念重合。不過,隨著社會經濟變遷,加上與漢人社會長期接觸之下,狩獵形式也和過去大有不同。許多年輕獵人已不太狩獵,也不易傳承部落耆老的山林經驗,導致傳統狩獵文化的約束力下降。
「你們家的冰箱能夠冰得下一隻黑熊嗎?」談及這起案件,黃美秀不禁說道:「檢警已在調查不便下定論,但從現場蒐證狀況,有買賣行為都是合理猜測。」姜博仁也說,若如外界揣測涉及商業買賣,此事亦反映出原住民社會經濟條件常居弱勢,在巨大商業利益驅使下,更容易做出違背傳統文化的獵捕行為。
鼓勵原民落實狩獵回報,林務局進一步推「自主管理」
原民獵捕本須依法申請,但為了改善狩獵地下化,農委會林務局2017年推動12項「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採生態專業團隊與部落合作方式,由部落自行建立獵人組織,訂定狩獵自治自律公約,要求會員遵守傳統獵德(einu),並落實後端監測與回報。部落可一次性申請全年度狩獵需求,計畫結束時需回報全年所獵得的動物種類、數量及座標地點。
林務局表示,自2017年推動以來,每一個參與試辦的部落皆有按實際狩獵情況回報。而持續約5年的野生動物資源監測結果也顯示,自主管理下的狩獵活動並未導致野生動物族群失衡,甚至發現部分動物數量逐年成長。
林務局去年也提出修正草案,將法案更名為「原住民族狩獵辦法」(現為《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修正違憲及抵觸傳統禁忌的條文、簡化繁複申請流程、增加電子化多元回報機制,並讓「狩獵自主管理計畫」入法。
據了解,原預計於本月底預告的草案,將延後至最快2月底前預告。
觸犯公約獵熊恐面臨除名,狩獵自主管理推動慢了一步嗎?
既然原民部落已逐步推行自主管理機制,為何仍出現私下獵熊的情況?姜博仁說明,狩獵自主管理計畫目前尚未普及到每個部落,像是此次犯下獵殺母熊案件的原民所屬的部落就未加入試辦計畫。
曾參與計畫協助原民建立自主管理機制的姜博仁強調,加入自主管理計畫的部落,在自主自律公約中明文禁止獵捕黑熊、穿山甲等野生動物,若有觸犯公約的事實,則可能面臨除名或喪失未來加入計畫的資格。
黃美秀則指出,全台原鄉部落多達500個以上,自主管理的推動顯然過慢。而除了部落自訂不捕熊、避免獵熊、黑熊出沒目擊通報等公約,黃美秀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保育資訊真正內化到原民的狩獵管理機制中。
「也要讓他們知道熊沒事不會攻擊人」,他無奈表示,對於熊的行為,民眾常有許多無端揣測、誤解甚至標籤化。而在自主管理機制之下,更應做好獵具及獵場管理,同時強化獵人辨識黑熊出沒的能力。
姜博仁表示,計畫目前先要求能完整通報數量及物種等基礎資訊,未來回報情況可望更完整、仔細,如提供獵物性別、年齡,就有機會建立物種族群動態模型,判斷某一物種族群是否穩定。
避免黑熊一再斷手腳,自主管理下的「獵具及獵場管理」也是關鍵
除了種類、數量及獵捕座標,黃美秀進一步指出,最好還能回報使用的獵具及陷阱種類。這是因為,台灣黑熊遭到誤捕的情況時有耳聞,2014年至今台灣黑熊救傷和通報死亡的16筆紀錄中,就有7次涉及山豬吊使用。
這種常導致黑熊「斷手斷腳」的山豬吊,不只政策宣導不足,還因法規相互牴觸而產生法律上的模糊空間,加上網路通路仍有大量非法陷阱流竄,外界委實難以分辨哪些陷阱禁用、哪些可以使用。
事實上,《動保法》中明文禁止任何人架設山豬吊,而《野保法》第19條也禁止民眾使用陷阱、獸鋏或特殊獵捕工具來捕捉野生動物。不過《野保法》第21-1條又規定,農民防治野生動物危害農作,及原住民依法取得的狩獵權並不受第19條限制,也就是說,農民和原住民狩獵時並未被禁止使用山豬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