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生民
第十二章 漢武帝的漢武好思歷史地位
第三節 武帝成就事業的深層原因
歷史的蘊積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帝傳對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從漢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武帝維與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生的事業、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業績有重影響條件下創造。」漢武帝一生事業的其愛成就正是中國此前世代歷史發展所造成的條件的合乎邏輯的產物。
中國在西周中後期出現了人工制鐵,性格春秋中後期出現了鑄鐵。特點戰國初期出現了生鐵柔化技術,漢武好思和用鐵加熱滲碳而製成鋼的帝傳對技術,這使中國的從漢冶鐵技術大大領先於世界各地。鐵器的武帝維與廣泛使用不僅促進了水利興修與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且使木工、生的事業竹工、業績有重影響石工、土工等的效率不斷提高,並使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以木工為例,在廣州這樣的偏遠地區,可製造長約三十公尺、寬約八公尺、載重量可達六十噸的大木船,《三輔黃圖》載昆明池中有「可載萬人」的大船,造船業的進步大大促進了水上交通的發展。以石工為例,西漢中期以前出現了「穀物加工用的轉盤式雙扇石磨盤」,大大提高了糧食加工的效率。由於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人口增加,據估計戰國時七國人口共二千萬左右,西漢末人口近六千萬。漢武帝全盛時期估計人口當在四千萬左右,其末年「天下虛耗,戶口減半」,國家控制的人口當在兩千萬左右。
西漢前期有一些手工業製品舉世無匹,其一為兵器,「鐵制的長劍在西漢前就完全取代了戰國以來的青銅短劍」。戰國時的青銅劍,長度不到半公尺,漢代鐵劍往往長達一公尺左右;漢代的鐵戟、鐵矛,僅戟頭、矛頭就近半公尺,加上木柄,全長可達二公尺半以上。其他如箭鏃、鐵甲等均比以前大有進步。從西漢初年開始,漢朝先後禁止鐵器輸入南越、匈奴,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怕先進的兵器傳入那裡。
其二為蠶絲製品,蠶絲是中國傳統的優勢項目,漢代繅絲、織造技術有了新的進步,出現了在世人眼中堪稱精妙絕倫的高品質絲織品,絲織品的數量大為增加,《史記.平準書》載漢武帝元封年間,一年之間「均輸帛五百萬匹」就說明了這一點。這些絲織品不僅用於交換,而且用作賞賜和饋贈的禮品。
其三是漆器,漆器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到了漢代成了製作精巧、色彩鮮豔、花紋優美、精緻耐用的生活用品和收藏品,為中原地區和偏遠地區統治階級所喜愛。總之,經過世代的發展,到了漢代,中國成為有先進的冶鐵技術、鐵器,且擁有當時世界上發達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是個富裕、先進、令人羡慕和嚮往的經濟強國。
隨著鐵器的使用與生產力的提高,春秋戰國時以齊國的「相地而衰征」;晉國「作爰(轅)田」;魯國「初稅畝」、「用田賦」;秦國「廢井田」、「制轅田」為代表發生了土地、賦稅制度的變化。這次土地、賦稅制度變化的實質是庶民「共耕公田」與村社「三年一換土易居」定期輪換耕地的制度遭到了破壞,廣泛出現了向國家納稅服役、有一定程度自主經營權、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的個體農民,這種個體農民就是後來兩千多年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經濟基礎。
秦漢時期的土地所有權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國家對全國的土地具有最高的所有權、壟斷權、支配權,不僅戰國時的受田制和漢代的假民公田、徙民屯田可以說明這一點,漢代為加強中央集權遷徙東方六國的強族豪傑、高資富人的措施也可說明這一點。另一方面國家又在有一定條件下允許地主土地私有權的存在與發展,「名田制」(以名占田)的出現和允許土地買賣就說明這一點。
在上述土地所有制兩重性的制約下,農民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家控制的自耕農,另一部分是地主的和封建國家的佃農。這兩部分農民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經營權。在上述所有制和階級結構下,封建國家可以在發揮地主私有制和農民自主經營積極性的前提下加強賦役的徵收及對全國的調控,能集中全國力量辦大事。這是秦漢封建國家經濟體制強大的根源。
周朝實行分封制,天子王畿小,春秋戰國時出現了郡縣制。秦始皇總結了春秋戰國諸侯國攻戰不休的教訓,為求天下「寧息」,所以廢分封、立郡縣。漢初迫於形勢,先分封異姓王,後又消滅異姓王;同時為翦除分裂割據勢力的社會基礎,又徙關東六國強族豪傑於關中地區。然而,漢初又總結秦朝速亡的歷史教訓、「懲戒亡秦孤立之敗」,認為分封制在鞏固一家一姓王朝的統治方面是有作用的,所以在消滅異姓王之後,又分封同姓王,採分封、郡縣兩種制度而兼用。
這樣又造成了同姓諸侯王與漢中央政權的鬥爭,後經文景時鎮壓濟北王與吳楚七國的叛亂,漢中央政權才鞏固了起來。漢武帝繼續鎮壓諸侯王的叛亂、徙關東高資富人於關中、打擊豪強,同時又改革選官制度、設立中朝改革丞相制度、強化監察制度等等,來加強中央集權。這些就是漢武帝能成就其事業的政治體制方面的原因和保證。
中國經夏商周三代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禮儀制度和行為道德倫理規範,在儒家典籍上都有記載和總結,這既是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文明向前發展的一種表現。春秋戰國出現的諸子百家學說,有時表面看起來互相矛盾的主張,實際上又都是可以互補的。漢初總結吸取秦始皇「燔詩書百家語」的教訓,以道家「無為而治」為指導,各家共進,使經濟迅速發展。漢武帝尊儒術、重法治,悉延百端之學,取各家之長以治國,辦法多,套路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這是漢武帝的事業取得成功的文化、思想上的原因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