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教出雙閱讀素養》:三個方法培養「優學者」,避免成為數位新文盲

文:曾荃鈺

什麼是教出雙閱讀素養?

隨著科技進步和資訊爆炸,紙本與數位閱讀逐漸融合,雙閱讓現代人相較於過去,讀素需要具備更高階的養個優學讀寫能力,才能檢視自己所處的培養世界。

此外,免成未能快速適應世界的為數位新文盲變化,有效運用3C設備和網路與人交流,教出表達自己的雙閱想法,將是讀素未來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因此,養個優學只有同時具備紙本數位雙閱讀素養,培養才能適應數位時代下的免成高速變化,啟動學習。為數位新文盲

相反的教出,在這個「分享訊息」速度遠超「理解訊息」速度的時代,無法利用3C設備和網路進行學習溝通的人,將被稱為「數位新文盲」,因為在未來,隨時用ChatGPT輔助閱讀,將變成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閱讀素養說起來簡單,要想真的提升,仍須具備理解多元素材,靈活切換紙本和數位工具,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才行。

這讓我不禁想好奇的追問。

  1. 當答案不再是學習的終點,AI時代下的「閱讀」對個人的意義是什麼?
  2. 我們該如何從紙本、數位雙閱讀素養中,持續不間斷的優化自己的能力?
  3. 如何在紙本和數位閱讀之間取得平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提升個人的綜合閱讀素養?
  4. 面對資訊爆炸和快速傳播的環境,我們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避免成為數位新文盲?
  5. 在AI時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個人閱讀素養,並且在紙本、數位雙閱讀素養上持續成長?

​這些疑問,在由台灣閱讀與學習教育學會理事長,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陳明蕾老師,與「品學堂」文化長丘美珍老師合作出版的這本書《教出雙閱讀素養:紙本X數位,培養Super優讀者》中,解開了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

​書中舉證有科學根據,有提問也有教案示範,完整建構出紙本數位雙素養的教學框架,能陪伴老師共創出有品質的雙素養閱讀課堂。

《教出雙閱讀素養》這本書,內容詳實精彩,教案步驟拆解清晰,我僅整理出三個自己在過去閱讀時未曾思考過的收穫與理解,針對「如何在教學上啟動紙本數位雙素養?」三個方法整理給各位,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方法一:多文本閱讀

​該如何透過閱讀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因應新時代下的讀者需求,訓練學生同時運用多個資料來源,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其實我們需要的是多文本閱讀。

​這也太簡單了吧,不就是叫我們要多讀書,這可以稱為是一個解辦法嗎?明蕾老師直指重點的說明道:​「多文本閱讀,關鍵是要先設定一個特定待解決的問題,做為一個特定待解決的學習任務。」

​其實光這一點,我發現大多數人在閱讀時並沒有主動自我要求,我也是到出社會後才明白,只要帶著疑問翻開書本,有時是雜讀、主題式閱讀、跨領域閱讀,仍然可以從運動中體會人生的哲理,在美食中找到寫作的靈感,從小說中反思工作中的人際應對,只要你懂得問自己:​「當同一個主題,看了兩篇不同的文本,有沒有什麼是第一篇沒有說的?」

​這就是對同主題「不同訊息的理解監控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在多文本閱讀中,透過設定學習任務來養成。(P.136)

​我其實讀到這裡就很興奮,既然數位時代下雙閱讀素養的目標,是讓學生擁有自學新知的能力,因此多文本閱讀的操作方法就是,在選定學習任務後 (例如討論某公共議題),讓學生自己「從多個文本中,找出解決特定問題的相關訊息」,這就同步考驗著我們的閱讀理解、探究提問、整合組織、讀寫平衡、資訊與通訊科技應用、發表綜述等能力。

而透過特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策略性的閱讀」,除了讀到內容,也精進學生的學習策略,這樣清楚就能提升雙閱讀素養的方法,真的一定要學起來。​

​方法二:讀寫平衡

​該如何讓學生讀過、課堂上討論過、甚至是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可以看得懂,記得住,而且還要用得出來呢?其實關鍵就是「讀寫平衡」。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宣言在2005年指出:「網路時代的學生,需要習得使用「資訊與通訊科技」(ICT),以及掌握在網路上發表意見的能力。」

千萬不要只是在網路數位時代下,被動的接收資訊,任由演算法向我們推播訊息,而是要養成在網路上提出意見,促進共好,表達自身觀點。

​要想精進這方面的能力,讀寫平衡就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如果你沒有輸出,輸入再多也沒有用。「讀寫平衡」指的就是「以輸出為導向的輸入」,讓閱讀不僅僅是看跟吸收,更是理解符號跟使用符號,在數位環境下表達想法、判斷訊息的真偽,篩選出適切的重點做成podcast、圖文統整、YouTube,或是針對特定目標書寫成文章或評論,都是讀寫平衡的證明,因為懂輸出的人,才學得最多!(P.54)

「化輸入為輸出」這個觀點讓我想到一個人,他擁有破2000多萬次收聽下載量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主持人、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他能夠在2年內分享超過140篇書評、半年內製作50集Podcast說書內容,且持續每週寫一篇電子報給一萬名訂戶,我也是他節目的忠實粉絲。

瓦基非常強調,所謂有效閱讀跟紀錄的筆記,就是要能夠運用框架,高效的輸出文章並精準提煉重點,並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產出最大化,建立起龐大的資料庫,留給未來的自己使用,我想這點跟《教出雙閱讀素養》中所提到的讀寫平衡觀念,皆是英雄所見,我也深感認同。

​方法三:反思與提問

​老師究竟希望學生在這個閱讀主題或任務中展現哪些能力?該如何確定孩子學會?這時候,反思與提問是評量學習狀態的指標,老師應該要規畫能讓學生展現出學習表現的任務,讓學生在閱讀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然的展現自己「學習到了什麼」,並公開評分與引導的Rubric評量規準,學生才能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往「哪些環節持續努力」。

​例如,老師很常反射性的問學生們:「懂了嗎?」「還有沒有問題?」但在提問的方向上,明蕾老師建議,在教學時與其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不如問一些關於「學科之間概念關係」的問題,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閱讀的方法,這個提問者,可以是學生自己,也可以是老師。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