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转型不能牺牲员工利益
“双减”新政颁布后,教培机构以学科培训为主体的转型校外培训机构面临着一场转型。记者调查发现,牺牲一些教育机构存在延发员工工资、员工逼迫辞退、利益正式合同变为“兼职”合同等乱象。教培机构律师建议,转型如果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行为,牺牲员工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员工通过仲裁、利益法院起诉等形式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教培机构 “双减”政策今年7月印发后,转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迎来“大洗牌”,牺牲有的员工按照新政策要求规范操作,有的利益向非学科培训等方向转型。任何行业任何机构的转型,都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要放弃熟悉的东西,迎接全新的挑战,校外培训机构也不例外。能否在转型中保持优雅姿势,对每家教培机构都是考验。 俞洪敏带领新东方转型的案例最近引发关注。比如他宣布,新东方业务调整,为农村孩子捐献近8万套课桌椅。此举被认为是“体面的转身”。此外他还透露,新东方有一个规矩,必须保证账上有一定的资金,能够支付学费退款和员工工资。由此推测,拖欠员工工资、学费退款难等问题应该能得到相对妥善的解决。 反观另外一些以学科培训为主体的教培机构,转型过程“吃相”比较难看,既拖着、赖着学生的学费不退,也拖欠员工工资、房租等,甚至偷偷“跑路”。有关报道显示,有的教培机构随意延发员工工资,有的机构逼迫员工“主动”辞职,有的机构让正式员工变成“兼职”员工……这些做法都损害了员工合法权益。 这类教培机构可能也有“一肚子苦水”,比如单位账上没钱只能延发工资;单位要转型只能“裁人”;单位要降低经营成本,让正式员工变“兼职”是无奈之举。坦率地说,这类教培机构今天的境遇,表面上看与政策环境有直接关系,但从根源上看,也与缺乏新东方那样的风险意识,以及前期的盲目扩张有关。 即便这类教培机构的种种违约、违规之举出于无奈,也是不能允许的。一方面,当教培机构面临转型时,员工也同样面临艰难转型。相对而言,机构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高于个体员工,即机构优势明显,员工相对弱势。这种情况下,教培机构应该体谅员工,而不是以牺牲员工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教培机构对待员工的任何行为,都应该遵循法律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工资报酬、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都有详细规定,如果教培机构存在延发员工工资、逼迫辞退等问题,员工可以伸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相关机构为自己违约、违规行为付出代价。 “双减”政策实施后,为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教育部等六部门上月出台《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一旦管好预收费,应当可以防止教培机构盲目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拖欠员工工资等。 即便某些教培机构不能“体面地转身”,也至少应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与员工就工资等问题进行平等、民主的协商,以共渡难关。如此一来,教培机构不仅能维护自己的形象,有利于继续在相关行业规范经营,也不至于与员工关系闹僵,走上仲裁、诉讼之路。 老 鹰教培机构转型不能牺牲员工利益
编辑:汤晓雪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11-12 10:06:18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无鸡不成宴:一只鸡带你领略广东乡村文化年味
- 在桂台湾教师乔迀:跨越海峡的“安居梦”
- 湖北推进“八项行动计划”助力台青更好发展
- 助力台企再加码 淮安市出台2022年台资企业科技服务实施方案
- 四逆散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二)
- 淮安台企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台湾高尔夫球教练耕耘大陆十年:未来可期
- 台湾创客尤翰源:自豪在武汉求学
- 海淀区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
- 50名两岸“新农人”聚福州深造“活化乡村”
- 追梦大陆 别样青春——台湾青年眼中的两岸职场
- 天津南开区召开台企恳谈会服务台企高质量发展
- 打造“忻城新农人”!2024年粤桂协作
- 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再启动 设立台湾青年创业专项
- 天津市台办深入调研破堵点 服务台企促发展
- 湖北面向台青提供千余个岗位
- 2024北京高考作文试题来了
- 台湾创业青年:我在大陆当“主厨”
- 两岸新农人的乡村故事:振兴的田园梦,也是融合的发展梦
- 台胞“全家总动员”尝鲜大陆个体工商户新政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