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8万长1厘米,不是增高是入坑
近日,“9岁女孩打抑制针半年花十万”的增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再次将生长激素与家长对孩子的入坑身高期待摆在大家面前。不论是花万注射性抑制针还是生长激素(也称“增高针”)的儿童,真正患有“矮小症”的长厘只占极少部分。但诸多家长抱着数万元,增高甚至是入坑数十万元往里砸钱,只为孩子能多长高哪怕一厘米。花万并且这并非个案,长厘有医生透露,增高有家长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入坑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花万(5月17日《成都商报》) 当前,长厘无论择业还是增高择偶,身高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男性身材高大,女性身材高挑,获得对方青睐的机会要大得多。这个被民众广泛遵循的审美观,给不少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孩子因身材矮小而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不在少数。从小就给孩子补钙,变着花样给孩子补充营养,长大些就督促孩子跳绳,隔三差五还量一量身高,发现孩子确实患有“矮小症”时,就积极接受规范治疗,这样的家长表现得还算理性。 有一种非理性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部分家长明知孩子没有患“矮小症”,仅仅因为希望孩子再长高一些,就按治“矮小症”的方法对孩子身高进行干预。要知道,药品用对地方才能发挥正面作用,一旦用错地方,不仅毫无正面作用可言,毒副作用一点都不会少。“增高针”是一种激素,用在缺乏相应激素的孩子身上可能恰到好处,用在不缺乏该激素的孩子身上,不仅不能增高,反而会危害健康。 导致身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为家长的期望较高,有的因为遗传、运动不足、营养不均衡等原因,真正因患病导致身材矮小的孩子少之又少。影响身高的原因很复杂,家长当然不能自行其是地进行干预,而是要到正规的身高门诊就诊。 也要看到,在身高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不能全怪家长瞎想和乱为,因为与巨大的身高咨询与干预需求相比,家长所能获得的服务少之又少,尽管有些医院开设了身高门诊,但更多属于内分泌科的一项诊疗内容,服务的可及性不强,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一些非正规的机构和小诊所有了可乘之机,以至于家长从医院以外的诊所、中介等处获得“增高针”,成为这种药被滥用的主渠道。 花48万长了1厘米,这不是增高,是入坑。因为注射“增高针”,首先要确诊相关疾病,假如未确诊就用药,势必违反诊疗规范,假如随意销售和使用“增高针”,则必然违反处方药的相关法规。这48万花费的背后,很可能存在诸多违规或违法行为。 治理“增高针”滥用现象,提高家长的健康素养是一种方式,强化服务也很重要。更要看到,以赚钱为目的的背后拱火,是“增高针”受到非理性追捧的重要原因,因此更应该加大对相关夸大宣传、刻意诱导、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和药品销售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罗志华花48万长1厘米,花万不是长厘增高是入坑
编辑:汤晓雪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5-18 15:54:22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南半球气溶胶含量破纪录,空气污染亟待重视
- 枞阳广电台公益微直播获评“十佳公益项目”
- G347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 县财政局农村财政工作喜获省厅表彰
- 2025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今日正式开启,逾期不再补办
-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召开
- 安装健身路径器材 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 县政协召开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专题协商会
- 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标准物质的研制 (二)
- 市“红盾护农保春耕”检查组来枞检查
- 519中国旅游日,浮山景区免费玩
- 市残联领导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
- 汇聚体育教育创新力量“活力校园”迈入2.0时代
- 人道——为了你的微笑
- 县财政局农村财政工作喜获省厅表彰
- 县委第一巡察组向县人防办反馈巡察情况
-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关于《肥料助剂的定义与分类》团体标准立项公示的通知
- 我县收听收看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 安徽日报副总编辑计永超率队来我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 我县举办巾帼健身展示赛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