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标准物质的研制 (二)

2结果与分析

2.1液相色谱分析

黄曲霉毒素B1、玉米研制B2标准溶液色谱图以及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色谱图见图1和图2。全粉曲霉标准溶液和样品均有出峰,中黄准物质而空白样品无杂峰,同时该峰型良好。

图1图2

2.2均匀性检验分析

样品的毒素均匀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进行评定,样品检测时每次称样量为5.0g,样品间自由度为14,样品内自由度为30,在显著性水平n=0.05时,计算F值,将计算结果与查表得到的F临界值比较;若计算值小于F临界值,则表明在n=0.05的显著水平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是均匀的,反之则不均匀。

通过查表可知,玉米研制临界值F0.05(14,30)=2.04,F统计值=1.31<2.04。表明在0.05的全粉曲霉显著性水平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均匀,具体数据及分析结果见表1、表2。中黄准物质

表1

表2

由表2可知,毒素瓶间差方和记为Q1,瓶内差方和记为Q2。瓶间自由度记为v1,玉米研制瓶内自由度记为v2,则

(1)

均匀性产生的标准偏差记为SH。

(2)

2.3稳定性检验

按照1.2.3对标准物质分别进行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实验。全粉曲霉采用直线模型作为经验模型,中黄准物质以时间为横坐标、黄曲霉毒素B1测定值为纵坐标,毒素对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标准物质长短期稳定性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稳定性评估基本模型可表示为公式(3)。玉米研制

(3)

式中:β1、全粉曲霉β0为回归系数;X为时间,中黄准物质d;Y为标准物质候选物的特性值,μg/kg。

由表3可知,长期稳定性6个月内共监测5次(n),所以自由度为n-2=3和P=0.95的t0.05=3.18,s(β1)×t=0.138×3.18=0.439,|β1|

2.4标准物质联合定值结果

标准物质特性值的定值方法有许多有效的途径,包括一个或多个实验室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测量。依据JJF1006—1994《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选取的8家实验室使用一种测定方法对该标准物质的含量进行合作定值。对全部数据及各组数的平均值用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法检验正态性;对每组数据用格拉布斯(Grubbs)准则和狄克逊准则进行组内、组间可疑值检验,一般保留可疑值,剔除异常值;用科克伦法检验进行各组数据之间等精度检验,通过计算该组数据为等精度,本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各家数据平均值再次计算平均值得出的总平均值,结果见表4。

表4

2.5不确定度评定

标准值不确定度的评定按照JJF1343—2012进行,假定各变量是独立的,需考虑定值、均匀性、稳定性对标准值总不确定度的贡献,结果见表5。特性值不确定度计算公式见公式(4)。

(4)

 

表5

其中,UCRM为标准值的扩展标准不确定度;u(33)为定值过程中使用同一标准溶液引入的B类不确定度;uchar为实验室联合定值过程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平均值的;uS为稳定性引入不确定度;uH为不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k为包含因子,置信概率为95%时,值为2。

由表5可知,该标准物质特性值的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为10.6%,相应的扩展标准不确定度是3μg/kg,k=2。因此,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标准值表示为(27±3)μg/kg,k=2。

3结论

本次研制的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准确,该标准物质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编号为:GBW(E)100386。可适用于相应粮食类生产的质量控制、校准测量仪器、考核人员操作水平等,对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黄曲霉毒素样品标准物质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