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子癲前症又名「妊娠毒血症」,常見於初產、羊水過多的孕婦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諮詢專家:魏沛秝(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暨產房主任)

1574316938869-1307644addNew0Photo Credit: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36歲許小姐,身形較為福態,症又懷孕後有固定產檢,名妊但34週時因出現血壓高、娠毒水過呼吸喘和水腫等情形,血症緊急送往大醫院急診,常見產羊診斷為子癲前症。於初孕婦所幸給予藥物降血壓、癲前多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及靜脈注射硫酸鎂控制痙攣後,症又狀況漸趨穩定,名妊並立即安排引產,娠毒水過母子均安,血症讓家人鬆一口氣。常見產羊

收治個案的於初孕婦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暨產房主任魏沛秝表示,該名患者懷孕時體重80公斤,癲前多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35,且妊娠20週以後,間隔6小時以上兩次血壓測量皆超過140/90mmHg,並合併全身性水腫,確診為子癲前症。

魏沛秝指出,子癲前症是因為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又稱為妊娠毒血症。是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為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孕婦。

許多患者初期沒有自覺症狀,但當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代表症狀已逐漸惡化。恐損及孕婦器官及寶寶生長,需透過引產才能避免危及母嬰健康。

魏沛秝提到,為預防子癲前症發生,產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於懷孕11週至13週又6天時,接受子癲前症篩檢。檢查項目包括:超音波測量子宮動脈血流阻力(UTPI)、抽血檢查母親血液中血漿蛋白(PAPP-A)、胎盤成長因子(PlGF)數值,以及母親病史及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90%以上會發生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高風險孕婦。

經篩檢若屬早發型高風險孕婦,可於懷孕16週左右,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靈,能有效降低50%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風險,但若於16週以後才接受治療,恐只能降低20%早發型子癲前症發生的機率。

魏沛秝呼籲,若為子癲前症高風險的孕婦,飲食上可減少鈉的攝取,並多吃含鉀蔬果,可協助心血管舒張,有效調節血壓,並定期追蹤血壓、控制體重。產後,因比一般人有較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仍需控制體重,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本文經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