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印度人跟華人交往也要管?從三起種族歧視事件談新加坡多元的假象

過去一個月,印度也管新加坡出現令人矚目的人跟三起與種族歧視有關的事件。

首先,華人在今年5月底,交往加坡一位馬來裔女性Sarah Bagharib 在其Instagram(簡稱IG)賬號發文,從起不滿新加坡的種族半官方組織「人民協會組織」(People’s Association),在一個開齋節公開活動上,歧視沒有先行通知的事件情況下,擅用了她的談新結婚照片製作成人形立牌。她在IG的多元的假帖文表示(現已不設公開),這原本是印度也管她個人的分享與喜悅,卻變成了該機構對「馬來/新加坡穆斯林文化」缺乏敏感的人跟烏龍事件。

接著6月6日,華人發生了《紅衣男羞辱跨族群情侶事件》。交往加坡一名擁有西班牙、從起印度、菲律賓血統的混血兒Dave Parkash上傳了一段將近十分鐘的影片,講述他和華裔泰裔混血兒女友在新加坡知名的烏節路逛街時,一名身穿紅衣並綉上新加坡字樣的華裔男子走過來説,身為印度男子不要「獵食(preying)」華族女子。兩人當場就針對種族與跨族群戀愛,展開了辯論,而這名紅衣男子說,印度裔不找同族為伴侶,是多麽令家族「蒙羞」的事情。

該影片很快引起新加坡社會的熱議,這事件引起了身為印度裔的新加坡現任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的關注,他看完影片之後在官方臉書批評相關種族歧視的言論太離譜了,他寫道:「我覺得新加坡過往在種族和諧方面,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不確定了(I used to believe that Singapore was mov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on racial tolerance and harmony. Based on recent events, I am not so sure anymore)」

爾後,紅衣男的身份被揭穿,是義安理工學院前工程系講師陳文利(Tan Boon Lee,名字音譯,60歲)。曾經被他授課的少數族群學生,紛紛分享他們在過去上他課堂的經歷。其中一名22嵗女生Nurul Fatimah Iskandar在其IG限時動態寫道,他的課堂所用的PowerPoint簡報,對伊斯蘭教《可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見解,已到了伊斯蘭恐懼症的地步,Nurul聼不下去便離開了講堂。此外,陳文利也被另一名網民揭露,他曾在課堂上發表對基督教的冒犯性言論。

經義安理工學院展開調查後,在6月17日發表聲明終止陳文利的合約。義安理工學院表示,「我們的職員必須尊重本地社會的文化、宗教、種族差異,時時刻刻維護世俗與公平的立場。對該名職員的紀律處分反映了本學院提供安全、包容和尊重的校園環境的承諾。」

比較令人啼笑皆非的,就是第三起「敲鑼女事件」,一名華裔女子被拍到,故意在信奉印度教(Hinduism)的印度裔鄰居Livanesh於家門外進行對神明的膜拜儀式時,拿著鑼敲打一番。新加坡警方在6月10日指出,已經針對上述的案件展開調查。

「敲鑼女事件」的出現,也引發了另一場網絡爭議。以諷刺新加坡社會和時事的搞笑網紅@theroycelee (Royce Lee),於IG限時動態以「敲鑼女事件」大作文章,但出現了反效果,引起許多網民的抨擊,最終這名網紅在IG帳號公開po文,對於早前的行爲感到抱歉,並且引用了新加坡伊斯蘭女性公民組織 @beyondhijabsg的IG帖文,表達對新加坡少數族群遭歧視的正視。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ROYCE LEE (@theroycelee)

新加坡的族群衝突歷史

新加坡非常在乎種族和諧,畢竟在未獨立之前,還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的時候,1964年7月21日以及9月3日就經歷了兩次種族騷亂。

1963年新加坡與沙巴、砂勞越與馬來亞共同組成馬來西亞後,當時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和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領導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簡稱巫統) ,對於管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馬來亞半島,出現了分歧而導致馬來族與華族出現不合。

接著在1964年7月21日的先知穆罕默德誕辰遊行中,部分馬來青年在新加坡維多利亞街毆打一名華裔腳踏車騎士,而芽龍14巷出現來自巫統的青年,高喊「打華人」的口號。這兩處的騷亂蔓延至靠近市區的丹戎巴葛區的Palmer Road,以及在小印度區内的Madras Street。同年9月3日的騷亂,是因一名馬來裔三輪車車夫,在芽龍士乃區被殺而引發的。兩起騷亂導致了36死,556傷,5007人被逮捕,近20間由華裔擁有,分別座落在芽龍區和惹蘭友諾士(Jalan Eunos)區的店鋪被燒毀。新加坡在隔年1965年獨立之後,把人們在法律面前皆平等寫進了《新加坡共和國憲章》。

騷亂過了33年後的1997年,新加坡把每年的7月21日定為非公共假期的《種族和諧日》(Racial Harmony Day)。原本是由教育部倡導的日子,後逐漸由人民協會以及社區發展理事會(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來主辦相關紀念活動,如在中學、小學校方鼓勵學童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裝來上課,校園會出現不同族群的美食,和接觸傳統遊戲來教導各族群和諧的重要性。

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