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幾歲結婚呢?27、辦場28歲,婚禮花萬還是台幣30歲過後呢?且陪伴我們的伴侶年紀,是地獄否想過要比自身年長或年幼呢?甚者,是朝鮮否有把結婚當作自己人生清單之一呢?
但不可諱言的是,現代人越來越晚婚了。年輕
舉例而言,晚婚2017年韓國「世紀婚禮」,辦場最著名莫過於是婚禮花萬宋仲基與宋慧喬「雙宋戀」,同時也是台幣一場修得正果的「姊弟戀」姻緣,兩人走上禮堂的地獄幸福身影,除了羨煞他人外,朝鮮在當時社會內也興起了一陣「姊弟戀」風潮,年輕當年宋仲基為33歲,晚婚而宋慧喬則是辦場37歲,雙方相差四歲的「不用去看宮合也行啊!」(궁합을 안 봐도 된다.),絕配的佳緣盛傳一時。
但像宋仲基與宋慧喬兩人晚婚現況,其實常見於臺韓兩國一般老百姓生活內。
我們先從結婚人數看起吧——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儘管韓國2017年有著雙宋的「世紀婚禮」,但當年度結婚人數又往下降,降至26萬4500對,相較前一年下滑了6.1%,此指數比較起10年前,2007年踏入禮堂近35萬對新人,少了將近10萬對,也為1970年開始有此記錄來的最低點。
然而,韓國男女為何不結婚?根據《Quartz》指出,認為主因是經濟因素,其中包括低薪、工作保障不佳、缺乏可負擔住宅等;同時,這份資料也指出,韓國人結婚前後所花的費用也很可觀,諸如男女新人拍攝婚紗、預約婚禮場景、宴請親人朋友等事宜,2017年一場婚禮下來,平均所花的成本約為4萬美元(約120萬新台幣),對新人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但結婚人數減少的社會現象,其實也並非從最近這幾年才開始的,早從近幾年來男女「晚婚」傾向,即可看出端倪。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表示,韓國男性「首次結婚」(초혼)平均年齡,由1990年的27.8歲,於2005年突破30.9歲大關,之後指數皆是保持在30餘歲上下,等來到2017年,已經上升至32.94歲為歷史新高。而女性首次結婚的平均年齡走向,也是如此,從1990年的24.8歲,於2005年來到27.2歲,等來到2017年也已突破30大關(2016年即已突破),則為30.24歲,如果換算下來,2017年首婚的韓國男女,相差2.7歲。

那麼,擺開「首婚」不言,這幾年結婚(包含二次再婚人數)的才子佳人,年紀大多相差幾歲呢?同樣根據當地〈統計廳〉2016年所釋出資料,顯示出1996年男性平均年齡為28.4歲、女性為25.5歲,相差2.9歲,2006年男性為31歲、女性為27.8歲,相差3.2歲,而2016年男性為32.8歲,女性為30.1歲,相差2.7歲——其實雙方年紀差異並不大,且大多是男性年紀大於女性,但離雙方最理想的不用看宮合,絕對相配的「四歲」,可說仍有段距離。
然而,有趣的是,並非首都圈首爾如此,連位於南部大城釜山也是如此。據〈釜山CBS〉2016年11月7日,引用〈釜山發展研究院〉數據報導,指出釜山男女首次結婚年齡,於25年間(1990-2015年)皆往後推了近5年之久——男性由原先28.0歲,推延到32.9歲才結婚;女性則是原先25.0歲,推延到30.5歲才結婚。
很多學者推斷,之所以會產生此晚婚現象,主因有二,一為男女雙方「教育水準提高」——如1990年的男女生就讀大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約只有32.2%,但到2015年,已經高達74.3%,成長近2.3倍。二為「經濟水平」(抑或「經濟獨立」)提高也有所關連——如1990年,釜山每位居民於此處的總生產值由376.8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0.7萬元),等來到2015年,提升到2159.3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61.6萬元),25年間成長5.7倍,導致釜山男女晚婚。且因教育水準提高、經濟工作忙碌等許多因素,連帶使得當地嬰兒出生率也下降不少,從1990年生育率的1.65位,到2015年已下滑至1.14位。
反過來看看臺灣,根據臺灣內政部戶政司2018年統計,同樣指出國人男女平均結婚年齡年年攀升,特別是2017年再創新高,男性為34.5歲、女性為31.7歲,相差2.8歲,相較10年前2007年的男性為33歲,女性為29.2歲,相差3.8歲,短短10年間,結婚年齡往後近2年。
若細部點來看,男女首次結婚的年齡也是如此——2007年臺灣人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1歲、女性28.1歲,相差2.9歲,而2017年的數據,則是男性平均32.4歲、女性30歲,相差近2.4歲,顯示現代人越來越晚婚了。
且報導還指出,生活在台北男女,只有26%的人,把結婚規劃入人生清單,且臺灣最不想結婚的城市,居然是非大都會區的嘉義市(16%)。
從兩國晚婚現況看來,似乎相差不遠,然而,其中所衍生出來的許多當代社會議題,諸如高齡產婦、出生率低落、育嬰議題,甚至老年長照等等,都是值得我們後續探討。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創作此文,來到韓國著名相親網站「듀오」一看,此網站根據底下眾多會員資料,於2018年釋出認為最成功的結婚男女搭配數據,於年齡指數也是呈現雙漲局面,如下表所列:

我們在上表可以清楚看到「結婚男女最佳典範」,比起如官方〈統計廳〉資料,相親網站「듀오」更為「現實地」把雙方外在身高、學歷,甚至最為重要的「年收入」也標示出來,而在年齡方面,由最原先2006年男女雙方相差近3.1歲,於2018年小漲到相差近3.2歲,男女結婚年紀逐年增高外,從第一次相遇到步入禮堂結婚,所花的時間也越長,看來大家對於各自人生大事,考量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然而相愛容易結婚難,晚婚雖是兩國不可避免之趨勢,但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真愛,相陪一生的另外一位。
責任編輯:羅元祺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