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遊產品設計方法論,當舊的旅真實事物、型態特色人文、拍照多元視角、景點細膩鋪陳、已無引遊遊原故事化包裝、法吸沈浸式角色扮演才是客台會吸引人的「旅遊原創IP」
- 問題:傳統大型景點硬體建置、維護成本太高
- 趨勢:年輕世代的灣需需求不同,傳統硬體景點無法對應,更好也無法正比回收
- 做法:真實事物、當舊的旅特色人文、型態多元視角、拍照細膩鋪陳、景點故事化包裝、已無引遊遊原沈浸式角色扮演才是法吸會吸引人的「旅遊原創IP」
- 結論:新一代的旅行業者可以從扮演集量採購的買辦角色,提升至扮演「旅遊原創IP」的設計師,利用自身創造能力賦予遊程獨特性及吸引力
問題
旅遊景點的開發多半圍繞著歷史、人文等,近年來更多元化的發展下,更加入了許多人造景區及商圈,但最重要始終離不開「硬體」。硬體固然可以讓旅客第一時間得以具象化,但相對的也有很多負擔,例如:高昂的管理費用、維護費用等等。
千篇一律的內容,亦是其利弊的雙面刃,如何創造二次、三次的再消費,恐怕是各個景點管理者永遠的煩惱。
趨勢
現在的年輕旅遊族群已經不再選擇參加團體旅遊形式來了解景點,更多的利用自由行模式前往,規劃期短、移動速度快,是其特點,相對的景點的消化速度也十分驚人,如果以傳統的投資回收,根本無法滿足年輕世代旅遊者對於消費新鮮感的追求。
發想
現代人對於旅遊的追求除了認識世界外,更多的來自對於自由、放鬆、人際、交流的渴望,對應這樣的族群給予再多的大型景點刺激,可能帶來的只是成本回收緩慢,長期造成無人投資入局的狀況。
反觀,應該利用現有素材,老城市、在地人文、過往歷史,甚至是民間傳說等既有素材,重新包裝,加入多元化的視角、故事性的節奏,讓旅客成為遊程中的角色,身歷其境的參與,走入景點。
打個比方,鐵達尼號是事實、是歷史事件,但加入了愛情元素,同時加入窮小子與富家女渴望自由與未婚夫家族中間的角力,就變成了新的電影。
這就是「原創IP」的力量。
旅遊也應該是這樣精彩的節奏,一塊土地、一段歷史、一個精彩的故事、一段讓人參與的鋪陳,土地、歷史是已知的事物,精彩的故事是多元的視角,讓人參與的鋪陳則展現了旅遊業者的用心與專業。
後面兩點,極其考驗著創作者的用心於實力,對於操作上的細節要求也高過於以往硬體說話的拍照年代,但我卻認為這才是城市旅遊、甚至是旅遊長期發展的良性走向。
結論
旅遊原創IP,是在利用故事化鋪陳創造多元化產品,降低建置、維護成本的同時,亦保留了產品的特殊性及吸引力,同時可以對應現今市場快速迭代、追求新鮮感及差異性體驗的特性。而且,面對新世代分眾,難以聚量的市場特徵,亦可以快速產出多元化產品,用相對可負擔的製程,提供大量的產品海給予消費者更對應自身需求的選擇。
這就是我提出的新旅遊產品設計方法論:真實事物、特色人文、多元視角、細膩鋪陳、故事化包裝、沈浸式角色扮演才是會吸引人的「旅遊原創IP」。
希望新一代的旅行業者可以從扮演集量採購的買辦角色,提升至扮演「旅遊原創IP」的設計師,利用自身創造能力賦予遊程獨特性及吸引力。用心的旅行社,才能在未來被消費者所需要,與大家共勉之。
延伸閱讀
- 國旅大爆發的反思:為何消費者會有「可以出國幹嘛玩台灣」的想法?
- 「去中間化」是近年旅遊新創圈熱議詞彙,「旅行社」會成為過氣的名詞嗎?
- 國際「旅遊泡泡」開放後,是時候整頓國內「旅遊秩序」了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