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新闻—科学网
2月7日,问中网我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国第这是座南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身处南极罗斯海区域的极考秦岭站,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察站相关专家。 问:秦岭站是新闻如何命名的? 答:在极地建设考察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各国也都非常重视考察站的科学命名,站名大多是问中网寄托美好寓意和体现本国传统文化。 我国南极考察站的国第命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体现时代特点、座南采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为主,极考逐步转变到体现南极地形特征,察站采用蕴含中华文化元素的新闻国内知名山脉为主,基本形成了以国内山系命名的科学规则。 按照这个规则,问中网结合罗斯海新站所在位置的地理特征,在听取相关方面意见后,新站命名为“中国南极秦岭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是中国地理、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标志,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二是秦岭水系发达,植物荟萃,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天然药库”,还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这与新站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可以展示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考察”国际倡议的良好形象。 问:我国为何要在罗斯海区建设南极考察站? 答:1.行使《南极条约》相关权利、义务,提升参与极地治理体系建设。 (1)承担恩克斯堡岛企鹅保护区管理,对进入保护区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行使南极条约权利和履行义务。 (2)与雪龙2号及新建破冰船相互配合,实施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监测,开展罗斯海海洋生态监测,支撑参与国际南极事务治理。 2.加强极地环境考察,提高极地科考国际合作水平。罗斯海枢纽站主要围绕海洋、(陆海)生态、陆域、冰川、空间等方向开展业务监测。 (1)承担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陆地生态等业务化观测,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 (2)开展陆地和海洋地质、鸟类等综合调查,掌握区域资源环境状况。 (3)与周边其他国家考察站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及保障的国际合作。 3.开展区域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摸清当地自然特征、资源并为进一步科考提供支撑。 (1)支撑罗斯海区域陆、海及冰川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调查。 (2)支撑向干谷、横贯山脉等南极关键内陆区域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 4.提供航空保障,提高极地科考基础能力。通过国际合作,形成连接东南极和西南极的航空中转能力。 问:秦岭站是如何一步一步建起来的? 答:与之前站相比,秦岭站整体设计与建造的数字化、装配化技术应用程度更高。 秦岭站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结构全装配方式建造,外围护结构采用装配式幕墙单元,内部标准使用单元,如办公、科研、住宿等部分,采用工厂模块化全装修建造模式,模块化率达到45%,模块中大部分室内固定家具、设备及管线都在工厂预制,大大减少现场工作量。另外,在进行现场建造之前,除了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之外,对于整个主体结构和部分模块、幕墙单元等,在国内进行了预组装,确保实际建造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这些技术措施对于提高现场建造速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秦岭站的整体设计将为科研提供重要支撑。一是拓展考察范围:新站设计立足于南极考察的大尺度规划,综合考虑后勤运转、科学观测、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等要素,形成以考察站为中心的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考察范围可达到300—500公里的范围。 二是支持智慧科考:新站采用了基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远程同步,设置自动检测、应急处置等智慧运维系统,以及智能通讯、数据采集等专用网络系统,实现智慧化科考。 三是实现长期观测:新站的海洋实验室定位于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洋研究平台,可以实现对特拉诺瓦湾冰间湖的长期持续观监测,开展近岸海洋环境的在线监测与数据传输、样品预处理分析实验等。 四是整体绿色环保:新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比超过60%,并集成了微电网监控、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环保。 问:作为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越冬考察站,秦岭站将在我国南极科考中发挥哪些重大作用? 答:第一,在长期观测网布局方面,填补太平洋扇区的空白,在环南极全域加深对环境变化的认知。我国的南极常年越冬站——长城站、中山站和罗斯海新站分别对应大西洋扇区、印度洋扇区和太平洋扇区,新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对南极长期观测网进行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第二,在科考领域拓展方面,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开展冰间湖生态过程、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提升我国的海洋科考研究能力。长城站观测研究的重点是生态系统,中山站是雪冰和空间环境,而罗斯海新站则是海洋。南大洋与全球气候变化、磷虾等生物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三,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周边美国、新西兰、德国和意大利等国考察站合作,推动把考察站海洋实验室建成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罗斯海沿岸各国考察站的合作成为南极考察合作的典范。新站往北有意大利和德国的度夏站、韩国的越冬站;往南有美国麦克默多站和新西兰斯科特站,均分布在罗斯海南岸和西岸。新站将与周边多国的考察站合作,共同推进对罗斯海和罗斯冰架等观测研究,共同履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问:从科研方面看,秦岭站将重点在哪些领域开展观测与研究? 答:1.海洋科学:重点对特拉诺瓦湾开展海洋观测与研究、特别是冰间湖生态系统、冰间湖海—气通量以及底层水特性等的观测研究,推进对罗斯海的合作研究。 2.冰川学:开展站区周边冰架、冰舌和冰川监测,开展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科学研究,逐步推进南极内陆科考。 3.大气和空间环境科学:开展长期气象观测、大气化学监测和空间环境观测与研究,开展长城、中山和罗斯海新站联测。 4.地质学:开展站区周边及维多利亚地的地质学勘测与研究。 5.环境保护:合作开展周边特别保护区企鹅监测、研究与保护工作。 作者:赵征南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4/2/8 8:51:27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五问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