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健保藥預算今(24)日將公告,專訪障地制適健保署長石崇良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健保將採健保藥品保障「地板價」將採浮動制,署長石崇時檢除考慮不同藥品劑型、良藥製程,品保也納入物價、板價人工、浮動原物料等因素,討市統採適時檢討。場規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2013年起試辦全民健康保險藥品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制(DET)方案,藥品研擬預設每年藥費支出目標值,專訪障地制適讓藥費維持於穩定及合理範圍,健保將採健保在總額支付制度下,署長石崇時檢有效管控藥費支出。良藥
石崇良指出,品保DET已執行10年,需要檢討的部分之一,是到底哪些藥要參加DET調整;目前不需要參加DET的藥品,包括專利剛過期5年內,罕病、C肝、愛滋病、血友病這4類特殊用藥,第1級、第2級管制藥品,以及蛇毒、血清。
再者就是計算方式。石崇良表示,因為在計算時會設定不予調整比率(R-zone),加上15%的管銷費用,這是一個大的遊戲規則。
還有就是屬於要保護的藥品,例如基本用藥、容易短缺藥品,其中又以兒童用藥影響最大。石崇良說,兒童用藥的處境與罕病用藥類似,因用量少,但藥品每批次產製的數量固定,隨少子化問題嚴重,一定會有價差在,即便設定地板價予以保障,仍無法反應在成本上,是否特殊處理如統一採購,都在討論中。
依據「藥費支出目標制」,健保署每年都會調整健保藥預算,112年度藥價調整預計今日公告,4月1日生效,2021年及2022年合併調整金額為新台幣81.8億元,影響藥品逾6000項。
這次藥價調整作業,石崇良強調保障藥品「地板價」,並衡量通膨,而地板價是根據不同藥品劑型考慮。他以瓶裝藥水為例說明,不管內容物為何,基本就有瓶子、瓶蓋的成本,與錠狀、膠囊的成本不同,因此地板價主要是依製程、劑型去訂定。
石崇良直言,總不可能光瓶子、瓶蓋要價0.5元,卻只給低於0.5元的價格,「若真如此,哪還有廠商要做?」既然醫療產業也是在大環境中,就會受到物價、人工、原物料等因素影響,適時檢討地板價是必要的。
(中央社)缺藥頻傳,健保署長石崇良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除設定「地板價」予以保障藥價,針對國內市場規模小的藥品,如兒童用藥等,研擬採行健保統一採購,最快今年起實施。
健保給付價影響廠商投入及製造意願是常年問題,今年恰巧同時面臨供應商生產鏈人力及原料供應不足,出現一波波缺藥潮。石崇良說,健保藥價設定「地板價」,雖能保障自由市場具競爭力藥物,但仍無法解決部分藥物市場太小、不敷成本問題,有設計特定採購方式必要性。
石崇良認為,缺藥問題要解決的不只是藥價,還有採購量,當市場規模太小成為廠商不願製造輸入的主因時,由健保統一採購、專案進口有望成為解方。現階段已經著手研究執行辦法,今年就要做,希望先從兒童用藥開始,如兒童止吐栓劑等,診所、小藥局議價能力差,時常出現缺藥問題。
健保統一採購有缺藥問題的兒童用藥是否可能4月上路,成為今年兒童節大禮,石崇良語帶保留,因為由健保供貨,就沒有藥價差,仍需要進行內部研擬,甚至還要與兒科醫學會、新生兒科醫學會、各醫療院所等代表討論。
石崇良表示,健保統一採購還是有缺點,因為是一口價,沒有議價空間,可能喪失自由市場競爭,所以不會把所有藥品都放在統一採購清單,如果藥品本身具有市場性,健保就不會介入統一採購,只有沒有利潤的藥品才值得考慮直接由健保採購。
有競爭的藥品留給自由市場競爭,競爭力不夠、但有必要性的用藥就由健保保障,這是石崇良心目中較合適的「雙軌並行」藥品採購模式,他說,這樣的做法就類似過去醫事司執行的兒童困難取得的臨床必要藥品及醫材調度中心,聯合採購、互相調藥。
新聞來源
- 藥品保障「地板價」 將採浮動制適時檢討【專訪】(中央社)
- 市場規模小藥品健保擬統一採購穩定供應 兒童用藥先實施【專訪】(中央社)
延伸閱讀
- 全球疫情考驗下,台灣健保的高支持度背後有哪些未爆彈?
- 不堪健保砍價:百憂解之後,「抗生素藍波」泰寧原廠4月起只供合約院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