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培育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新闻—科学网

作者: 徐海涛 程士华 金剑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5/30 9:31:32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安徽合肥国家科学中心:
培育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

 

■新华社记者 徐海涛 程士华 金剑

实现18个量子比特纠缠,动力源“人造太阳”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培育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高质自主研发出信号处理芯片“魂芯二号A”、展强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劲新语音合成系统,打破国外对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垄断……

作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的闻科国家创新体系基础平台,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前沿科技谋发展,学网将重大原创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创新成果,动力源成为驱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培育强劲“动力源”。

聚焦四大领域 成果加速涌现

“继140年来美国、高质德国科学家先后发现‘霍尔效应’和‘量子霍尔效应’后,展强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劲新”今年5月9日,闻科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乔振华等学者的学网重大科研突破。今年以来,动力源该校的重要科研成果不断,有7篇尖端论文登上《科学》《自然》《细胞》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正刊。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该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科研领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以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科研机构为基础,两年多来,合肥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改革创新处了解到,合肥国家科学中心旗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千项,2018年牵头参与的8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奖。

中心在四大科研领域均有重大突破。其中,信息领域实现了刷新世界纪录的18个量子比特纠缠;在能源领域,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在健康领域,首次实现让动物“肉眼可见红外线”的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技术;在环境领域,成功研制搭载在高分5号卫星上的大气环境观测三大核心载荷。

从科研的制高点到经济的动力源

今年3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科创板第二批受理企业名单,安徽科大国盾量子技术公司跻身8家企业之一。

源自合肥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一个新兴的量子产业集群正在安徽形成。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不断有新型科技产品从合肥市高新区走出。记者了解,目前,合肥市高新区已培育出量子科技企业5家,关联企业20余家,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600多人,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合肥中科智驰科技公司总经理江如海介绍,他们技术团队积累了10余年的无人驾驶技术,创新院为其提供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平台和启动资金,合肥高新集团提供天使轮投资,安徽省产业扶持政策也提供了很大帮助。

“除了资金和场地支持,我们技术团队还获得了超过70%的股权激励。”江如海说,得益于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这片热土,他们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量产盈利。

从科研的制高点到经济的动力源,这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的重要内涵。“大家对国家科学中心充满期待,希望把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成果转化成产业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说。

科创“领先一步” 带动经济“突破”

近年来,安徽的经济呈现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态势,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8年,安徽省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经济总量上台阶的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安徽省、合肥市已安排专项资金和预留土地,用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作为筹建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拓展区、中科大高新园区、合肥先进光源等项目建设用地。

今年以来,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已开工建设,启动建设未来网络试验基础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推进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和强光磁综合实验装置预研等。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科学中心的经济引领带动作用,安徽将围绕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创新,解决一批产业领域重大“卡脖子”问题,加快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中国科学报》 (2019-05-30 第1版 要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