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高山草原牛隻吃草的董恒的旅景象,是秀專母親重病臥床之際烙下我腦海的。那是欄浪旅上母親臥室牆上貼的月曆圖片,我那時要升小學五年級,撲來正值7月的阿爾溽暑天。也說不上來為何會對這樣的董恒的旅景象特別著迷。長大後雖然不常想,秀專但也不曾忘記,欄浪旅上它潛藏著。撲來
2009年初夏這個想望清楚浮現,有著非去不可的董恒的旅感覺,於是秀專作了規劃,8月前往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旅行。欄浪旅上散步其中,撲來就像採集夢子的阿爾開花結果。 我在北德停留一個多月後,從不來梅(Bremen)搭飛機到斯圖加特(Stuttgart),於此地停留兩天,8月10日一早搭火車到慕尼黑,再從慕尼黑搭乘S-ban 6號到圖欽(Tuzing)。1999年曾在慕尼黑待過2週,目睹了日全蝕景象,此次並無計畫在此遊玩。
史坦貝爾格湖(Starnberger See)
圖欽是一個相當優美的小鎮,就在著名的史坦貝爾格(Starnberger)隔壁。選擇在此住宿,價格便宜很多,一樣可以搭蒸汽船遊湖,它也臨美麗、有許多故事的史坦貝爾格湖。我在德文網站搜尋到一個不錯的旅館,它主要是以經營餐廳為主,住宿一晚外加豐富的早餐,價格是50歐元。
至今依舊是德國最傳奇也最受歡迎的君王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葬身在史坦貝爾格湖。我在巴伐利亞旅行,感受到此地人依然愛著這位「童話國王」。根據記載,1886年6月12日深夜,在大雨如箭裡,路德維希二世和心理醫師古登的遺體在湖邊淺灘被發現。他們的死因至今仍是個謎,可說是歐洲重大懸案之一。
史坦貝爾格湖畔最受路德維希二世喜愛。我在那兒經驗到清晨與黃昏沿湖邊的人行道散步,有一種把雜思倒掉,獨白的空淨。帆船與遊艇泊在近岸的湖上,沈默地仰視雲光幻化,聽水聲輕嘆。湖邊小公園的一個石碑,刻有布拉姆斯的畫像,他曾在這個小鎮渡假3個禮拜。 乘船遊湖,遠望阿爾卑斯山脈或深或淺的藍抹,綿延在湖面的天際線上,幽深地投向這裡沈思。從史坦貝爾格湖遠遠看著它,我將一步步靠近它,然後在它的呼吸裡旅行。
山城加米修.帕田克恆
隔日中午即從圖欽搭火車到阿爾卑斯山脈所環抱的山城加米修.帕田克恆 (Garmish-Partenkirchen)。這趟火車之旅是眼睛的饗宴。陽光橘紅清麗潑灑,山以各種姿勢劃過,湖泊微疼地思念大海,閃著夏光的抒情。
住宿的旅館前有帕特納赫(Partnach)河流經,坐在房間陽台的躺椅則可與戴著白帽的楚格峰相視微笑。下午時光我選擇閒步哲學小徑。穿過市區,一路往高處走時,也欣賞著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特有的房舍與牆壁的壁畫。住宅區一帶流洩安靜,家家戶戶的窗台濺耀著花的橘喜與紅醉。花語、山喃、綠囀,偶而幾聲狗吠,還有兒童的興奮笑聲,或居民修繕的木作聲響。那兒,哲學小徑(Philosopher's Way)就在山腰綠樹間冥想。
小徑其實很長,好幾公里遠,我沒走完。小徑旁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張長椅,椅背的正中央貼著某位德國哲學家的名字。樹蔭在椅子上思寫,幾片透灑進來的陽光幫忙標點。幽靜裡竟有三兩個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飾的男女走過,很訝異,在哲學小徑碰到童話。
就在我面對湧湧的山脈沈浸在喜悅裡,突然眼角瞥見一個精靈閃現!我轉過神,拿起相機,快拍!隨後又一個!兩個男孩朝我靠近,我跟他們打招呼,問他們可以讓我拍照嗎?他們毫不猶豫點頭,活潑自然,而楚格峰就在背景裡。 於是兩朵阿爾卑斯山的童顏綻開永恆的微笑,在一個夏日的午後。
楚格峰
隔天起早,搭第一班高山火車上楚格峰。清晨頗有些涼意,雲層不薄,有些擔心會下雨,山上天氣變化很快,忽雨忽晴的。不過還是很興奮,這是我第一次搭阿爾卑斯山火車。車外兩旁的牧草原伸展著夏綠,房舍、馬廄、教堂,點綴其間,過去的圖片此刻真實地呈現在我眼前。越往上,雲霧越濃,針葉林取代牧草原,火車穿雲撥霧,繼續蜿蜒爬升。
這條高山鐵路總長18.7公里,最後的4.5公里是隧道,火車在隧道裡爬升了300公尺後抵達終點。出了火車站,在附近走走,這裡有德國落點最高的教堂,有些地方地面仍結冰,我就在上面踩著玩。也認識一對和善有氣質的夫妻,他們來自科隆。
我們聊得愉快,就一起去搭纜車到最高的觀景台,觀景台是德奧共有,陽光出來時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脈雄偉群峰。從觀景台望過去一座巨大的十字架矗立在最高峰的峰頂。那對夫妻,先生說40年前曾攀登上去,那天天氣晴朗,視野極佳,最遠可看到慕尼黑。聽著很羨慕,此番雲霧深濃是不可能了。
我看著那頂峰,覺得攀登上去應該不難,跟他們說我決定一試,那妻子搖頭說她不敢。有警告牌標示,出了觀景台是危險區域。攀著鐵架而上,攀著攀著竟然會喘,而且開始頭暈,更感意外的是微微發抖。但我仍奮力攀到一處小平台,從此處再往上爬大概約3公尺,就攻頂。可是往下望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我的恐懼讓我爬不了那3公尺。
就這樣呆坐著,眼看一位穿著傳統服飾的老先生像走他家廚房一樣,上上下下來回兩趟,隨後坐在我後面吐納山氣。更有一位7、8歲的小男孩,父親在他後面注意著,就輕鬆攻頂!接著是一隊青年學生,談笑青春地攻上去。而勇健的登山者與裝備齊全的攀岩客就不在話下了。唉呦,2000年我也曾在紐西蘭玩過高空彈跳地呀。不過平常沒在爬山,缺少經驗與穩定力,不能逞強,否則德國最高峰才2963公尺,差我們玉山還一大截呢!
寒氣逼人,不宜久坐,還是下去吧。到觀景台賣紀念品的攤子買卡片,就著戶外的桌子,帶著手套寫信給外子,觀景台上有郵筒可以投遞,他在台灣會收到我在楚格峰的氣息。接近中午,陽光刺亮抖擻,霧氣盡散,人也越來越多。我在下午一點搭纜車直接下到艾伯湖站。在纜車上驚喜見到艾伯湖一閃即逝的美麗全景。下了纜車,陽光奔流,脫掉毛衣與外套,信步到艾伯湖。
高山湖泊總剔透瑩晶,吸引著人往下跳到她的清澈裡。我在湖邊潑水,或坐著看小朋友在湖裡游泳、划橡皮艇。有對7歲的雙胞胎划船熟練,忍不住一直對著他們拍照,他們的父親就坐在我斜後方,跟我說,他們從小就很會游泳,學划船幾乎不怎麼費力。看他們像魚一樣在水裡自由自在,真想跳下去冰清個痛快。水上活動很迷人,不過我得去搭回程的高山火車。許多人在候車,陽光熾烈,大家熱得顯露疲倦,沒有雀躍的喧嘩。
就在一片躁熱的安靜裡,突然一聲如雷巨響的噴嚏聲轟耳,被這麼一擊,笑聲嘩地爆開,大家笑彎了腰,精神也為之一振!這大概是我聽過最響的一個噴嚏聲。這一天的楚格峰之旅,就在火車穿過如花瓣紛紛灑落的夏光,抵達終點,美麗結束。
帕特納赫峽谷
在山城的第三天,我沿著流經旅館前的帕特納赫河走,上溯到帕特納赫峽谷(Partnachklamm)。如果豔陽不是如此烈烈,沿河健行會相當愉快。還好即將進入峽谷前的河段,河岸的林蔭擋住烈日的炙烤,且有涼風襲襲,人一下就清爽起來。買了門票,進入峽谷,穿上小飛俠雨衣,就不用躲岩壁上洩下來的水簾和奔濺的水滴。當然只有我這個亞洲人這樣做。
山洞隧道狹窄,有些路段僅容一人通行,有些山洞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正因為我穿著雨衣,所以當別人忙著躲雨時,我可以玩水滴水簾。峽谷景觀壯麗,冰河水進入狹窄的峽谷,水流湍急奔騰,水聲轟隆,很刺激,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去。光束自頂端的間隙劍劈而下,犀利之美射入眼眸,震盪魂魄。光耀處,河水冰清,淡淡瑩綠,玉潔澈淨。峽谷的沁涼與特有的氛圍讓人不忍快走,只是德國本國遊客很多,隧道大多只能容兩人擦身通行,無法駐足細賞,浸淫其中,於是我就來回走兩次。反正一個人散步,沒什麼好急的。
出峽谷的另一端是河水的上游,脫掉鞋襪,把腳浸在淺灘的冰河水,真是涼快暢透極了,而且能迅速消除腳的痠痛疲勞。哇,我在阿爾卑斯山的冰河泡腳!這可是小時候的我想像不到的夢。其實我沿著河走時,也沒想到會有這一章——我的加米修.帕田克恆之行豐富盡興。下一站將往德境阿爾卑斯山脈的另一端前進。
山城貝希特斯加登
Check-out後到河邊走走,然後搭11點左右的火車到慕尼黑,在慕尼黑搭IC快車到佛萊拉辛 (Freilassing),這一站往南的下一站就是薩爾茲堡。在Freilassing轉乘每一站都停很久的慢車到山城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因為沿途風景常常讓人目不暇給,因此不會感到不耐。貝希特斯加登火車站位於城下,在連外要道旁,離市中心頗有一段距離。走出火車站,到公車站查看往國王湖的班車,我訂的旅館位於湖畔。
這是一棟自1882年就開始營業的家族旅館,潔緻,有著歲月的典雅氣質,一走進去即刻讓人喜歡。二戰前湖上載客的電動船與碼頭都是這個家族的。我住的房間有一個外人看不到我,但我可以看山、看湖、看天空的隱密陽台,房間是雙人房,兩扇大窗面對國王湖與群山(包括德國第2高的瓦茲曼山),有衛浴,早上可以享用豐富的早餐,每晚47歐元,這是住一個禮拜以上的優惠價。很高興在網路上福至心靈地訂到這一家旅館。
旅館的餐廳與客房隔開,餐廳不小並設有臨湖的露天啤酒屋。有趣的是我問櫃臺一位看起來像紳士、60開外的服務人員,此地哪家餐廳最好吃,他竟熱心地告訴我哪一家,並拿起紙筆畫簡圖給我!這家餐廳離我住的旅館有幾百公尺遠,也是面湖。邊走邊欣賞沿湖景致並熟悉一下這剛來到的地方。我點魚,是從國王湖釣上來的魚,還有啤酒。面對湖光山色,我細細品嘗美食。
隔天早上乘船遊湖,乘客個個面露興奮。國王湖是德國最乾淨的湖,湖長7.7公里,高於海平面602公尺,此地在19世紀就被列為自然保育區,因此船隻動力只能是電動或手划。船行至湖中央,靜止下來,原來開船的船長走到我旁邊的梯箱,打開蓋子拿出小喇叭,對著山壁吹奏一段曲子,演奏結束時,就會傳來剛剛演奏的回音。很有娛樂效果。他演奏時,另一個擔任解說的船務看守駕駛座。
著名的紅色洋蔥型屋頂教堂-聖巴特羅梅教堂(St. Bartholomä),就在不遠處招手。教堂現在已改為餐廳,座落在半島上突出的湖岸邊,背倚德奧交界的高山Steinernes Meer。在島上散步數10分鐘後,再次搭船到另一個碼頭,我要拜訪另一座高山湖——歐柏湖(Obersee)。
- 延伸閱讀:如浪撲來的旅音:我的阿爾卑斯山之旅(下)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