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泰國姓氏中有地名存在?以城市「清邁」為姓,是始於拉瑪六世的賜姓政策

在泰國有一種姓氏類型,泰國泰國人一聽就知道他們來歷不凡,姓氏姓始姓政彷彿清朝時期的地名的賜愛新覺羅或葉赫那拉等姓氏,而這種姓氏最大的存城策特徵就是「以地名為姓氏」,意思是市清姓氏當中有地名存在。

以「地名」為姓氏是邁為瑪世指「泰國皇室冊封姓氏名單(นามสกุลพระราชทาน)」當中有著「ณ」一詞的姓氏,這些被拉瑪六世冊封允許使用「ณ」(納)一詞的於拉姓氏的家族有兩種類型;第一種代表該家族是該地區具有代表性以及歷史悠久的家族,且該家族當中有著值得該地區懷緬紀念的泰國人存在,第二種則為皇室成員。姓氏姓始姓政第一種概念很類似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地名的賜貴族階級「華族」當中的「大名華族」,都是存城策屬於推動中央集權制度後,原本的市清地方領主或統治者成為所謂的特殊階級者。

雖然泰國地方行政區有77個府,邁為瑪世但過去這些府之間並非完全地位平等,於拉因為泰國各地區自阿瑜陀耶王朝到拉瑪五世推動全泰國中央集權的泰國「省」制度之前,都有所謂的第一級城市到第三級城市的概念存在,因此最初獲得冊封姓氏的家族中,常是各地區最重要城市的統治者,以下是屬於當地城市統治者後代的17個姓氏:

北部地區:

「納 清邁(ณ เชียงใหม่​)」、「納 喃邦(ณ ลำปาง)」、
「納 南奔(ณ ลำพูน)」、「納 難(ณ น่าน)」、
「納 威千(ณ วิเชียร),位於碧差汶府」

中部地區:

「納 邦昌(ณ บางช้าง),位於沙沒頌堪府」、
「納 馬諾魯(ณ มโนรม),位於猜那府」

東北地區:

「納 加拉信(ณ กาฬสินธุ์)」、「納 黎逸(ณ ร้อยเอ็จ)」、
「納 廊開(ณ หนองคาย)」、「納 烏汶(ณ อุบล)」

南部地區:

「納 達瓜通(ณ ตะกั่วทุ่ง),位於攀牙府」、
「納 塔廊(ณ ถลาง),位於普吉府」、
「納 洛坤(ณ นคร)」、「納 博達倫(ณ พัทลุง)」、
「納 拉廊(ณ ระนอง)」、「納 宋卡(ณ สงขลา)」

除了上述的17個姓氏,當時也有部分皇室成員或對皇室有貢獻者,跟著成為第一批以地名冊封,例如:「納 彭世洛(ณ พิศณุโลก)」,姓氏的受封者為拉瑪五世皇之子「彭世洛親王卻克拉蓬·蒲瓦納」的夫人,原名為Catherine Desnitski,冊封後成為:「彭世洛的蒙凱瑟琳(หม่อมคัทริน ณ พิศณุโลก)」。生於1886年的蒙凱瑟琳是當時俄羅斯帝國統治境內的烏克蘭人,後來因為投靠親戚而定居於聖彼得堡,因緣際會之下與彭世洛親王認識並相戀。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凱瑟琳選擇前往西伯利亞擔任戰地護士,期間兩人仍保持聯繫,日俄戰爭後蒙凱瑟琳回到聖彼得堡並接受彭世洛親王的求婚,兩人在沒有通知拉瑪五世皇的情況下,於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舉行小型結婚,1906年返回泰國定居。

Catherine_and_Prince_ChakrabongsePhoto Credit:Wikipedia public domain
左為蒙凱瑟琳,右為彭世洛親王

而對皇室有功勞者包含:「納 瑪哈猜(ณ มหาไชย)」受冊封者為皇家侍衛長,拉瑪六世以他的家鄉地名「加拉信府頌代縣」冊封姓氏。以及「納 柏沛(ณ ป้อมเพชร์)」是位於中部大城府舊城區東南方的重要堡壘「沛堡(ป้อมเพชร)」,是古代阿瑜陀耶王國皇城內的十三座防禦堡壘之一,受冊封者家族為佩堡之堡主。

1082px-Pom_Phet_fortress,_Ayutthaya_01Photo Credit:Daniel R. Witte CC BY-SA 4.0
ป้อมเพชร沛堡

而當中也有一些姓氏屬於泰國曾經擁有的領土範圍,如:「納 占巴賽(ณ จัมปาศักดิ์)」,正是位於現在寮國西南部的占巴賽省,在拉瑪六世時稱:「占巴賽府(จังหวัดนครจัมปาศักดิ์)」(下圖中綠色區塊),家族為占巴賽城的城主,舊稱「占巴塞王國」。

Provinces_of_Cambodia_loss_to_Thailand_dPhoto Credit:Murashel, edited by: Thanyakij CC BY-SA 3.0
 

拉瑪六世於1913年頒布的姓氏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明治新姓」相似,同樣都是影響全國上下的一項重大變革,不過這個政策並非局限於拉瑪六世時期,而是持續到近代的拉瑪九世都還有這種「皇室賜姓」的做法,只是規模與對象,就不如拉瑪六世時代那樣的多那樣的廣泛,且意義也已經從原本凸顯其家族在該地區之貢獻,逐漸轉變成對國家或皇室有功的人獲得賜姓。而這種透過「賜姓」獎賞有功者,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存在,例如被稱為「國姓爺」的鄭成功,早年因擁戴南明隆武帝而被賜姓為「朱」。

相對於中文姓氏的重複度很高,泰國姓氏可以更佳清楚明白地看出他們家族的來歷,而這些家族在近代地方選舉上仍有一席之地,對於地方政治的影響力仍不可小覷,這也是泰國早期政治環境中,形成所謂的「教父政治」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這些家族成員出來參選時,光看姓氏就能知道他們對這個地區的影響力,例如:曾擔任過清邁市市長(2007-2009)的「德典端 納 清邁」( เดือนเต็มดวง ณ เชียงใหม่)女士,她的姓氏就清楚表達她是過去清邁統治者的直系後代,目前所屬政黨為「人民國家力量黨」。

而她的父親「塔哇差翁 納 清邁」(ธวัชวงศ์ ณ เชียงใหม่)曾連續五屆擔任清邁的國會代表,在清邁相當具有影響力,因此也成為許多政黨拉攏的對象,共加入過四個政黨:社會行動黨、新希望黨、泰愛泰黨以及民主黨,可以說是「政黨需要他們、而不是他們需要政黨」的現象之代表。

對於長年生活在泰國的台灣人及其第二代而言,上述這些姓氏的特殊性與代表性,都是與他人打交道時可用上的小知識,因此筆者希望這篇文章可幫助到更多未來打算推動台泰交流的夥伴們,讓大家在接觸這些地方望族時,能更快了解對方的背景,以便雙邊的來往有更多可能性與發展性。

延伸閱讀:

  • 泰國人姓名可看出家族​​背景或職業,從14張圖看懂姓氏背後落落長的意涵
  • 從泰劇《天生一對》、《同一片天空》,比較泰國人在現代與古代社會階級的地位差異
  • 台灣認為名字過長是自找麻煩,恰與泰人改換姓氏時追求「以長為尊」的做法相反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