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為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左)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10日在莫斯科會面。和解
中國與印度本周邊境衝突一度升溫,中印再互相指責對方打破45年來的達成點共點中度需協議,率先鳴槍警告,識同失敗雙方各執一詞但難以辨證。意撤中印兩國外交部長昨(10)日在莫斯科會面,離邊達成5點共識,境熱教訓認為邊界衝突於雙方都無益,國官雙方承諾軍隊將迅速撤離,媒卻緩解緊張局勢。稱印但外媒發現,和解在外交和談的中印再同時,中國媒體仍在炒作對印度應採取強大戰備,達成點共點中度需「隨時可以投入戰鬥」。識同失敗
中印互相指責,意撤還出現「大刀兵」
中印爭奪喜馬拉雅山疆域已久,自1962年以來衝突不斷。1975年中國軍射殺4名印度軍,雙方協議不再使用槍械,之後衝突大多是肉搏或棍棒。
《BBC》報導,今年6月中旬,中印軍隊在喀什米爾地區拉達克(Ladakh)邊界發生45年來首次致死衝突,當地媒體稱有20名印度士兵在衝突中被中方毆打或推進河流而死。之後局勢一度平緩,但本周傳出有5名印度平民在邊境被解放軍綁架,雙方衝突又起。
- 【更新】中印邊界流血衝突,印軍增至20死,中國官媒社評指印度「傲慢自大」
中國周二率先指控印度士兵非法越過分界線,並稱印度軍率先對空鳴槍,破壞了45年來的不動槍協議。印度隨後反控是中國先開槍,形成雙方互相指責、各執一詞的狀況。由於地處偏遠,只有中印雙方人馬在場,資訊難以驗證。
《印度時報》還發布中國「大刀兵」的照片。報導譏諷,解放軍配有步槍和綁有彎刀之類的「中世紀」武器。在印度網友之間蔚為流傳。
PLA soldiers with rifles and what appears to be iron rods with machetes in the near vicinity of Indian forward locations in Rezang La. The picture has been taken from distance. @ThePrintIndia pic.twitter.com/wX6LI7Rz6m
— Snehesh Alex Philip (@sneheshphilip) September 8, 2020
之後,中方向印度表示,已經找到「失蹤的」印度平民,正在安排遣返印度。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 Jaishankar)周四在莫斯科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會議,針對中印邊境衝突進行協商,之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目前的邊境衝突不符合雙方利益,雙方軍隊都應迅速撤離以緩解緊張。
外交部長和解,官媒社論持續叫囂
據中國和印度外交部發布聯合新聞稿,雙方達成5點共識包含:雙方將遵循兩國領導人發展雙邊關係的方針,不讓分歧成為爭端;邊防部隊應繼續溝通,脫離近距離接觸狀態;雙方恪守現有協議和規定,避免會讓事態升溫的行動;持續透過印中邊界事務協商調解機制(WMCC),派遣代表進行晤談;同意加快建立新的互信措施,維護地區和平。

不過,《路透》和《半島電視台》同時指出,這和中國官媒展現的態度完全不同。《路透》指出,中國官媒近期才報導共軍正在運送兵力和裝甲車到中印邊境、解放軍傘兵在西藏演習等;兩家媒體都注意到,中印外長昨天達成共識,但《環球時報》昨日晚間的一篇社論可沒那麼友善。
該文在標題即表示,與印度談判必須有「強大備戰」的支持,文中仍然強烈批評印度誤判局勢,諷印度對1962年的戰敗仍耿耿於懷,而今印度國內民族主義「處於前所未有的膨脹期」,中國不能寄望外交談判就讓印度「回歸理性」。該文表示,中國要做好外交交涉失敗時採取軍事行動的充分準備,「隨時能夠投入戰鬥」,更說印度「很需要再有一次沉重的失敗教訓」。
這類官媒文章也或許是寫給中國人民看,避免人民質疑祖國強大的解放軍為何遲遲拿不下官媒口中「雞蛋撞石頭」般的印度。
這篇社論在《環球時報》中文版網站和英文版《Global Times》都有發表。《半島電視台》還指出,《Global Times》推特更大喇喇地在推文內引述,「如果印度想要和平,印中雙方都該遵守1959年11月7日定下的『實際控制線』;如果印度想要戰爭,我們就來看看哪邊撐得比較久。」
#环球时报Editorial: If India wants peace, China and India should uphold the LAC of November 7, 1959. If India wants war, China will oblige. Let's see which country can outlast the other. https://t.co/O0EkXVACG8 pic.twitter.com/tdbOEvjVUQ
— Global Times (@globaltimesnews) September 10, 2020
實際上,印度當年雖然承認「實際控制線」,但其對這條線的認知與中國不同,雙方根本沒達成共識,埋下日後衝突的火種。
《BBC》指出,中印此時達成協議,對雙方都是緩和。中印雙方此時都沒有本錢戰鬥,印度是全球確診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人數第2多的國家,經濟急遽萎縮;中國與多個國家不睦,和美國在貿易、外交、資安都有爭端,與加拿大有人質糾紛,與澳洲有人質和關稅問題,強佔東南亞各國在南海的島嶼和領海,「對中國來說,中印邊界暫時和平,代表在國際舞台上的戰鬥能少一場。」
而雙方宣布暫時和談後,中國國防相關企業的股票今天早盤下跌。據《路透》,反映中國上市軍事企業的中證國防指數下跌1.2%,可能創下自2018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
延伸閱讀:
- 中印邊境之戰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
- 中印雙方都不想在邊境開戰,但必須好好坐下來談「實際控制線」
- 中俄印「羅曼蒂克」的戰略三角關係,將因邊境衝突產生什麼變化?
新聞來源:
- India and China to 'quickly disengage' from border standoff(BBC)
- India says PLA acted aggressively, shots fired 1st time on LAC in 45 years(印度時報)
- China, India agree to disengage troops on contested border(路透)
- China, India agree to disengage troops at disputed border(半島電視台)
- Joint Press Statement - Meeting of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and the Foreign Minister of China(印度外交部)
- 中印外長發表聯合新聞稿,雙方達成五點共識(中國外交部)
- 社評:對印外交談判必須有強大備戰的支持(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宜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