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曾是執行最多政治犯槍決之地:馬場町刑場登錄為台北市首處「史蹟」

(中央社)台北市文化局昨(16)日召開文資審議委員會,曾執治犯之地通過槍決不少政治犯的行最「馬場町刑場」登錄為「史蹟」,不僅是多政全台北市首處史蹟,也是槍決繼「馬赫坡古戰場」後全台登錄的第二處史蹟。

「馬場町刑場」位於台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紀念公園內,馬場種類屬於災難場所,町刑台北原址為日本陸軍所設立的場登處史「台北練兵場」,為步兵操練與騎兵學習馬術的錄為場所,後改為非刑場。市首

1950年代初期為槍決「政治犯」的曾執治犯之地刑場,在此槍決的行最人數難以考證,推測是多政執行最多政治犯死刑之處,約於1954年停止使用,槍決直到2000年改建為「馬場町紀念公園」。馬場

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町刑台北「不義遺址資料庫」中寫道,依現有資料顯示,當時在馬場町刑場負責槍決行刑的部隊應為憲四團,最遲在1949年即有馬場町刑場的槍決紀錄,1951至1953年是執行槍決最密集的時期,1954年逐漸轉由安坑刑場執行槍決。於馬場町刑場槍決的人數難已考證,但推測是執行最多政治犯死刑之處。在馬場町受槍決的雖大多為政治犯。著名的政治案「澎湖七一三事件」、「光明報事件」等相關受難者亦受槍決於此,行刑後無人領回的遺體多送往六張犁亂葬岡。

文資委員李乾朗、詹添全、劉淑音、薛琴、戴寶村去年10月成立專案小組並進行會勘,初步認為「馬場町刑場」具史蹟保存價值,於今天下午3時召開的文資審議會審議,會中一致通過登錄為「史蹟」。

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說,台北市有多個發生重大事件的場域,希望市民未來行經馬場町一帶時,能對白色恐怖歷史事件更為了解。

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第1款第6目,史蹟指「歷史事件所定著而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所定著之空間及附屬設施。」而《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5條則指出,史蹟種類包括以遺構或史料佐證曾發生歷史上重要事件之場所或場域,如古戰場、拓墾(植)場所、災難場所等。

除了「馬場町刑場」,位於南投縣、曾發生過霧社事件的「馬赫坡古戰場」於去年登錄為「史蹟」,也是全台灣首處史蹟。

《中央社》報導,南投縣仁愛鄉廬山一帶的「馬赫坡古戰場」見證霧社抗日事件,深具賽德克族歷史意義,經地主孔明德同意由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提報,成為全台第一處「史蹟」類文化資產後,續推動生態導覽,不做開發。

南投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王良錦當時表示,未來將由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做為教育學習場域。

蕭文杰在〈為何目前全台只有一處「史蹟」?從霧社事件馬赫坡古戰場談起〉一文中提到,台灣缺乏法定的「史蹟」有幾個原因:首先是2016年7月之前,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並沒有「史蹟」這個項目。即使有類似的,也只歸納到「古蹟」或是「歷史建築」類。一直到2016年修法,文化部與眾多學者認為,有必要用不同的審議標準來看待「史蹟」這類文資,因此才增加了這個項目。

但為何修法已3年多,全台只有幾處法定的「史蹟」?主要是因為要成為法定「史蹟」只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經由文化局主動啟動普查機制後,依職權主動提文資審議。另一個方式就是仰賴公民的「提報」。至今只有兩處,也反映了文化單位完全是依賴民眾提報,才有文資審議,並沒有積極落實普查,主動審議。

新聞來源:

  • 政治犯槍決地 馬場町刑場登錄為北市首處史蹟(中央社)
  • 全台首處史蹟文資 馬赫坡古戰場推生態導覽(中央社)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之瑜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