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年輕人總愛用回鄉種田打趣自己平庸無才的年輕話語,但現在返鄉務農卻儼然成為一股新創業熱潮。人想為渴望擺脫都市的返鄉夫個重重枷鎖,選擇回到家鄉耕作的務農年輕人重新開啟一條康莊大道,讓年輕人自己為自己的先搞選擇農地做主。
但自己做主的清楚同時,必須肩負對土地、種農消費者和生計的不可不知責任,每一個選擇對於土地利用、耕作農產品質、年輕產量與環境都有著不同影響,人想農業決策的返鄉夫個影響強大且深遠,你有辦法想像嗎?
準備好捲起袖口、務農下田耕作了嗎?從栽種到採收的先搞選擇每個過程中,農夫們會面臨到種種選擇與判斷的清楚考驗,左右著信念、反映著現實。而每一個環節和決定,可是都和食物安全息息相關!
耕作過程中的每個選擇,反映了自身對於農業永續發展的概念。每一個抉擇背後,都依隨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價值。在捲起袖子前,不如先體驗一次當農夫的流程,看看你是哪一種類型的農夫吧。(點此測驗)
1. 選擇營養土地,施肥灌溉模式
當選定一畝適宜農地、要播種某一作物時。你會選擇肥效持久的有機肥料,還是人工合成肥料?有機肥料有利於作物與改善土壤品質功效,雖然有效成份需要長時間才顯著,人力成本高,且須懂得研究調配使用,發酵過程若處理不當易產生衛生問題,甚至導致食物中毒。而人工合成肥料最常見的是氮肥、磷肥、鉀肥,它們則是較有效、養分高,但如果不當使用可能造成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甚至污染地下水。
2. 天然災害預防,如何除蟲害?
經過成本、成效與理念的來回拉鋸,完成施肥的第一要務。正要採收長得頭好壯壯、金黃飽滿的玉米,竟然被害蟲搶先一步飽餐一頓!為防止蟲害使栽種的心血毀於一旦,毅然決然開始進行除蟲作業,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除蟲方法,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使用傳統種子搭配殺蟲劑是常見的除蟲作法,機動性高,效果也不錯,只是需要人力噴灑,且施用後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採收,以避免農藥殘留。
或是可以使用高科技培育出的生技BT玉米,這種不但抗蟲而且安全的新型種子呢? 大家可能不熟悉BT是甚麼,BT是一種含有抗蟲BT蛋⽩的微生物,只影響特定害蟲,對其他動物與人不具毒性,風險極低,連有機農夫也會噴灑這種蛋白防蟲。生技BT玉米就是利用生物技術,讓玉米自動產生抗蟲蛋白,既具備了BT劑的優點又省人力,還可以省下購買殺蟲劑的錢。但這種種子價格較高,且周邊需種植庇護作物,以延緩害蟲產生抗藥性。
3. 雜草叢生,如何杜絕?
百般的猶豫與兩難,好不容易解除了蟲害危機,但雜草叢生卻阻礙了作物的生長。你會選擇用中耕翻土來防治雜草?或是使用除草劑呢? 中耕就是翻動表層土壤,可以增加土壤通氣性,順帶將土堆到植物根部以穩固作物;但除草效果有限,且須使用機具,或是耗費大量人力,翻土也會釋放出土壤中的溫室氣體,可能增加農業的碳排放。
除草劑則是效果顯著,但若不依照指示而過量使用,可能產生藥害,甚至傷害到辛苦種植的玉米;但若使用得宜,除了成本不高之外,還可以搭配「零耕作」農法,以減少人力成本以及農業碳排放。
經歷了重重考驗,總算揮開汗水,看到了飽滿而健康的作物。對於農人來說選擇從來都不容易,然而你的每個選擇都代表了你是什麼風格的人。
農業是維持社會安定與糧食安全的重要產業,選擇不同的農法,對於土地利用、農產品質、單位產量以及環境都有不同的影響。許多農夫懷抱著美好初衷開始了自己的志業,但經過了重重選擇的困難與現實的挑戰,結果與預期開始有了差異。
決定踏入農業生產的你,無論選擇哪一種農法,最重要的都是要遵守規範,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帶給消費者健康的營養食材。要兼顧農人生計、環境保護與農地開墾實屬不易,在種植過程中要懂得權衡利弊得失,才能夠在最小的環境成本下,利用手上有限的資源,讓開墾的土地發揮最大的價值,有良好的觀念,方能使作物永續且健康的生長。
若你曾興起體驗一日農夫的念頭、若你曾經好奇吃下的食物從何而來、若你曾關心你我所生長的土地,試著思考:「如果你回鄉務農,你會是哪一種農夫呢?」,在面臨種植過程中的層層關卡時,你是否還能保有初衷,在了解農產、環境與人為科技的交叉影響之下,努力盡一己之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