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育出欣喜:这所“拼起来的学校”做了什么?
易地搬迁户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欣喜学校化解县城超大班额分流的所拼学生……复杂的生源结构,让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城北学校在2018年招生之初,家校共育被调侃为“拼起来的育出学校”。 会同位于武陵山片区,欣喜学校是所拼一个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数量多。家校共育城北学校70%的育出学生是留守儿童,这让校长饶菊芳意识到,欣喜学校要想做好学校育人和管理工作,所拼离不开孩子家长、家校共育特别是育出爷爷奶奶的支持。3年多来,欣喜学校城北学校不断探索家校共育,收获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实地“问诊”:从家访了解孩子 城北学校位于会同县城乡接合部。学校建立之初,会同县为了化解大班额问题,将一部分学生分流到这里。刚开始,一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这所“拼起来的学校”就读。 如何获得家长信任?饶菊芳要求班主任实现全员家访,其他老师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只有走进学生家中,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孩子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遇到问题时才能治标更治本。”饶菊芳说,“我们每学期教师家访率达到80%以上,覆盖100%的学生。” 家访发现,学校近千名学生中70%是留守儿童,教学中孩子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都可以从隔代教养中寻到缘由。 五年级班主任吴琼说,她所在班级有个孩子,特别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一旦有矛盾,就出现打架、哭闹等行为。后来,吴琼通过家访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奶奶对他百般溺爱,有求必应,孩子成长得任性、自我。吴琼立即和孩子奶奶沟通,建议她改变教育方式。 “很少有老人会有意识地去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爷爷奶奶更容易陷入过度娇惯、过分监督、自由放养等误区,这都是隔代教养中最常见的。”饶菊芳说。 不过,饶菊芳也看到了祖辈家长身上独特的优势——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具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并且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于是,她带领老师们共同研究如何指导爷爷奶奶教育孩子,让“隔代养”更科学、更有效。 对症“开药”:以课堂指导祖辈 摸清情况后,城北学校开始“对症下药”。“说是家长培训,其实更多的就是‘爷爷奶奶大课堂’。”饶菊芳说,这个特殊的课堂上,听课的几乎都是老人。 起初,一些爷爷奶奶参会时的行为举止令人哭笑不得:有老人在培训快结束时才抽着旱烟、不紧不慢前来;有老人一边开会一边做起了“针线活儿”;听课时大声接电话、闲聊等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面对“学生们”的漫不经心,老师没有严厉批评,而是耐心地解释举办家长会的必要性,以及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之所以要开这堂课,是因为您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爷爷奶奶开家长会的样子也会成为孩子听课的榜样。”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如何向孩子传递爱”……针对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城北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围绕不同主题,定期举办家长交流会和培训会,还多次邀请教育专家进校园,给爷爷奶奶开展专题讲座。 因为子女在外打工,65岁的李光富要照料4个孙辈:“我年纪大了,教育思维跟不上,除了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不知道该怎么在其他方面培养他们。”参加了几次家长培训后,李光富明白了培养下一代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要配合。“现在我愿意用很多时间去学习怎么教育孩子。”李光富说。 慢慢地,除了教育专家和学校老师,也有越来越多爷爷奶奶愿意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体会。“我们还鼓励家长在学校网络平台投稿,记录下他们的家庭小故事、教育经验,或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饶菊芳说,爷爷奶奶之间也开始互相学习和借鉴教育方法。 合力“治本”:与家长携手共育 “只有获得家长的支持,让家校真正心连心、手牵手,才能做好教育。”饶菊芳说,城北学校是一所新学校,为了消减家长对学校不安心、不放心的“陌生感”,学校专门成立了家长义工团,选出了团长、副团长,带头参与学校管理。 “厨师妈妈”和“厨师奶奶”,是城北学校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饶菊芳聘请了一部分在家赋闲的学生家长参与食堂管理,非节假日的早晨,他们会来到学校,负责监督食堂和做中餐,“把食堂交给家长,家长放心了,孩子也吃得开心。”饶菊芳说,如今城北学校食堂里的12位厨师,都是学生的妈妈或奶奶。 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段,城北学校校门前的斑马线旁,都会有数名家长义工护送学生上下公交车和过马路。“越来越多家长积极加入义工队伍,志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饶菊芳说,如今学校共有家长义工1000余人,其中有500余名是爷爷奶奶。 学校提供的家校互动平台,也让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家长”。在双周周五的班会课上,家长们化身为“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上课:有一位奶奶,以“美从‘头’做起”为题,教孩子们梳头发;有家长秀出厨艺,在课上教孩子们包粽子;还有家长教会了孩子们织毛衣…… 如今,城北学校的家校协同已涉及教育管理的诸多方面,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城北学校也成了最受家长热捧的香饽饽学校。县城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要想娃娃长成材,读书要到城北来。 “校长有理念,学校才有灵魂。我的理念,归根到底就是要真正实现家校共育,学校要推动孩子和家长彼此收获更多能量,更多爱。”饶菊芳说,未来,她和老师们还会继续探索,让隔代教育发挥更大效能,让老师、家长和孩子实现抱团成长。 半月谈记者:张格 袁汝婷家校共育,家校共育育出欣喜:这所“拼起来的育出学校”做了什么?
编辑:汤晓雪 来源:半月谈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2-08 10:48:3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因保護特朗普有功?肖恩或將任美國特勤局局長
- 【退役军人风采】吴神友: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 县经开区7个招商项目集中签约
- 枞阳县一项目获得银奖
- 尝鲜正当时!从南到北春季果品大量上市
-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举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会议
- 坚守人民情怀坚持底线思维狠抓专项治理重复信访
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和谐稳定良好环境 - 省发改委引江济淮工程协调处一行来枞调研小港航道建设
- 榜上有名!雷岭荔枝入选“粤字号 ”农业品牌创新培优实践点
- 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召开
- 县经开区改革创新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 长江船舶:蹄疾步稳“智”造船舶
- 关于广东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们请AI写了一篇“广东三农”版
- 县经开区亩均效益评价暨闲置低效资产清理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 我县开展国际禁毒日集中宣传活动
- 枞阳县排查三类隐患护航高考安全
- 陕西西安:小网格大作用 流动服务助企添活力
- 感恩“母亲节” 关爱母亲健康
- 枞阳腔(吹腔)唱响铜陵
- 安徽省立医院托管枞阳县人民医院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