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俠隱》:武林或許並未消逝,而是在大時代中不顯眼了

文:果子離

如果不看文案,俠隱消逝顯眼直接閱讀《俠隱》,武林幾十頁讀下來,或許可能察覺不出這是時代一部武俠小說;如果看過資料,知道《俠隱》是俠隱消逝顯眼武俠小說,可能懷疑自己記錯了,武林讀到近百頁,或許愈讀愈納悶,時代說好的俠隱消逝顯眼江湖武林呢?幫派門派呢?怎麼一場架也沒打呢?什麼招也沒使出來?

莫說沒有武俠故事,連個高潮起伏的武林故事都沒有,全是或許日常起居、日常對話。時代作者張北海讓讀者跟隨主角李天然(李大寒),俠隱消逝顯眼在北平城,武林這邊逛逛,或許那邊走走,吃點這些那些食物,買點生活必需品,請人做馬褂,偶爾讀報章雜誌知道一些時事與八卦新聞。

李天然步調悠哉游哉,張北海敘述調子從容不迫,我們漸漸體會李天然愛上北平的理由,但聽說這是武俠小說不是嗎?怎麼地方風土著墨那麼多?

直到五十餘頁,我們才知道李天然背負血債深仇,師父一家四口被槍殺,他僥倖重傷未死,存活下來,有一位師叔不在現場。師叔姪兩人後來在北平聯絡上了,決定聯手報仇。凶手是大師兄,他勾結日本人幹下案子。

主軸出來了,但不足以成為武俠小說,充其量是復仇的故事。雖然十七頁李天然在院子裡打了一套「六六三十六路太行拳」,彷佛為武俠小說定調,然而僅此一句,什麼武功套路的細節都沒有,還是不像一般印象中的武俠小說。

然而在那時代,在作者設定的,以蘆溝橋事變前後時代背景,小說只能這樣寫了。

這不是北京南京、台北高雄的問題,而是時代的轉變,社會的轉型。國有國法,國法管得到每個國民。不久前,李天然還向收容他救他一命的洋人醫生馬凱(馬大夫)侃侃述說中國武林對暗殺仇殺的處理態度——自己的恩仇自己了結,不求助於官方,「江湖有江湖的正義和規矩,王法不王法,民國不民國,都無關緊要。」

但過去無關緊要的,現在都要緊了。江湖上來的、要回到江湖那一套,已不合時宜了,在法治社會,私了早已不容。再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輩,再武藝高強的俠客,也不能私下殺人報仇。當俠義江湖與世間江湖,武林世界與法律世界,碰在一起,江湖與武林勢必退位。俠以武犯禁,犯了禁忌,俠道就變成黑道。

尤其家恨牽涉到國仇,就不是幹掉對方那麼單純了。李天然的復仇對象,大師兄,已投靠日本,在偵緝隊服務。李天然行刺,牽一髮而動全身,不由得感慨萬千:「師父從前哪有這麼多麻煩?該幹就幹,說幹就幹。」

但師父是怎麼死的?一槍斃命。練武一輩子,一顆子彈,砰,就沒了。有了槍彈,不必練武,會射擊瞄準,老弱婦孺可輕易幹掉武功高強的俠客。這是俠客更大的失落。

小說透過外國記者之口,描繪一座城市的淪落:日本的坦克車、裝甲車、運兵車、騎兵隊、步兵隊等一一進城,走了好幾個鐘頭,滿街煙霧,一批批小孩子,搖旗吶喊,揮舞太陽旗,跟著大人喊:「歡迎皇軍進城」。

打抱不平、為國為民的俠客,此時能如何呢?面對槍砲,舉國入侵,個人一身武功,已無用武之地。「無用武之地」正是小說主軸。這句感慨語,出現在李天然與一個女孩的對話。女孩的哥哥就讀空軍軍校,如今中日開戰,哥哥即將畢業,正好投入戰場。李天然覺得諷刺:「一個大少爺,半年訓練就能上場,而渾身武藝的他,此時此刻,反而全無用武之地。」

無用武之地,也顯現在謀刺大師兄一事。報仇行動前,該用什麼方法取仇人性命,令李天然為難。堅持傳統武術對決,不易。利用大師兄餐敘時動手,裡裡外外戒備森嚴,行刺後全身而退,豈那麼容易?用什麼拳什麼掌,可以快速而秘密解決?

難。對手是大師兄,同門練功的,你會的他也會。友人提醒李天然:「你是想證明你比你大師兄厲害,武功比他高?還是想把他幹掉,給你師父一家報仇?」、「你忘了你師父一家是怎麼給打死的?現在不用那把『四五』,那你可真是白在美國學了那手好槍。」

最後用槍,練了大半輩子的一招半式也用不上。

讀此書,許多人為逝去的武林而傷懷,為那樣的時代一去不返而黯然,但從最後復仇的手段來看,卻未必需要感傷。李天然從善如流,放棄以拳腳功夫對決的師門尊嚴,用槍解決。這不是很好嗎?相較於許多武俠人物,堅持原則不知權變,一如死守傳統價值的遺老,有氣節、格調,卻因此硬脾氣而壞了事、害了人、傷了情。李天然順應潮流,以新科技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優先。如果這個時代還有俠客的話,必然是通達權變,又不失氣節的人。

消逝的豈止武林?一個時代也消逝了。消逝,實為轉型。世界轉了方向,走往不同道路,留在原地的,與世界格格不入,就只能緬懷、感慨。李天然的恩人馬凱說得對,這個世界很大,大過武林,(他還說,也大過中國)。武林或許並未消逝,而是在大時代中不顯眼了。

《俠隱》是最日常的武俠小說,是節奏最悠緩的武俠小說,也是最特別、最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張北海以武俠小說回眸一座古都,一個舊時代,感懷,而不感傷。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